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精选78句)

2023-07-28 10:26:28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1、今天我们来谈谈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2、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3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

3、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行知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探索以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4、(活·视野)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创始人素质教育的领头雁

5、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6、这次学校组织我们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7、陶行知所说的“做”,指“在劳力上劳心”。他强调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做得最好。我们还要想到这事和别事的关系,想到这事和别事的相互影响。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想到共相,从片段想到系统。这都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功夫。不如此,便不是在劳力上劳心,便不是做。”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不仅促进了儿童的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

8、陶行知认为新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将强身健体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动地加以落实;要有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具备依据事实作出判断的素养;要有独立的职业意识:能在多样化的实践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依据自己的考分来决定学习什么。

9、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

10、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优的气质是教养,最美的爱是学会感恩!

11、有则广告说的是一个成功女人的三个年龄,在家里和宝宝在一起,变成五岁,和宝宝快乐玩游戏,就象一个天真不懂事的小孩子;和朋友在郊外,变成25岁,活力四射的健康的年轻人;在公司和员工一起开会,又成了稳重精明出谋划策的女上司;我们教师和小学生在一起,就该把自己变成八岁的儿童,用他们的思维来想事情,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他们的阅历来对待朋友老师父母和周围的人。爱迪生小时候模仿母鸡孵小鸡,在成人看来是疯子行为,然而爱迪生却是一本正经,反复实验,还苦恼自己为何孵不出小鸡。

12、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3、同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他指出:“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在陶行知看来,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必须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才能提供有效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意味着学校教育要打破封闭,伸向大自然、大社会,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不能应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14、学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牢固树立起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创建文明班级为突破口,从最突出、最直观、最形象的地方着手,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注重寓德育于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起到激情、励志、明理的作用,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学校积极探索德育方法,力求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张扬学生个性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树文明新风,修品质德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协作的团队精神,把思想道德内化为学生的灵魂,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不能只讲不行动,只有将德育生活化、活动化,才能彰显德育效果。学校创造性地通过小事情来培养学生的大品质,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强化训练,通过一定限度的强化训练促使一些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15、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6、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要学习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做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爷爷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近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两点体会:

17、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18、当然,“教学做合一”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种形式:以工作或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以事物历史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以各学科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

19、在学校生活中,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杜威看来,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儿童为出发点,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

20、“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1、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编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22、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23、第三天,他们回一封信,向我道谢之外,说这首诗有一个字要改。大孩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大孩能够自动,难道小孩不能自动吗?而且大孩教小孩有什么奇怪呀?这一串炸弹把个大字炸得粉碎,我马上把他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这样一来,是更好了。黄泥腿的农村小孩改留学生的诗,又是破天荒的证明,证明小孩有创造力。

24、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25、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26、1943年,陶行知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光辉的创造教育思想。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称之为“宣言”,在中国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可见创造教育观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综观他的《创造宣言》及《创造的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等文章,我们可以把他的这一教育理念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27、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28、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主张以儿童为主体。但在强调儿童作主体的同时,他并没有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来转移。在他看来,教师应该了解和认识儿童的特点,并给予适宜的教育。正如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和发现花木的特点,然后给予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并清除害虫,才能使花草树木很好地生长。因此,陶行知虽然强调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但他并不主张“儿童专政”而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他明确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显然,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比杜威的更注重二者的融合,也更为全面。

29、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30、德育思想居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首位,是其教育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德育思想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进步性和人民性,对于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1、怎样听课最有效?(名师教学生的10种听课方法)

32、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33、在课程上,杜威重视课程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来说,一切课程与教材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其价值是以服务于儿童生长和发展的各种需求来衡量的。杜威认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34、“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35、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36、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37、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38、1946年,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要注重全面教育,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39、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的创造教育思想,指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

40、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中山网评)

4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2、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之培养。

43、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水滴石穿。”他谆谆告诫:“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的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出创造之森林。”在某些人看来,点滴的创造根本称不上创造,但伟大的创造无不经历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其中还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挫折和失败。于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意志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44、   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45、作为家长,你挣再多钱,也挽回不了孩子这几年的缺失!

46、针对传统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缩小成一种雏形的状态,使其自身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形式。具体来说,“学校即社会”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同时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47、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创造。 陶行知先生的言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深思,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努力向他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

48、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9、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只向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效果好。

50、 陶行知指出,在学校里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将这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陶行知强调,要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件大事来做,当个学问去研究,当个美术去欣赏。

51、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52、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53、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54、学校以创造教育发展为龙头,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坚持以提高教师实施创造教育能力为培训重点,在培训内容上既注重理论学习和观念更新,也关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采用参与、体验、案例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锐意进行创造教育的研究型教师,逐步形成以创造教育为龙头,以教育科研、行知研究为两翼,联动发展,整体推进,形成创造教育的态势和基本格局,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5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56、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57、思想|特级教师:素读经典不会给孩子拉后腿,我是这样做的!

58、一个好父亲=1000个老师,当爸妈的都好好看看!

59、    “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60、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61、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62、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他倾注极大的热情推行生活教育。他的生活教育,一方面是指生活里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另方面也是指生活里包含着丰富的创造元素。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人类文明史上,那些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果,都是创造的结晶。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着的人类社会,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认定,哪里有生活,那里就有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并非轻而易举,同时,创造并不神秘。

63、 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依据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每天都要做,日日新。三是“全新”,新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还是既有的教育传统,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称不上新教育的。

64、陶行知早期的教育思想确实受过杜威的影响,但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汲取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进行了改造,最后形成和发展了他自己具有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65、   “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66、总之,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寻找出路,就必须有大量的创新型的教师,必须营造起培养创新型教育的氛围。我们正在努力中。

67、 教师要具备“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若不肯向学生虚心请教,便不会知道他的环境、能力、需要,那么,教师就不能教导他。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

68、观点|孙云晓:要在孩子心中种下这两颗最重要的“种子”

69、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70、(4)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71、(3)  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72、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很多教育观点、教育名篇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仔细琢磨。未来几天,我们将通过《重读陶行知》专题,在缅怀先生的同时,一起回顾学习他伟大的教育智慧。

73、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74、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75、陶行知先生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的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76、幼儿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允许幼儿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完成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满足的体验。如在语言区的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图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讲述画面较复杂,情节较多的图片,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使他们能创编出一段完整的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给他们画面较简单的图片,教师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要求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同时还可以让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7、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精选2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