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精选40句)

2023-08-03 09:57:06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1、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孩子的作用,

2、现在外国传进来的思潮,也有许多与我们是冲突的。以文化做一个例吧,以文化做中心的教育,它的结果是造成洋八股。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固然是非常的宝贵,但它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不能拿做我们教育的中心。人为什么要用文化?是要满足我们人生的欲望,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电灯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把一切看得更明白。无线电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更便利。千里镜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钻进土星、木星里去。……所以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它是有它的地位的。我们不惟不反对,而且表示欢迎。欢迎它来做什么呢?就是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有些人把它弄错了,认它做一种送人的礼物,这是不对的。文化要以参加做基础,有了这参加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才能了解,才能加上去。生活即教育与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不同,就是如此。

3、课程链接丨淘宝口令¥hYZRbzEPi1V¥

4、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5、“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和“书呆子”两个极端。“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其“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

6、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习之既久,学生就“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他形象地比喻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不仅个人如此,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教育也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7、“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8、1931年,陶行知在上海购置科学仪器、图书资料,创办专门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创作的“自然学园”。学园成员有戴伯韬、方与严、董纯才、吕镜楼、陶行知的长子陶宏以及欧美留学生丁柱中、高士其等人。“自然学园”编写出许多反映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普读物,其中有高士其编写的《生理卫生活页指导》、《微生物大观》,丁柱中翻译的《巴士德传》,董纯才翻译的《十万个为什么》,陶行知和陶宏一同编写的《儿童天文活页指导》等。“自然学园”还编写了108册旨“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的《儿童科学丛书》,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指导,是当时少有的科普读物和科学教材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科学下嫁运动”,使更多的下层人士了解现代科学的成果,陶行知同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空中学校”,由陶晓光每天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科学园地”节目中,演播20分钟的科普知识。虽然“空中学校”因穷苦的人根本买不起“话匣子”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停办,但是这种利用新闻媒体的想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和先进的。

9、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去除“知识产权”的私有,树立“文化为公”的信念。“小先生制”就充分体现这一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10、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11、(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2、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13、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14、 民众运动,要以对于民众有切身关系的问题为中心,否则不能召集。

15、“社会即学校”学说揭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16、根据这个基本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呢?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不要把现成的小鱼给小猫,而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小猫钓鱼。不要把现成的金子给学生,而是要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第“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自我进修: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才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17、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8、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19、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思想虽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杜威要解决的问题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问题,而陶行知面对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杜威的办法搬到中国来解決普及中国民众教育的问题行不通,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陶行知从生活教育论出发全面否定传统教育,有失偏颇。但他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等很多方面是适用的。生活教育在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相关性方面,也是积极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1、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空前繁重。陶行知的教育学说无疑是一面可供省思的镜子,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参考。

22、第一个时期,是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是分离而没有关系的。

23、在陶行知时代,应试教育问题集中反映在会考制度上。对于完全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与学,陶行知深恶痛绝。1934年6月1日,他在《生活教育》发表《杀人的会考和创造的考成》一文指出,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24、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25、还有训育与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训育把训与教分家的关系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一个人拟一个方案来交我,哪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那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

26、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27、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承杜威、孟禄等。杜威的思想对陶行知影响很大,在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这点上,杜威给陶行知以直接影响。可以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生活教育理论还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现实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考虑了一般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状况,而且考虑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尚未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

28、  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9、陶行知认为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

30、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的确,幼儿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教师的“教”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的“学”也不会像高年龄段的学生那样接受。

31、第“行”“做”和“实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诚然,在今天的教育中,学生主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在行动中存疑,动脑动手、知行合有益于创造力的培养。

32、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3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34、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3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36、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

3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在结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后,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累积过程,而经验又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提倡这种实践,那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所以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的观点。

3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39、、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精选8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