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精选34句)

2023-06-16 09:52:38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1、(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2、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3、强化阶段(8——9月):我在8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比较着急了,因为看书实在是太慢了,很想再把书看一遍,但是真的来不及了。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可能真的效率比较低,而当时舍友是报的那种有辅导员的某个课程,状态似乎也比我好很多(PS:后来她考上了PKU的临床心理学方向),我也仔细地跟她聊过辅导员对她复习的影响,她就让我跟她一起听了一节课,听完真的觉得那种沟通中学到的东西印象会更加深刻。当然,天秤座的我还是纠结了很久,一方面我不想花太多家里的钱,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告诉自己既然决定一年考上,那么前期的投资肯定比二战好啊,所以我后来还是跟家里人商量了下,爸妈还是很爽快的支持我了。

4、①孔子注重礼,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注重人的社会性,目的是维护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压抑人性。

5、同一时期分别奠定东西方文明基石的两位圣哲,有着很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但在“启发式”教学法上,苏格拉底更胜一筹。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古希腊哲学强调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构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哲科”文化。哲科文化具备较强的外延性和拓展性,引发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而东方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更多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此处指狭义的哲学),东方的思想家们崇尚“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社稷关怀”,缺乏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与逻辑推演,形成了东方文明中的“技艺”文化,导致了在近代在科学及工业革命上的滞后。(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6、两位圣人都出生在动荡的时代,有着开挂的人生。他们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有什么异同呢?

7、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8、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9、(1)儒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仁义”“王道”“人定胜天”的观点。儒学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不被统治者重视。

10、(2)明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11、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12、苏格拉底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他的母亲是助产婆,他将自己日常观察生活所得与长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产婆术”,也叫“问答法”,因为他的教学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展开的。苏格拉底在进行教学时,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将学生难住,使学生陷入思考并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他也不会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其他的问题去引导着学生去逼近最后正确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诘问—助产—归纳—定义这四个步骤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使得学生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13、本书主要搜集了个人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研究性成果。这些成果大多数原曾收入2011年在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一书。哲学是文化的精华。本书主要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和诠释中国文化及其特质。本书反映了个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十年的学习过程与思想倾向,从最早发表的学习哲学史方法论的《札记》,到方法学的自觉,从地下发掘的简帛到地上传世的文献,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索到中西哲学比较的笔墨官司,从中国哲学的特色到华夏文化的要义,均有所涉猎。此次整理,在每篇论文末注明了原发表的出处。当然,发表时,报刊编辑有所删改,与个人保存的文稿会略有差别。

14、孔子-我国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15、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如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法、讨论法、谈话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定的运用要求,特定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能,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17、(3)法家: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为各国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备受统治者推崇。

18、第孔子不相信神秘的存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真实存在的。而苏格拉底认为这些是存在,是不灭的。

19、错误。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当时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实行专制。

20、个人从学于武汉大学诸师长,得到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等先生的亲炙,以中国文化与哲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在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方面获益于陈修斋、杨祖陶、江天骥等先生的教育。个人曾有幸有缘向梁漱溟、贺麟、张岱年、任继愈、石峻、周辅成等先生求教,得到前辈先生们的关照、提携与帮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前辈师长都已作古,个人也已七十有非常感怀他们的教诲,也感念时代迁移,世事无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念及此,不禁唏嘘。承蒙商务印书馆商印文津丁波总编不弃,本书与我的另一本书《传统文化的精华》此次得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感谢丁总和魏雪平编辑的善意与辛劳!

21、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22、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23、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24、(3)“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26、最后,两者对于神的看法也不同。孔子尊重等级制度,认为祭祀先祖是必要的,所以也就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孔子对于鬼神是很理性的,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苏格拉底则不然,在苏格拉底之前,德谟克利特的院子论与阿那克萨各拉的努斯都是机械的,所有的运动都是偶然的,但是实际上世间的运动都是必然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有神的存在,并且神是有意志的,神按照善的目的为世间万事万物做出安排。

27、孔子的教育内容一是教授文化知识,《论语·述而》里记录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文”是指文学,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文学典籍“,行”是指品行,“忠”是指忠信,“信”是指信实。对于“行忠信”的培养就是孔子的另一教育内容,那便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孔子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道德的规范是“孝忠恕信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道德教育是处在优先地位,是他教育内容的重心。三是对于个人技能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六艺”的培训—“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对于文化知识技能的培养都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28、苏格拉底认为接受教育才能幸福,他的教育对象也是十分广泛的,他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不收取分文。苏格拉底在与诡辩家安提丰谈话的时候,安提丰质疑他的生活因此而穷困潦倒,过得不幸福,苏格拉底回答道:“那些为了获得酬金的人必须付出对应酬金的行动或者服务。就我而言,我没有任何收取酬金的欲望,所以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提供讲授。”他不收取酬金,不以财富来衡量学术教授活动,但他愿意跟各种各样的人谈话,将他所拥有的智慧与他的门徒分享,能使他的学生有所收获,他就感觉到幸福与快乐。他与学生亦师亦友,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他都乐于与其一块探讨问题。

29、儿童的见解总是不同于成年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被知识过多填充。思维能力、思考方法,想像力与创造力是在记忆不是太多的地方才能够闪现。读书是为了促进思考,而不是为了记住而记住。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的警告:只有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完全忘记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30、孔子的教育目的较为明确,是培养志道弘道、志仁的志士和君子。孔子提出了“志于道”,在《论语》中多次提到“道”,这也暗含了他所希望培养出的理想人格就应该把人生的根本目标定位在“道”上。《论语·子张》:“子夏曰:‘学而优则仕。’”知识学好了就可以去从政为官,治国理政。当然,能去从政的人才必然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这就需要通过教育这一方式来实现。在对于人才培养这一方面,孔子提出了他所要培养的志士的标准是:“行己有耻,始于国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将个人价值与社会紧密相连,自己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知识技能、优秀的品格修养以后,就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忠于自己的使命。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有德有才的志士君子,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1、第都强调,学习就是为了能够付出自己的用处。

32、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33、儒家是专制主义的护身符吗?——尊重民意、察举与官员自律,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思想及革命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草长莺飞是什么季节的(精选1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