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文字和琴声悠扬的诗词【摘抄文案100句】

2023-05-15 19:36:48

一、古人形容琴声悠扬的诗词

1、175郝玲君:杜甫这样写景群文阅读

2、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5、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6、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7、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8、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9、一种拨弦乐器。用桐木等制成,琴身狭长,有五根弦,后增至七根。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音域较宽,音色丰富。

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3、其实,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大量诗人的反复运用,很多事物和景物,具有特定的表情达意的效果,理解和掌握这些意象,对理解和鉴赏古诗词大有助益。

14、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15、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6、音乐特点:低沉悲戚、急切高昂、降低凝绝、激昂澎拜

17、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18、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19、音乐特点:优美悦耳、悲凉低沉、欢快激越、高昂雄壮

20、余音绕梁: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二、形容文字和琴声悠扬的诗词

1、“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2、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3、翻译:从前有个韩国女子向东到齐国去,在路上断粮了,经过雍门,在那里卖唱来求食,已经离开了但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周围的人认为她的人还没离开。

4、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5、(拼音):yúyīnniǎoniǎo

6、《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7、车水马龙:《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8、音乐特点:高昂雄壮、清脆流畅、轻柔低沉

9、跟着作家学阅读、学写作、学语文!

10、(举例造句):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11、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12、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13、翻译:发出呜呜一样的声音,像埋怨羡慕,像在哭诉,余音像丝线一样不断绝。

14、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5、余音缭绕: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1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7、白话文释义: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18、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19、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20、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三、描写悠扬琴声的诗词

1、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2、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懂他传达的情谊。这就是音乐遇到知音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古代描写音乐的诗歌,这些伟大的诗人都是当时演奏者的知音。

3、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4、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5、造句:一曲“春江花月夜”之后,余音绕梁。

6、白居易《听弹古渌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7、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8、《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以“磐石”和“蒲苇”作比,喻词是“作”;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喻词是“抵”;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前后两个比喻句,喻词分别是“学”和“作”;李峤的“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喻词则是“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去喻词甚远的“学”和“随”之类的喻词,这类喻词乍看似乎和“喻词”毫不相干,实际上它们的的确确在起着喻词的作用。比如“学长松”,它是说要学得和长松一样,比喻意味甚浓;而“随蓬转”者,其意绝不是说“跟着蓬草转来转去”,而是说“像蓬草一样四处飘荡”。

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11、以声写声、以形(人、景)写声

12、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13、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4、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5、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16、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7、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8、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19、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20、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四、古代关于琴的诗词

1、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2、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4、意象可谓是鉴赏古诗词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便于把握住作品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把握这些意象,对我们回答诗词鉴赏题目是很有帮助的,下面为大家总结了100个诗歌中常会看到的意象,建议家长为孩子收藏!

5、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6、(3)不用喻词,喻体不出现的暗喻:如马戴《落日怅望》中“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意思是落日余晖撒向高高的林木,像一团烈火一样燃烧着落下秋山。不难看出,本体是前句的“微阳”,但是,后句中既无喻词,又无本体,全凭一个“烧”字构成了一个比喻句。

7、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8、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

9、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10、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11、白话文释义: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12、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3、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4、《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宋代:欧阳修

15、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16、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17、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18、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9、(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20、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五、赞美琴声的古诗词

1、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2、出句:钢琴古琴扬琴小提琴琴声悠扬沁人心脾好琴好曲好心情下联:低音中音高音女花音音乐醉人印尔脑海雅音雅乐雅咏吟

3、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4、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5、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6、出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7、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8、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9、用多种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如苏轼的《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就使用了“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等用七个喻体来比喻水流之急。贺铸《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扬》、《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则用五种乐曲和荆山之玉典故对王十二的曲高和寡、无人理解表示同情。

10、(1)不用喻词,喻体本体构成偏正关系的暗喻:如《诗经·卫风·硕人》中“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的“螓首蛾眉”意思是额头像螓一样方正宽广,眉毛像蚕蛾的触须一样长而弯曲。“螓”“娥”是喻体,是定语;“首”“眉”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再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的“冰心”即像冰一般纯洁剔透的心。“冰”是喻体,是定语;“心”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

11、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12、(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4、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1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相思怨》

16、(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7、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18、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19、顾名思义,较喻就是比喻加比较,一般的比喻是甲像乙,较喻则是甲超过乙或甲不及乙。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后句是一般的比喻,前句就是较喻;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句是一般的比喻,后句是较喻。

20、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代赞美琴声的句子【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