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典故诗词大全【摘抄文案100句】

2023-05-16 09:16:50

一、古诗词典故大全及解释

1、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2、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7、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气节,积极向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

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11、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2、骤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13、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1其他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5、“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典诗歌的意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16、《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17、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18、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9、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20、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二、古诗典故诗词大全

1、《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2、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3、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7、来源于诗词的典故很多,今天先说几个来源于诗的吧!

8、《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9、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

10、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11、10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2、龟兔赛跑并不是成语故事,而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天,兔子看到乌龟在爬行,就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说,你不一定有我快。兔子说,那我们就来比比看。比赛一开始,兔子飞快地跑着,乌龟拼命地爬,不一会儿,兔子与乌龟已经离的有很大一段距离了。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即使自己睡醒了乌龟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乌龟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此故事告诉大家:不可轻易小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

1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1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15、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17、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18、郴江幸自饶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三、诗词典故大全辞典

1、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2、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3、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5、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6、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8、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9、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刎颈之交–廉颇相如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11、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13、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14、(投稿电子邮箱)12027800@qq.com

15、《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6、《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17、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8、关于神话故事的词语: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八仙过海,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叶公好龙,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井底之蛙,太公钓鱼

1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四、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1、(1)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4、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5、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6、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乡愁乡思

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8、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9、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1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描红字帖(带笔顺),打印练字!

12、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1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4、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5、拟不定时推出全国各地诗人有一定特色的10-20首某一专题的诗、词或联原创作品,题材一般也要统一(如七绝就是七绝、五律就是五律),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17、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18、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19、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20、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五、古诗词 典故

1、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2、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4、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5、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6、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7、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8、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

11、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12、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13、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4、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5、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6、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17、闪语文,推开语文之门!

18、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19、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20、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带小的诗句【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