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哲学名言(精选53句)

2023-08-02 10:24:19

王志文哲学名言

1、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斯蒂文

2、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3、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4、知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

5、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道伤疤,他会永远存在。

6、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他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天道》

7、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王志文哲学名言)。

8、《天道》改编自《遥远的救世主》,但名为改编,实则极为尊重原著,也许是所看影视中最尊重原著的,具体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剧中的场景、对白、叙事时间线与原著完全一样,当然并非一点未改动,比如结剧芮小丹重伤毁容后是自杀的;除此之外,连书中最后结局的最后一句对白、场景都一模一样。

9、人干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投资活动(investment)。不同的事情,只是投资的变量和投资的目标函数不同而已。比如,投资股票,是使得你投资的资金获取的股票收益最大化。做学问,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你一生的投资,是使得你投入的时间年华获取的智慧收益最大化。

10、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1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2、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苏格拉底

13、“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14、如果生活有目的的话,追求真善美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15、我给了你机会,既然你选择无视,我也没必要再停留。

1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况

1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18、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19、伟大的人物都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巴尔扎克

20、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21、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22、美女是魔。是不是魔跟人家美女有什么关系?人们看自己的女儿、姐妹,再漂亮也不会缘起对美女的认知。

23、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24、是否是学问,是否是真学问、好学问,只有对错的标准,最终是时间历史来评价。所以,学术的评价,不应该由政治和权力来评判,不应该由媒体来评判,更不应该由资本来评判。否则,学术一定变味。任何由政治指定的,媒体评出来的,资本拱出来的学术明星大腕,也仍然是要testoftime的。

25、做学问的,可以去学校当教授,也可以到企业搞研发,也可以去自己创业,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做学问和选择职业是不相关的两件事情,因为他们的目的不同。在两个不同的子空间。虽然如此,这两个子空间是有交点的,一个交点就是“独立思考”。

26、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27、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生存,得活下来。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28、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29、《天道》以爱情为主线,集结了商战、警匪、政治等内容,更有很多商战韬略和计谋,可谓是一本现代商战的教科书。

30、为了生活中尽力施展自己的作用,酷爱人生吧。罗丹

31、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2、于是历史堆里许多尘封的也被挖了出来,比如“我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俗世洪流,能站得住脚已经千辛万苦”……

33、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34、但是,现在媒体已然很不同了。媒体,号称自己是“无冕之王”,觉得自己可以判断judge任何事情,甚至包括总统,当然也包括做学问。在学界和业界,他们可以鼓吹所谓的热点,也可以打压那些绝不低头的学者。当然不都是有意的,也不都是恶意的。做新闻媒体的也要混饭吃不是?一点点小的学科进展,可以被媒体吹破了天。人工智能马上就要干掉人类了!深度神经网络的教父如何如何了!然后给学者们分个三六九等,学术明星、学术大咖。问题是,这些专门的科学上的学问,能由媒体来评价吗?一个学者科学家,他的学问好不好,难道是看媒体给他带来了多少粉丝来评价的吗?这道理是非常浅显常识commonsense,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却还是不由自主地被媒体牵着鼻子呢?  做学问的圈子,当然是要outreach,但是不应该为outreach而outreach,更不能被媒体绑架和左右。否则,这样的学术圈就变成娱乐圈、名利场了。

35、三部曲,三个奇特的爱情,三个异于常人的人生故事,看完的人,会留下一些思考。

36、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爱因斯坦

37、老一个飘泊异国他乡的面馆小老板,一个罗家明的债权人,最终深为见路不走的思想折服,也明白了罗家明并非真正理解,在叶子农和方迪帮助下,用见路不走的思想指导自己渐渐失落的家族面馆小生意,从而做大做强。

38、各种各样的情绪在骚扰着我们,痛苦、挣扎、愤怒。那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如果我们心里有阳光的话,这个世界就不会是黑暗一片。

39、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爱因斯坦

40、“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说的就是这种做学问的追求。这对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水落石出”的境界,才会有“清风明月”的洒脱。

41、财务自由是当前的一个时髦的词语,说的是衣食住行能随心选择。追求财务自由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对有些人来说,这也真就是人生的最优解。但是对那些曾经是有过学术理想和情怀的人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好的生活,总难免还是会觉得自己人生还差了那么一点什么,总难免有点千里马不得驰骋的遗憾。

42、  好的学问家为什么会收敛到“清风明月”之境这个最大似然的选择?

43、陈凯歌先生在他走火入魔地去拍商业片以前,还是有几部很不错、有深度的文艺片的。其中有一部是他亲自披挂上阵又导又演的电影《和你在一起》。说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普通父亲(刘佩琦饰),和他的小提琴神童儿子(唐韵饰),少年宫音乐老师(王志文饰),音乐学院教授(陈凯歌饰)之间的故事。刘佩琦演这个普通厨师爸爸,辛辛苦苦把儿子带到北京,参加比赛,希望他成名。王志文饰演的少年宫音乐教师曾经才华横溢,梦想成为音乐大师,但因在某些事情的打击下很消沉,放弃了对音乐大师的追求,做一个窝在少年宫谋生的音乐教师。陈凯歌演一个音乐学院的大教授,他有学生在国际比赛上拿大奖成名。

44、夫妻通过每一次争吵,更加了解对方;当他们足够了解彼此时就不再争吵了,他们选择分手。——朱德庸

45、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46、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泰纳

47、做学问就是做教授吗?这两件事也是不等价的。做学问的不一定要做教授,做教授的也不都在做学问。任何一个职务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谋生,是赚钱养家,是为稻粱谋。其最终目的就是财务自由。和其他的工作一样,做教授也只是做一份工作。教授要写申请报告proposal,拿钱fundraising,这其实是这份工作的本分而已。所以,把教授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来做,不做学问也是正常的,可以成为经费很多的“牛”的教授。

48、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49、当我们的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刻的时候,也许不用等100年的时间来证伪。你的同行,就是那些和你做的同一个学问的人,才是当代最能知道你学问好坏的人。如果每个人都严守academicintegrity,那么同行评议(peerevaluation)就应该是中肯的和客观的。当然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同行评议难免有偏,这也正常,这就要看你所在的做学问的环境了。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坚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50、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51、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萨特

52、而《天道》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里面的学文还是十分的大的,王志文的一些事,让我们感同身受,丁元英做的一些事情让常人无法理解,但是我看过全部的电视之后,觉着丁元英是不需要被理解的,毕竟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思想追赶不上丁元英的做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哲学名言100句(精选6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