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什么意思(精选78句)

2023-06-30 11:26:12

哲学家什么意思

1、在《理想国》中,洞穴喻显示了意见向真理转向的整个过程,它指涉的转向为三个阶段,概括如下:第一阶段的转向是位置的改变。假设一群被禁锢在洞穴之中的囚徒,他们面对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像而坐,把洞壁上火光的影像当作火光本身,影像代表被歪曲的意见。有人挣脱桎梏,转身而去,发现了火光,从而接近事物的真相。在这里,接近事物真相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就是转身者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视觉的改变,而视觉的改变则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怎么“思”往往取决于人们怎么“看”。第二阶段的转向是理念之呈现。看见火光之人被拉出洞穴,置身于阳光之下。阳光下的事物是理念,事情就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阳光之下,对于事物的认识,人们“就可以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见其本相了”。如果说第一次转向发生在具体的时空之中,那么这第二次转向就是对于洞穴那种特定的时空环境的纯粹超越,这种超越意味着与洞穴世界的彻底决裂,洞穴中人与事在这里已不复存在。第三阶段的转向是返回洞穴。从理念世界返回洞穴世界,意味着哲学与政治的结合。但是,哲学家面对曾经生活的场景变得陌生起来。因为看见过太阳的眼睛已不再适应于观看洞穴中的影像。这时如果人们要求他与洞穴之人就“影像”进行评价,他就可能成为嘲笑的对象,因为“他已经丧失了使自己适应所有人眼中那个共同的世界而必须具备的常识感”。

2、而人则不然;在找到求生和避死(农业和医疗)的方法之后,人类已从基因延续的使命中解放出来。在解放之后,人类共同体苦苦发展步步特化的“社会”机制却并没有解决“干什么”这个命题。大量的人类个体积压,反而让人类的使命发生了根本变化。

3、  这五篇文章虽然针对的问题和重点阐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五篇文章比其他文章更深刻、更全面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更彻底、更有说服力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五篇文章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要真心学好、真正用好。

4、很显然,少年们都想逃离闭塞落后的家乡,去大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

5、功效主义设想的人生目的是人类幸福总量。它设想有一个「看不见的手」从中调节,从而使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行为能够产生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结果。

6、其实哲学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得明白的,一般人对于哲学的理解非常的肤浅,并不是说读了一些哲学书就是哲学家了,这是非常可笑的。

7、  为何把这篇讲革命战争的军事著作当成哲学著作?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回答。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批判“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主观和客观、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战争的攻守和进退等辩证关系,提出了关于战争和战略战术方面的许多精辟见解。同时,他强调既要研究一般的战争规律,也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更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显然,这篇文章论述的虽是军事科学,但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是一篇由军事科学而深入到哲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8、这里暗含了一个前提,人所追求的应当是一种超越性。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善好乃外物之所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良好生活的很好的解释。

9、“中阴身”这个词的意义是“中间”或“过渡”状态。生命的“中阴”就是生与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死亡时刻的“中阴”,就是意识从身体分离出来的过程所占的时间。第一种分离是身体从有机体变成无机体的过程,第二种分离是意识的分离。我们会经历一种极为清晰的状态,然后是一种极大的喜悦,到最后会经历一种完全没有意念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有经验的修行者会认出“究竟本性中阴”,会持续待在里面而达成证悟。大部分情况下,意识接着就进入“形成的中阴”,就是死亡和下一次投胎之间的中间状态。渐渐地,另一个存在状态的细节才会开始出现。普通人投胎是因为“业力”的吸引,而证悟的人投胎是刻意在适当环境下再生,为的是要继续帮助他人。

10、僧 侣:是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把他当做上帝或者圣人,而是因为他就是究竟的老师,证悟的化身。“佛”的意思是“觉悟者”,成就真理的人。他“摧毁了”所有蒙蔽智慧的负面障碍;“培养了”所有属于心灵和人性的正面特质。

11、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12、哲学家: 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13、论及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自然要谈到他的乌托邦理论。罗素曾把乌托邦视为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认为它是一长串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个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最早的乌托邦理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方法论设计,这一设计目的在于协调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化解两者之间的张力。在柏拉图那里,乌托邦既是哲学的又是政治的,乌托邦将最终实现哲学与政治的完满结合,这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所期待的结果。因此,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必须经由哲学家治理,否则政治正义就会失去它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按照哲学家这一要求来建构理想的政治秩序,才有可能揭示出政治正义的性质和目标。他说:“研究政治艺术的事情天然属于爱智者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但是,在哲学与政治结合这一问题上,人们认为,柏拉图的乌托邦理论导致了政治哲学化和哲学政治化的结果。这种看法直接牵涉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评价,因此,在探讨哲学与政治结合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现当代哲学家是如何解释乌托邦问题的。

14、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15、当然,个人有选择这种观点的自由,只要是经过思考后选择的,以及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观点之上。

16、  观察分析问题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市场上,都是要问成败的。只有以正确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观察分析问题才会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没有哲学的认识和考虑,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程度不深,就很难取得成功。时下人们热心学习经济思想,但学习经济思想代替不了对哲学思想的学习。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只懂得经济思想是不够的。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而且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高一筹、深一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源头,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当然,西方的经济学、哲学,中国古代的经济学、哲学,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

17、僧 侣:绝不是这样!相反,这个观念让我们走向更大的行动自由,让我们对其他人更开放,因为我们再也不会被自我的执着和现象的具实性所困惑。因为众生确实经历着痛苦的经验,所以就算是幻觉式的,要除掉这种经验也是对的。

18、只有作为一个道德的存在者来说,人才能是世界的最后目的的。”这是“人是目的”的命题的再度阐释,但如此说“人是目的”已经换了一种视界。《实践理性批判》所说的“人是目的”还仅限于所谓自由概念的领域,《判断力批判》所说的“人是目的”则经由判断力的考察把意义从自由概念的领域辐射到自然概念的领域。前两个“批判”,就“我所能知者为何”、“我所应为者为何”、“我所可期望者为何”的索问为“人是什么”这一总问题提供的答案至此并没有变,它只是因着后一“批判”而内容更加丰赡、意趣愈臻圆足了。

19、马克思还迷恋于创作浪漫主义文学,还经常给父亲寄去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但在父亲眼里,这些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叛逆少年”的表现。

20、  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应该说,这只是解决了d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现实问题,而d的思想路线问题还没有从理论上加以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必然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基础。当时,中国革命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对这些新的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全d全军还缺乏一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方法和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也就是说,应该如何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与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应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哪些基本观点与方法,这两个根本问题在d内还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全d同志就不可能确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d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也不可能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之上。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同志着手撰写《实践论》

21、而存在主义的核心理论就是,你有选择的自由,同时要承担选择的责任。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

22、在自然界中,千万年来的进化产生的机制保证了动物寿命的有限:基本上恰好在抚养完后代就死了。这也就给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赋予了意义:躲过天敌,找到配偶,生下孩子,死;

23、快乐是人所追求的东西吗?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快乐是不是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核心,而快乐更像是一种伴随物。溺欲之乐和志趣之乐都可以很快乐,那么你主张什么样的快乐就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志趣。

2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1936年毛泽东同志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帮助人们读懂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25、在理想的情况下,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智慧的保存,人类财富的守护,需要最多不超过几万人就可以完成。依靠先进的机械和电脑手段,人类科技的核心目的应该是“生产食物”,“记录文明”,“抵御天敌”。

26、要在一个业行达至优异,他必定要热爱这个业行——这个业行引发他的热情,调动着他的心智。……在相当程度上,在一位优秀的从业者那里,他的优异技能跟他的性情和品德连在一起,跟他整个的人连在一起。

27、更重要的是,正如物理主义在产生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泛灵论也有其在理论上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泛灵论的两大派别是构成性泛灵论和非构成性泛灵论(以涌现性泛灵论为代表)。它们都有各自的相对优势,也都有令人难以信服之处。

28、35岁被淘汰固然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但它显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之我们不应该被这样一个命题所局限。

29、托马斯·内格尔(ThomasNagel)用一个蝙蝠的例子来阐释意识内在的主观性:蝙蝠的视觉很弱,靠回声定位辨别方向,可以想见身为一只蝙蝠的主观感受与我们差异很大。可问题是,即便我们把蝙蝠的大脑和各种生理机制都研究得明明白白,我们还是不可能知道蝙蝠在黑暗中靠回声定位捕猎“是什么感觉”(what’sitlike)。此外,我们也不禁疑惑,为什么人类等生物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主观感受——疼痛、喜悦、困惑、抑郁——为什么不像机器人那样接受外界刺激然后直接输出行为?如上种种困惑,都可以用大卫·查莫斯(DavidChalmers)著名的“意识的困难问题”概括:意识问题的关键是要解释感受质(qualia)或言“是什么感觉”,因为它们如此直接、私密、不可言说,与物理世界的客观图景格格不入。

30、介词+philosopher:takethingslikeaphilosopher达观世事。

31、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32、无论是由审美而得的美学表象中的自然合目的性,还是由审目的论而得的逻辑表象中的自然合目的性,最终无不归结于人,归结于自由领域中作为本体看的人。

33、就是说,只有在“幸福”配称于德性的情形下它才被纳入“至善”范畴作为其要素之一。然而,无论如何,倘在一个自然过程中,不管这过程怎样漫长,道德价值精确配称以相应的幸福都是期望不到的。至善的最终可能——至上的道德配称以充量的幸福——不能不指望一位道德的主宰作保障,于是,康德又悬设了上帝的存在。

34、隔壁邻居威斯特华伦公爵也是个博闻广识的人,当马克思来家里做客时,就给他讲希腊故事,背诵莎士比亚剧本。

35、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36、僧 侣: 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修行者的纪录片,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如果有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佛教没有打算发展一种新的理论,而是忠于上千年的心灵传承,成为有成就的继承者。因为你和母亲的关系,我认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天才,但这些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好的人。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科学家可能对自己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自恋和骄傲。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反而那些出家人让我看到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反映了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于是我决心去找他们。

37、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范式和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是哲学家与一般的哲学学者的根本区别。

38、在这样的价值观牵引下,我们想到“被淘汰”,就自然联想到从一个高的位置上向下跌落,之前奋斗所得到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39、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托克维尔、韦伯等

40、So,再次重复我说过的那句话:所有阅读哲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从哲学中寻求人生的确定答案是一种妄想。

41、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仅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42、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撰写这篇文章?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红军为什么会打败仗?今后怎么能够不打或少打败仗?未来何去何从?这是当时全d全军上下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是关系d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作出回答。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思考,应该说从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时就开始了,但当时不可能思考得那么全面深入。后来,d内发生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同志被排挤出d和红军领导核心层,这反而让他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系统考虑中国革命战争这个大问题。长征出发后,毛泽东同志边走边思考红军失败的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经验,以为学了些军事上的理论名词和抽象原理,有共产国际的支持,就能领导红军进行中国革命战争,结果用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指挥作战。这是导致红军作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43、(2)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44、哲学家:我不认为他们可以欺骗我们,但那些可能都是幻象。一个人可以完全诚恳,一辈子没有想要欺骗别人,但还是可能会看到幻象。

45、问题在于,因为这巨额的经济利益,导致成功人士抬高了物价,例如房价,股价,虚拟经济的价格,广义货币发行量等等。整个人类社会陷入无尽的通胀之中。只要人口增长,就会通胀,因为经济是人类发明的衡量失败人士耗散程度的产品。

46、(10)王夫之 (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

47、哪有什么胜利,坚持就是一切。尽管有很多书籍梳理了马克思这段恋爱经历之所以成功的理由,但显然,世俗偏见更多是压在燕妮的身上,她才是关键。

48、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49、僧 侣:佛法中,有三种条件使一句话成立:直接经历、不可推翻的演绎以及值得信赖的论证。我们所谈论的不是神迹,而是许多世纪依赖许多喇嘛都共同经历的内在经验。

50、因此,实践理性诲示人们,人本身即是目的,或者说,人即是目的本身。“人是目的”是对近代西方哲学以人为本位的价值认可的明确标立,它同“至善”追求的主旨相互贯通构成康德哲学的真实命意。所以,康德哲学是近代哲学的终结,是现代哲学的开端。

51、Eddington,ArthurStanley,1928,TheNatureofthePhysicalWorl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52、任何一自然物都是有组织并且自组织之物,所谓“目的”即内在于其何以这样而非那样的自组织之中;整体的自然亦可视为一有组织或自组织的存在,这如此自己是自己原因、自己是自己根据而作为“物自身”或“自在之物”看的存在,人的理性不能不谓其有内在的“目的”。

53、我们并不是先有个与自己现实无关的理想,然后面对一个与理想无关的现实,我们生长在相当具体的现实里,理想一开始就是在这个现实里呈现的。

54、然而在伦理学领域,我们应当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持一种谨慎怀疑的态度,因为只要稍一深究,就能发现一些利益是无法量化的。

55、再往下深入,需要去辨析快乐、幸福和良好生活的实质意义。

56、但“灵魂不死”、“上帝存在”终究是实践理性的一种悬设,它由人悬设而为人悬设。在这里,“求达至善”的哲学是以人为目的的,那“纯粹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也是以人为目的的。

57、哲学学者是以哲学为研究对象、对哲学有很高造诣的哲学学人。

58、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同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的分析与预测基本一致。《论持久战》提出的思想、观点及其蕴含的方法论,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9、或者想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尼采;

60、哲学家:这难道不是无为的哲学?我们何必针对不存在的东西有所行动?

61、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

62、哲学家:佛教吸引西方知识分子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天主教那么多的宗教仪式。但当我看到了更加复杂的仪式和道具,这在我看来是不理性的表现。 

63、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快乐、幸福这些东西能够得到量化和测量吗?

64、“好的意志”在康德看来是一切可堪称这“好”的东西中惟一可无限地认其为好的东西。这意志是先验的,它出自主体心灵却又以其不落于经验的个人意志而有客观普遍性。对诸如权势、财富、荣誉、健康乃至幸福或人的种种品性判之以“好”,终须以“好的意志”为前提,但“好的意志本身就是好的”,对“好的意志”称之为“好”无待于任何条件。“总要有一个好的意志作为先决条件”,——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即从这个绝对的、无待的“好”发端并始终辐辏于这个绝对的、无待的“好”。

65、优良的社会制度不是想当然,是有理论基础的,是科学的,系统的。建立一套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制度,需要哲学,需要哲思!

66、——尼采(1815~1900.德国哲学家)

67、然而,身为有意识的动物,我们的直觉似乎告诉我们,仍有一条鸿沟横亘在物理世界与心灵世界之间:即便经验科学能够通过实验推断出“当这个人的大脑……他(她)便是有意识的”,我们还是很难理解如此这般的神经活动是如何产生、构成或实现主观意识的。一些木材以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构成桌子,这没什么神秘的。但是,大脑这团湿漉漉的“肉块”,要构成那种只属于“我”的主观感受,又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要不是他人的行为和我的差不多,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推己及人,我有什么理由认为我面前那个头颅里装着“肉块”的生物也有七情六欲?

68、由上我们可知,成功人士的成功如此脆弱,可以瞬间被失败人士推翻。这就是著名的所谓资本主义金融危机(需求不足理论)。人类的所谓繁荣,竟然建设在这样的幻象之上,着实可笑。

69、来到柏林大学,马克思一下从“热血男孩”变成了“学术青年”。这个阶段,马克思博览群书,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哀歌》等名著。此刻的马克思,从“问题少年”变身成了学霸,并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

70、如果我们要把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作一个分类的话,不妨分为两类。一类我称之为“巅峰型”的哲学家,一类我称之为“先知型”的哲学家。

71、马克思在1883年之前的一段岁月里把视野扩展到西欧之外的东方,特别是俄国。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不可能从书本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也不会只靠头脑的臆想得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办法只能来自参加变革现实的革命实践。

72、所以,康德的慧眼所真正眷注的是非经验或超经验的本体界。为自然立法的“客体形而上学”只是他形而上学的边缘,批判地清理出这个边缘是为了向着它的核心——道德形而上学掘进。

73、如果一个人感到跟佛法特别有缘,愿意把佛法视为一条心灵道路,也不能阻止他自由的走向这个道路。接下来他就应该精进地学习和修行。虽然对其他宗教要保持容忍和开放的心,但我们必须投入自己所选择的宗教。

74、马克思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我们一样,上学、恋爱、叛逆、迷惘,统统有过。受传统观念牵绊,恋爱七年才与心爱的姑娘结婚,马克思也曾经是个少年。

75、对于哲学家而言,返回洞穴是被动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因为哲学家是人不是神,灵魂的寓所是最高理念,但肉体却被禁锢在俗世。在这种二元模式之下,柏拉图确定了真理与意见之间的基本对立。这种对立表明了哲学与政治之间的一种张力,即哲学家对于这个曾经生活过的洞穴越发显得陌生起来,陌生感源自成见:洞穴之人对哲学家的成见(也包括哲学家对洞穴之人的成见),苏格拉底的“影像评价”便是这种“成见”的明证,阿伦特把哲学家的转向称为“熟识感的丧失”。柏拉图规定了真理的本质存在于存在者的理念之中,因此,真理与意见之间的对立也可以化约为哲学家与大众之间的对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如果真理与意见的对立不得不以非此即彼的方式来解决,那么与此关联的还有一个哲学家的命运问题,《申辩篇》中记述的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就是显例。这样看来,真理与意见之间的对立使得哲学家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或是用归源于人类事务领域的范畴来阐明其哲学体验,或是相反,宣称哲学体验的先验性,并且按此来评判所有的政治。”这也说明,在乌托邦实现之前,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化解。

76、而当我们形成了理性人的人格之后,才具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能力。且所有的道路并没有对错之分。

77、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出身荷兰犹太裔贵族。罕丽达的妹妹索菲亚在荷兰嫁给了商人里昂·飞利浦。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我们经常用的飞利浦剃须刀,就是马克思姨父的家业生产的。马克思家庭的物质基础也是来自他母亲带来的丰厚嫁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哲学是什么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精选7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