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精选73句)

2023-08-03 09:56:26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如果不拆除学校和社会间的“围墙”,就会影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发展就不平衡。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其步入社会打好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等多方面的基础。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主,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要从三个方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一是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重学生参与的创新型教学观转变;二是由重升学率的评价观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转变;三是由封闭式的办教育观念向开放式的大教育观念转变。

3、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

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5、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6、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7、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8、陶行知倡导“六大解放”,使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

9、生活教育的第四个特点—— 前进的。为什么说生活教育是前进的呢?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然而幸福不是不是凭空来的,它是靠我们奋斗来的。所以我认为,生活教育是前进的,主要表现在其思想意识上,而要想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骨髓,我们必须通过生活来打磨。

1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1、助记:陶行知注入教学,行动起来,劳力又劳心。

12、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3、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精神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内容了。

14、(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15、 (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6、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7、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8、    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9、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人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0、第十六条令人心生敬意。对生命的敬畏与探寻,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而生活教育思想则贯穿始终。

24、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25、(4)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教与学又是服从于生活 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2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27、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28、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今天的学校教育仍存在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做”,还有的教师往往对学生“满堂灌”,导致学生往往对教材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考试过关,学生只好死记硬背,所谓“教师讲、学生听、堂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一切为考试、考完全忘记”。什么自学能力、生活力、创造力等,都无暇顾及。这样做,就难以避免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事与愿违,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9、     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30、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31、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32、社会即学校的意思是社会其实是就是一个学校,社会是教育的范畴。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而不是只局限与一部分。我们既要注重学校的教育,也要注重社会的教育。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学习也不能不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

33、他强调不要空谈教育和生活,认为只有发明、制造、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要教会人具有独立的职业,使人能过独立的生活。所谓独立的职业,就是使人具有一种技能。人有了独立的职业,便能自立、自强。

34、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35、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36、《大纲》分四部分:经费、生活、环境等,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最有特色的“生活”部分。此部分下列五项“生活目标”:

37、(3)“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即教人者,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38、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39、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4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41、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42、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4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4、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45、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46、“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47、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48、(3)评价(价值):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值得肯定。

49、陶行知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的大众化“独开风气之先”。《全集》中收入他的诗800余首,仍未搜齐。当然最突出的仍是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他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以及他的崇高师德在今天仍深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现在重读陶行知,更有反思教育现状、研讨未来方法与道路的重大现实意义。

50、1946年,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要注重全面教育,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51、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52、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

5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54、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55、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5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再读关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受益匪浅,深受教育,也悟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57、“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58、陶行知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僵化式教育,倡导开放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3方面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59、“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60、杜威:教育理论的重心分为儿童,活动以及经验三部分。

61、(目标院校直系学姐一对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62、教育书籍的阅读,往往被局限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专利阅读,另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以为此类理论枯燥而无法引起阅读兴趣。而当你看到这样的宣传介绍,恐怕望子成龙的父母就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这是一本曾经让一系列声明卓著的天才少年如巴尔·赛德兹等受益的畅销书,也是引导中国女孩刘亦婷走上哈佛之路的早期教育的读本。它开启了近百年世界性儿童早期教育的大门。倍受各界教育专家的充分赞誉!儿童和父母幸福的源泉!

6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4、事实上,这五项目标犹如一只木桶的五块木板,构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必需的五个方面。

6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66、(1)“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

67、其次,陶行知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在家庭中进行。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教会学校的刺激,近代中国开始重视公共学前教育。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萦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68、前一段观看央视青歌赛,有这样一道文化常识题,题目大致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创办了育才学校,推行平民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请说出他的名字。

69、生活教育的第一个特点——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选择进学校受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受教育。比如,有些人可能没有读过书,但是,他可能从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中钻出真理来。

70、生活教育的第五个特点——世界的。为什么生活教育是世界的呢?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而生活的场所无处不在,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也是无处不在的。

71、“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它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先生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本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的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72、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精选2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