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书籍(精选26句)

2023-06-06 11:24:05

萨特存在主义书籍

1、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争议,并不是因为他的哲学主张,而是他二战前对希特勒和德国纳粹的支持态度。(萨特存在主义书籍)。

3、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的特点是,他们对外在世界并不感兴趣,他们也并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再关心宇宙的本质等问题,而唯一关心的是人自身的感受,以及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等等话题。这种从关注外部世界,转而关注人自身的生存和感受的思想,其实就是早期存在主义哲学的雏形,只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类似的思想体系。

4、人本主义强调理性,在实务应用中,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力、责任感、个人权利等;

5、共产d员伊皮叶达和两位战友被法西斯分子抓住,入牢,逼他们招供另一个d员格里(格里躲在伊皮叶达的表兄家里),三d员不招,被判死刑。小说写三人行刑前的心理,一个失常、一个镇静,伊则疲倦、灰心,却又亢奋,他有情人,却不想留一个字。两d员枪毙了,伊在行刑前又被拉去审讯,仍不招,但他最后想戏弄敌人,编一假供,说格里躲在墓地,敌人立刻去找,伊暗笑,我反正要死了,让他们去扑空——格里本来躲在表兄家,怕连累别人,真的躲到墓地去,被敌人捉住,立刻处死。伊得到消息,昏过去,醒来,狂笑。

6、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7、萨特后来回忆说:“让我们结合的因素很多,让我们分开的因素很少,但是那样的很少也已经是太多了。”

8、如果说海德格尔只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基本本体论的一个有机环节,一个构成要素的话,那么萨特则是把“自由”看作是他的整个学说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存在主义本体论只是为其存在主义自由观服务的。

9、因此在自由本身所蕴涵的追求自由的意志之名下,我们可以对那些企图掩盖他们的存在的绝对任意性和绝对自由做出判断:对于那些假装正经或借决定论的措辞来向自己隐藏他的绝对自由的人,我将称之为懦夫;那些企图表明他们的存在是必要的(其实这是人出现于地球上的偶然现象)人,我将称之为小人。但不论懦夫还是小人,都只能以严格的而无偏见的观点加以评判。

10、随着这种变异的发行,就出现了一种有着奇妙的秩序的事物:尽管诗歌是由词语构成的,但它们却只是事物,而不是关涉着事物。诗人选择了诗的态度:“即把词看作物,而不是符号”。这样,诗人也是成了改革者和创造者。

11、他说,由此,可以引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询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隐藏在明显的日常生活背后。它们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过于贴近日常生活而难以把握。

12、相反地,在散文中,词语具有透明性,它们可以将我们推向一个超乎其外的实在领域,萨特说:“词首先不是客体,而是客体名称。”我们将这些词认作是没有自身本质的事物,并运用它们去从事物解。基于此,萨特认为诗和散文之间并不存在通常想象的那么多的共同之处,他说:“这两个写作行为的共同点仅是画出字母的运动而已。”在文学活动中,散文和诗歌的功用也有所不同:对诗人来说,如果他“介入”(萨特提出的著名的文艺思想,即主张作家、艺术家以文艺为方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了,那就是以错误的方式使用了词语,因为:“散文是符号的王国,而诗歌却是站在绘画、雕塑、音乐这一边的。”人们不可能画出意义,不可以能把意义谱成音乐,因此不能要求画家和音乐家介入:“要求诗人介入委实愚不可及。”而对散文作家来说,正是他使用词语的方式使得他除了介入以外别无他途。萨特认为“作家是与意义打交道的。”,作家是在使用词语,并凭借词语从事各种工作:“作家是一个说话者:他指定、证明、命令、拒绝、质问、请求、辱骂、说服、暗示。”在散文中,词语不是事物,而是行动:“任何东西一旦被人叫出名字,它就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了,它失去了自己的无邪性质。”因为我们在给某人的行为命名时首先是说出那个人的行为,而且因为那种命名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所以那个人就不能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被许多人看见。这样一来,那个人就不能将其行为再继续下去,他所处的状况也就由于命名而发生了变化。

13、首先阐述烦恼的含义。存在主义者说人生来是烦恼的。这意思是指,任何人如果专注于他自己,并且意识到他不仅是他自己所选择的人,而且同时选择全人类及其自身的立法者,那么他会无法逃避自己全面而深切的责任感。当然世间许多人是没有忧虑的,但是我们肯定他们是隐藏着他们的忧虑。他们是在逃避忧虑。当然有许多人相信,当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涉及的仅仅是他们自己。如果有人对他们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做,后果将如何?”他会耸耸肩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确实,每一个人时刻都应自问道:“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看待事情,后果会怎样?”此时,除非自我欺骗,人无法逃避这令人苦恼的想法。那个以“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作为借口的自我开脱责任的撒谎者,他的良心必定不会安宁。因为撒谎的举动已表明了他所否定的事情的普遍价值。

14、看到这里,也许大家并不懂为什么自由带来了忧虑。小编为大家摘录一段《存在主义咖啡馆》中的节选,可能会帮助大家理解:

15、那什么是“存在先于本质”呢?存在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基督教的存在主义,一种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而萨特就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的代表。而两种存在主义的共同之处都是:存在先于本质。他们都认为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也就是世界的存在,世界的本质和意义,都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世界的存在和意义。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还算可以介绍,但其实在宗教盛行的欧洲,当时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因为无论在上帝造物的有神论中,还是18世纪的无神论哲学中,不论在狄德罗、伏尔泰还是康德的哲学里面,都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因为当时西方世界的世界观普遍认为:上帝就是那个本质,是先有了上帝,才有了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16、对于整个作家群体来说也是这样。作家在社会中的状况是只消费而不生产,在这种意义上作家是无用的。因为:“有用的定义是在一个业已建成的社会的框架内,相对于各种制度,价值和业已规定的目标而确立的。”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已从物质烦恼中解脱出来并渴望对自身进行反思,因此需要艺术家向他们展示自身的形象,他们给艺术家颁发年金以养活艺术家。但是,揭示就是改变,艺术家的揭示活动引起对既定价值和制度的争议,他们向社会展示它的形象从而使社会承担这一形象,这就与养活他们的那些人的利益背道而弛。

17、在萨特看来,事物首先是存在的,只有当它们具有思考能力时,才会产生诸如"世界"、"人类"、"事物"或"动物"等概念。一旦这些概念被发明,那它们就成为了一种本质。因此,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谈论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作为一个绝对的或物质的存在。一切都是在人类存在的基础上建立的,存在是本质的前提,所以“存在先于本质”。

18、而且,人是决定自己的吗?我想成为钢琴家,环境不允许,于是自己无法决定。可是后来,音乐修养还在,我和音乐还是同在,这不也决定了吗——哲学就是这个东西,讲来讲去,怎么讲都可以,所以我厌倦了哲学。

19、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20、   《恶心》: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罗根丁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丁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ofthesedays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21、萨特重新回到笛卡尔“我思”的分叉路口进行审视。此前的哲学包括康德哲学,都是理念先于创作,本质先于存在。认为“人性”的概念普遍适用于任何人,人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人的本质先于我们在经验中所遭逢到的历史存在。而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在笛卡尔“我思”的路口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拒绝上帝造物。他的出发点便是:存在先于本质,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

22、海德格尔生于十九世纪末,谢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的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但基本上是出入于高等学府和书斋。学习、讲授、研究、著述终其一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深刻的思想家。其著作富于冷静的思辩、清晰的逻辑和完美的结构。读其著作常常为其内在的深邃思考和折服人心的逻辑力量所打动。萨特则兼具学者和斗士的风采。虽说在学理的深刻、观点的创新上很难说能超出海氏多少,但在存在主义的传播和引起的广泛影响方面却又是海氏望尘莫及的。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不仅作为一名学者继承,推进了海氏的有关思想,还得益于他作为一名作家、戏剧家、诗人其著作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冷峻剖析之外还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另一方面特别是得益于他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作为一名人类自由的勇敢斗士而亲身参加多项社会实践。萨特早年应征入伍,当过俘虏,后来积极参加反法西斯侵略的地下抵抗活动。六十年代热情支持学生造反运动,并亲自上街讲演,散发传单,虽屡遭控告、拘禁而不屈不挠。但无论海德格尔与萨特有多少区别,二者无疑都是人类思想史天空上的璀灿明星,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辉。

23、我们都知道,西方近现代哲学,黑格尔是一个里程碑,他的“绝对精神”将一切都归于最具普遍性的纯思维,传统理性主义追寻的是万事万物背后的本质,但克尔凯郭尔认为,这种外在世界本质的探索,完全忽视了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把逻辑的必然性当做真正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即合理”,这显然是从理性、逻辑的角度去阐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克尔凯郭尔认为,这样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忽视了人的情感、欲望、个性这些非理性的价值,失去了人作为个体的人,的地位和尊严。人不是世间的一颗棋子,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个人选择的权力。所以,克尔凯郭尔认为,哲学关注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应该关注个体的存在。

24、存在主义作为一门十分深远的哲学理论,孕育出了许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专业著作,十分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和探索一番。对于想要继续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法语学习者,小编也为大家列出了一些必要的书单,其中包含文学作品或杂文等,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存在主义。

25、20世纪,存在主义在欧陆哲学中作为一种哲学潮流,才被赋予了明确的形式。1930年代在德国、俄罗斯和法国先后出现了一些存在主义作家,如海德格尔等,然后在1940年代和50年代的法国,萨特、波伏娃、加缪等作家陆续将存在主义思想发扬光大。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萨特存在主义观点(精选2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