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什么意思解释(精选56句)
舆论是什么意思解释
1、舆论监督的特点是监督主体和客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公开性、监督手段的评价性、监督效果的及时性。
2、宣传:《三国志·蜀志·马忠传》:“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
3、关于群体的分类,勒庞将群体分为异质化群体和同质化群体。其中,异质化群体包括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同质化群体包括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和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4、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六:“辛亥革命胜利以后, 薄洵还在荣县作知事,他的政声很好,受到群众拥护,替当时的革命d人保持了荣誉。”
5、同时,公权力机构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缺乏对信息传播的有效驾驭、沟通、掌控能力,公信力的丧失可能其加大陷入“塔西佗陷阱”的风险,从而增加舆论引导与管理的难度。刺死辱母者事件被曝光后,济南公安官微面对网民铺天盖地的舆论及质疑声,以“毛驴怼大巴”的失当言论进行回应,加剧了网民的愤怒及政府的信任危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6、“新闻就像黑夜里的探照灯,它只能把一个区域照亮,让我们注意到这个有限的区域内发生了什么,但是其他部分却处于黑暗之中。”
7、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最伟大的新闻记者”的李普曼的评论作品,曾被250多家美国报纸和20多家外国报纸转载。其言论对美国公众影响甚大:“整整三代人都靠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其专栏的停办好像“一个形成制度的做法突然停止了存在”。更厉害的是对美国乃至世界政治有巨大影响:“他的言论带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其专栏评论是“各个总理府、外交部和编辑部的必读材料。”记者出身的他曾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是1958年,以“社会性评论”获奖,第二次是1962年以“国际事务的杰出报道”获奖。(舆论是什么意思解释)。
8、例句: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扩展资料近义词:
9、推荐理由:这道题是近3年常考的一道论述题,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时代,舆情搭车、舆情次生、流言谣言等问题扎堆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看真题就知道了。
10、若非养成了在阅读、言谈和做决定的时候对舆论进行分析的习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去追求更有价值的观点:就算更有价值的观点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无动于衷。(P2162)
11、偶然性事件、创造性的想象、对信任的渴望,这三个因素产生了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联想王凤雅事件,幼童因病去世这个偶然性事件,被网友进行夸张的想象,变成了虐童事件,敏感的虐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扩散,网友们信以为真,冲动转发评论,构成了虚假的事实——谣言的诞生,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场对人性的讨伐。可以说是公众受到舆论影响的一个生动案例。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做出行动,消除对环境的认知不协调。
1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十土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士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这些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
13、NO.08丨新闻伦理丨新闻道德丨有偿新闻丨反转新闻丨新闻寻租丨新闻娱乐化丨新闻失实丨策划新闻丨洋葱新闻
14、湖南大学2015: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10分)
15、双非工科跨考暨大MJC一战上岸:我可以,你也可以
16、一般我们理解为,舆论即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看法和意见。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其实,简单点理解就是公众对某件事的意见。
17、价值5分的名词解释,建议至少呈现出5个要点。要点之间最好是并列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将某个重要的点展开阐述。
18、开课初期,以小作业练习(不一一批阅,会集中讲解)的形式帮助大家动笔,养成写作思考的习惯,从8月中旬开始,消息和评论交替布置作业,每个人的作业都可得到批阅,批阅到考前一周。
19、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困境:舆论环境呈现复杂态势
20、解释:新闻报道一个事件,但是这个事件不一定是真实的,新闻只是将其报道出来。而真相则是真真切切地揭露事实,把事实展现在公众的面前。
21、中国传媒大学2016: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困境与出路(30分)
22、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舆论和舆情的运行必然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是一个信息运行的过程。这种发展是一个无规则的扩张运动。各种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吸收的过程,是一个无规则的过程。舆论和舆情的运行必然造就一个核心受众层与之互动,并进而催动舆论与舆情的进一步发展。
23、继31期一周热点解析后,拖鞋哥团队将从7号开始,连续16天,每天为大家解析一道“重要”论述题。
24、引用: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25、我们无法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更需要警觉的因素是成见,也就是刻板印象。李普曼曾说:“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先定义后理解,而不是先理解后定义,刻板印象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所谓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情感。
26、上海大学专硕第1名:一战成硕的秘诀,10分努力+1分幸运
27、华科2017: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加强舆论引导(15分)
28、解释:读者受到作者的导向去进行阅读、评论和判断。在《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中,作者曾提过印刷术时期,体现在书面上的东西被认为是“模板”,是完全正确不容置疑的。在这里也是一样,人们完全信任前文所说的见解。
29、如果把舆论引导的主体局限在媒体组织,那为何后面要谈政府?舆论引导的定义有多种,这道题里选取不恰当;
30、李普曼的传记作家罗纳德·斯蒂尔评价其一生是写作的一生。其著书立说相得益彰。李普曼拥有专栏评论近万篇,总字数约1000万,专著20多本,首本著作《政治绪论》写于24岁,代表作有《自由与新闻》、《幻影般的公众》、《美好社会》、《冷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对于美好社会原理的探讨》等。
31、• 首段:对舆论引导、新媒体环境特征对简单定义即可,如果没有,扣1-3分。定义写得太啰嗦的提醒一下,这道题的重点不是做定义。
32、舆论,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多数人对于某一种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
33、翻译:假若孙登傲慢狠毒,一点都没有入侍於孙权,给孙权做事的意向,害怕舆人的消息不畅通,只看表象的东西,而且喜欢乱说话的人。
34、唐钱起《送沉少府还江宁》诗:“江楼新咏发,应与政声传。”
35、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36、四川大学2017:至少用三个传播学相关的理论来解释舆论引导,并举例说明(20分)
37、一个优秀的AE最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38、公众的评论;公正的评论:尊重公论。是非自有公论。
39、李普曼认为分析舆论的起点是行动的环境(事件发生的场所)、人们头脑中关于那个环境的图景(受众接受到的“信息环境”)、人对于从环境中滋生出来的那幅图景做出的反应(塑造形象产生的效果,受众对其的反应)的三角关系。人们之所以相信舆论,是因为这些言论带来的信息符合他们的价值预设,他们看到了想要看到的图像,因而选择相信。
40、引用:冰心《寄小读者》十八:“最可敬的是他们很关心于船上别国人对于中国学生的舆论。”
41、第一节为书中第一至第四部分。该部分主要论述复杂的外部世界和极其有限的认知范围等外部因素和个人头脑中的固有成见、价值观念以及兴趣、利益等内部因素导致了公众无法认清真相并做出理性决定。
42、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分为五章,分别讲述了群体的分类;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
43、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的答题班训练,我们的全程班、答题班学员已经在论述技巧与行文逻辑上棒棒哒,每道论述题将会刊登1-2篇优秀作业,供大家参照思考。
44、“狂欢”的受众:被赋权后的非理性及媒介素养的缺失
45、NO.01丨把关人丨赛博人丨单向度的人丨容器人丨电视人丨泛化的他人
46、與论引导,又称为與论导向,是运用與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47、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成为“离场介入者”的狂欢,这种匿名的、处于事件相关利益之外的“离场介入”群体,可能导致媒介暴力、舆论侵权的后果,其言论的情绪性和煽动性极易激起其他受众的剧烈反响,从而引发非理性的舆论狂潮。新媒体环境下此起彼伏的非理性舆论狂潮,大大加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如九寨沟地震中吴京“被逼捐”,就是网民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表现。
48、分析的字数有点多,能够去查阅资料非常不错,在有限的字数里会怎么取舍,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49、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的复杂态势使得舆论引导充满挑战,但媒体及政府部门仍可借助制度的保障使舆论引导得以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公众、各机构组织及政府的媒介素养,以理性、适当的手段应对舆情、引导舆论,这种挑战是可以有效应对和避免的。(2243字)
50、首先,在语言表达上,力求亲民、生动、有条理。
51、舆论引导应纳入法制约束的框架。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强化信息核查与把关,剔除极具煽动性、情绪化、真假难辨的低质量信息及言论;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治网、积极引导、执法必严,对不负责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的煽动性言论的制造者严惩不怠;同时,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工作机制,完善追责机制,为舆论引导提供洁净的舆论空间及良好的制度保证。
52、舆情不等同于舆论,舆情指的是潜在的或者显性的舆论的情势,通常可分为酝酿期、发展期、爆发期和衰退期。舆论是公开的公众意见,而舆情既包括了公开的公众意见,也包括了尚未公开的潜在的公众意见。
53、①2018年上海大学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论述题:根据具体案例和相关理论分析当下舆论场并说明主流媒体如何引导舆论
54、(1)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意志:(2)督促澄清某项问题、事实;(3)促进法律和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和效率。
55、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民意表达、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完善社会文化、有利于完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