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20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
1、⑶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爱(指对方对自己赏识爱护)。
2、 好的课堂不是流水潺潺、斜阳芳草,而应该是阴云密布、甚至有暴雨狂风,在矛盾、迂回、曲折、困难一番之后,迎来柳暗花明,阳光灿烂。
3、(师生合作朗读,男生把“非人哉”读得很重)(陈太丘与友期行)。
4、师:仁者爱人,相信,并且帮助弱者,这就是仁。因为陈太丘仁者爱人,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现了“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这样路不拾遗的美好局面。元方和季方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德才兼备,被朝廷重用。父子三人号称“颍川三君”,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
5、首先叙述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题话:“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6、《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7、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陈太丘家的家风是怎样的?用两个字。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9、生:不后悔。因为不给他盖上锦被的话,说不定元方也会伤心过度,又受风寒,一病不起。
10、(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11、师:男生把友人“怒”的语气读得活灵活现啊。接下来,我们在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12、(课后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3、而是先说“待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14、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这句话妙在哪里?
15、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16、师:不是老子,是周公!异世而出,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还有“蒸饭成粥”!元方和弟弟蒸饭,父亲和友人在隔壁谈话,弟兄二人因偷听忘了放篦子,饭下到锅里,落到水里,做成了粥,父亲问原因,他们说在偷听,父亲让弟兄二人讲听到的内容,他们两个讲得清清楚楚丝毫不差,父亲就说,可以吃粥,不用吃饭了。
17、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18、师:你说元方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少年,在面对父亲朋友的指责,不畏强权,能有理有据应答。
19、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