孟母三迁指的是什么【摘抄文案100句】
一、刘向孟母三迁
1、孟母三迁出自:西汉·刘向《烈女传·卷母仪》。
2、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3、(反义词)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4、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岳母刺字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5、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6、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7、⑦贾(gǔ)人:商人。炫卖:炫弄叫卖。
8、(例子)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父母不妨也学习一下孟母三迁。
9、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贵民”的思想。认为“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统治者要“以百姓为天”,要想治理天下,必须“养民”。
10、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11、2020年11月推文汇总
12、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13、可见,孟母三迁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西汉儒士们杜撰的。
14、(例子)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15、译文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6、④嬉游:游乐,游玩。墓间之事:指丧葬之类的事。踊跃筑埋:喜欢筑穴埋葬。踊跃,形容情绪高昂、热烈。
17、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8、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
19、刘向:字子政,汉代经学家。汉宣帝时,刘向奉命在石渠阁讲授五经(《i寺经》《尚书》《礼》《易》《春秋》)。这里诗人以刘向自比,感叹自己虽有传经授经,为国效力的愿望,却事与愿违,被皇帝疏远。
20、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
二、孟母三迁指的是什么
1、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2、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卷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4、《孟母三迁》的故事的启示是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吃饱穿暖之外,还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三迁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孟母三迁的其他情况简介。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5、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
6、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
7、⑥乃去:于是离开。舍:建房舍。市:集市。傍:同“旁”,旁边。
8、(重磅)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12篇
9、2020年9月推文汇总
10、语文日课:书单汇总(建议收藏)
11、“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12、那可不是在现在的北京、上海,孟家从坟地边迁到集市边,然后又迁到学校边,迁来迁去并没有离开鲁国的邹邑,只是在那个大“村庄”里搬来搬去。何况那时搬家昔非今比。读古书的人都清楚,那时藏衣只有箧,贮食物只有瓦器,一般家庭除陶制品外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估计那时人走了就算搬家,实在是件很轻松的事。
13、(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14、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15、给高中生的100本阅读书目
16、《孟母三迁》原文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17、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18、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9、现实意义就儿童教育而言,重点应当是行为培养,习惯养成,而不是知识灌输,加强知识的学习力度应当是在智力发育比较成熟之后的事情。但是某些教育学家和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在儿童时期逼迫孩子死记硬背许多知识,等到他们长大进入大学后,才想起来关心他们的行为培育和习惯养成,只是这时候许多不良的习惯都已经定型了,收效甚微。
20、“其舍近墓”的“近”,指距离短,很近的意思。
三、孟母三迁原文
1、《列女传》的成书有其重要意义。不管作者编撰此书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刘向把古代著名妇女事迹,“种类相从”的搜集起来,便于人们查考和研究。
2、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
3、孟子名孟轲,父亲名孟激。孟子幼年丧父,孟轲未做过高官又未得厚禄。那孟母呢?史书记载孟母有仉氏断织之事,纺织的劳作足证其并非“陶朱公”出身。孤儿寡母,何有万贯家产?我们再看看孟母的三迁。
4、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山海经》系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
5、(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6、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7、“孟母三迁”警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8、在三阁校书19年,把数十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每校完一书,乃条贯篇目,撮其旨意,编成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方法为:广罗遗本,较之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写定正本,撰写叙录。
9、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10、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11、自从刘向编撰《列女传》以后,《汉书》即立《元后列传》,《后汉书》则有《列女列传》,其后许多史书有开设记载妇女活动的专栏,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所以,《列女传》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2、西汉时期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失宠后招来一批壮硕美男淫乱无度,光禄大夫刘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了一册《列女传》。
13、⑩六艺:六种经书。卒:种于。大儒:以学问渊博而著称的学者。
14、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15、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16、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17、2020年4月推文汇总
18、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19、《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10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
20、《孟母三迁》出自西汉刘向的《烈女传·卷母仪》。
四、孟母三迁两汉刘向
1、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他吸收周秦观点,并加以改造和更新,认为“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2、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3、2020年5月推文汇总
4、孟母三迁》(作者)刘向(朝代)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6、孟轲是个幼年丧父的孩子,这是极大的不幸。然而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又是不幸中之大幸。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位母亲的伟大智慧。
7、(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8、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扩展资料社会影响
9、孟母三迁指的诗人是两汉时期的刘向。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0、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1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孟子,名轲,邹国人 。小时候,他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环境,连续搬家三次。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母仪》有这样一段记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集市的附近。孟母看见商人自吹自夸的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又立刻搬家,搬到了学堂附近。这时孟子学习礼仪和要求上进了,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住下了。
12、《列女传》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出自该书。后来,中国的史书多有专门的篇章记叙各朝妇女事迹,随着妇女观的变化,各朝侧重记叙表彰的妇女德行也有所不同。
13、(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14、①邹:今山东邹城境内。孟轲,就是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15、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北大等联袂推荐经典书目
16、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17、刘(liú)向(xiànɡ)〔两(liǎnɡ)汉(hàn)〕
18、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19、(例子)觉得自己邻居讨厌的人可以搬去另一个地方择邻而居,但国家们却不可能想搬就搬。
20、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发生在东周战国时期的。但这个成语是出自在西汉·刘向《烈女传·卷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五、孟母三迁刘向列女传
1、武汉外国语学校:假期阅读推荐书目
2、孟子出生有美善的品质,从小为选择良好的环境被母亲三次迁居。
3、刘向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鉴于秘府之书颇有散亡,诏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导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他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方技。
4、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5、叙录的内容有:叙撰人之生平,辨书籍之真伪,剖学术之源流。《别录》记录了上古至西汉的文化典籍,为古代文化史之精华,对后世目录学、分类学有极深远的影响。该书已佚,今从《七略》可窥一斑。
6、最新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汇总(2020秋)
7、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9、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10、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国家,近足以守其身”。为了维护大一统,他主张忠高于一切,孝从属于忠,若忠孝必舍其则宁做忠臣,不为孝子。臣下对君主要“以道覆君而化之”,“以德调君而辅之”。对君主进谏要讲究方式,他认为比干“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
11、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12、最新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汇总
13、孟子小时候不爱读书,常常和邻居小伙伴因贪玩而耽误功课。孟母深感如此下去终要荒废学业,于是三次换房搬家,但仍然不见孟子勤奋就学。孟母向其陈述了自他父亲去世后,为了供他读书,使其学业有成,而夜以继日地纺线织布,苦熬岁月的艰辛。谁知孟子就是不能理解,于是孟母越说越怒,突然用剪刀把所织布匹一刀斩断,以表示断绝教子之念。母亲的这一举动深深触动了孟子,使他深感后悔。在安慰母亲之后,立誓发奋勤读,终成大器,被后人尊为仅次于孔圣人的“亚圣”。
14、后来孟轲刻苦努力,勤奋学习 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
15、(释文)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16、他们到了一处坟地附近,孟母发现,儿子跟哭坟的学,乌烟瘴气。孟母觉得这不可以,就又带儿子离开了。
17、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18、孟母带儿子到了学校附近居住,孟轲开始模仿学生读书。母亲觉得儿子这样才有出息,就让儿子读书。
19、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20、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