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精选83句)

2023-05-24 09:09:31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长期奋斗改变了他。是否朝更好的方向改变了呢?

2、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能力,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它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发展孩子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且把孩子引向对于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动能力和社会认可的愿望之上的。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工作很成功,那么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作业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3、跟爱因斯坦一起,回看20世纪初世界科学大爆发,他本人对相对论的解读,他独行者一般的奋斗,同样,通过爱因斯坦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身处世界大战中其他科学家的抗争和坚持。作为亲历者的爱因斯坦是20世纪初科学大爆发的直接见证人和参与者,在这本书中,爱因斯坦对20世纪上半叶科学界涌现的其他科学家的重要理论进行了天才的解读,如洛伦兹、居里夫人、普朗克、赫兹……以及他对前人——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有趣评价。

4、我们共产d人是无神论者,我们也常说,共产d人要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未来,人在做天在看等等。这种敬畏大自然,敬畏人民和现实,敬畏道德原则的情感当然是宗教性质的情感,而绝不是承认世界上有超能力、人格化的神。

5、虽然你可以同意或反对这些非常简要的论点,但是你必须同意它们强有力地描述了爱因斯坦在1933年关于如何做基础理论物理的想法,而且此想法相对于他早年的想法有极大的变化。

6、我孤寂的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

7、当然,我们很自然也会想起其他的科学革命,例如牛顿的巨著、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不同之处:牛顿的工作确实是宏伟、美妙、广邃的。

8、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诞辰140周年纪念日。

9、“幸运的牛顿,幸福的科学童年……他既融合实验者、理论家、机械师为一体,又是阐释的艺术家。他屹立在我们面前,坚强、自信、独一无二。”

10、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曾经被老师称为“笨小孩”,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失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科学研究,在“科学王国”里他得到了很多快乐和自由。

11、他对于统一场论的投入被描述为着魔 (obsession)。这种批评的一个例子是拉比 (I.I.Rabi,1898―1988) 于1979年在普林斯顿举行的爱因斯坦百年纪念上所讲的话:

12、光量子这一革命性之观点产生的历史可以总结为:

13、爱因斯坦没有抓住什么机遇,而是创造了这个机遇。他的眼光改写了基础物理日后的发展进程。爱因斯坦逝世几十年来,他的追求已经渗透了理论物理学基础研究的灵魂,这是他的勇敢、独立、倔强和深邃眼光的永久证明。(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4、斯宾诺莎笔下的上帝,其实就是自然法则、宇宙规律,而不是人格化的神。

15、(影视)黄轩Angelababy这部新剧,大家都误会了

16、在阅读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认识仅限于他杰出的科学成就,作为一名“前理科生”,我自然更不会忘记“相对论”、“光电效应”这些理论曾对我高中生活的“摧残”。

17、最后令人大跌眼镜却又不出意外的是有7%的科学家选择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也就是这些科学家有确定的宗教信仰,毕竟上帝是部分宗教里的灵魂人物!

18、牛顿是局限于时代,而爱因斯坦则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那么到了现代,科学与科技已经触及到了社会方方面面,还有人相信科学家相信神学吗?答案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料,有不少科学家是相信神学的,而且比例还不小!

19、“虽然牛顿确实是杰出的天才,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也是最幸运的人:人类只有一次机会去建立世界的体系。”

20、休谟成功地阐述了一种科学道德哲学,呼吁从形而上学的思考转向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这吸引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休谟对此还有一个重要的警告,那就是,单凭观察是无法掌握自然规律的。这一点对爱因斯坦的反直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教育是一门艺术。最糟糕的莫过于用恐吓、暴力、威胁的手段实施教育。爱因斯坦认为,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的强制权利使学生们对其产生尊敬,而是应该用其人格和品行。通过竞争的办法促使学生努力也是不可取的。获得赞同和被承认的愿望是健康的动机,但比伙伴或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有才智的导向很容易导致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会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伤害。“应该防止向青年人宣传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当做生活的目标。”

22、爱因斯坦本身除了是个科学家,更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堪称专业,对于科学和爱情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但是为人又很有个性,既聪敏,又充满幽默感。这和我们以往从教科书中看到的人物点评或者丰功伟绩比起来,更真实也更有亲切感。

23、爱因斯坦的藏书包含着那个时代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这些书籍作者的名字包括:玻尔兹曼、比希纳、黑贝尔、海涅、赫姆霍兹和冯·洪堡。还有哲学家康德、莱辛、尼采和叔本华的许多著作。

24、的确,孤持、距离、自由眼光是互相联系的特征,是所有科学、艺术与文学创造活动中一个必要因素。

25、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他主张,“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人生目的。”

26、-----------------------------------

27、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联系到这个问题来说,任何生物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意味着要有宗教信仰。你问:那么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回答:凡是认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无意义的人,他不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难以适应生活。

28、对我们而言,对突然袭击的恐惧将比对权力的欲望更具灾难性。我确信:“只有当所有人都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其他更廉价地摆脱目前状况的办法,我们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9、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

30、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体。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31、在《论自由》一文中,他论述了自由对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联系。要促进科学的发展,需要各种思想能够自由地表达。“一个人不会因为就知识的一般和特殊方面表达意见和论断,带来危险或严重的不利后果,这种交流的自由对于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要使每个人不能因为表达自己的观点受到惩罚,需要法律的保护,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宽容。

32、方在庆博士在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前都加了详尽的导读文字,给出文章的出处、写作时间和背景、发表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是增进理解爱因斯坦非常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33、除了科学论文外,爱因斯坦发表了大量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友谊、犹太人、纳粹德国等诸多方面。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

34、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出版介绍告诉读者:反映了本书作者的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态度。书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式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构成。伟大科学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科学,但这书中所收的文论,大多是作者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关怀的思索与见解。正如序言所说: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尽管爱因斯坦并未低估事实的价值,但他更加强调赋予一系列事实以意义的理论的发展。尽管大多数人们并不能弄懂坚涩的相对论,但作为专事科学探索的人道主义者的爱因斯坦,他的“思想和观点仍在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

35、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36、“这种信仰在我12岁那年就突然中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其结果就是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织着这样一种印象:国家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年青人的;

37、洛伦兹和庞加莱都没有抓住那个时代的机遇。他们致力于当时最重要的问题之即运动系统中的电动力学。可是他们都错失其重点,因为他们死守着旧观念,正如洛伦兹自己后来所说的一样。爱因斯坦没有错失重点是因为他对于时空有更自由的眼光。

38、答案是:爱因斯坦的确改变了。改变的证据可以在他1933年的斯宾塞演讲 (HerbertSpencerLecture)《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OntheMethodofTheoreticalPhysics,NewN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33) 中找到:

39、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40、但读完《爱因斯坦的晚年文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爱因斯坦绝不属于那种与世隔绝、只活在科学研究里的科学家。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关注着时代的趋势和需求。他常常通过写作和演讲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1、由于没有成功,也由于自20世纪20年代初,爱因斯坦将其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这项研究上而忽略了像固体物理和核子物理这些新发展的领域,他经常遭受批评,甚至被嘲笑。

42、爱因斯坦不仅是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充满人文智慧的哲人。他著作等身,但当下要找一个可靠又可读的文本却不容易。方在庆研究员编译的《我的世界观》,把爱因斯坦文献中的思想精粹集中起来了。丰富的内容,隽永的文辞,的确赏心悦目。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这本书堪为普通读者通向经典的桥梁。

43、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找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44、最速下降问题,是当时困扰数学家近200年的难题,大科学家伽利略也试图求解过,但失败了;牛顿接到伯努利的挑战之后,一夜之间就把该问题解决了。

45、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是爱因斯坦对世界的精神观点的一部分,正如他对HerbertS.Goldstein所说的那样:“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那是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上帝,而不是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行为的上帝。”

46、爱因斯坦一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评价有所争论。本书的编纂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爱因斯坦研究和讨论提供一手的材料。本书收录了爱因斯塔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塔自己写的文章、讲稿和通信,也包括别人写的爱因斯塔的谈话记录。此外,还收了几封别人写的有关的通信,作为附件。

47、★王渝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中国科技馆前馆长

48、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

49、其中较有影响的英译本为《观念与见解》一书中的译文:“我眼中的世界。”正是这篇文章让爱因斯坦悲天悯人的智者形象深入人心,因而也成为爱因斯坦最常被引用的文章之一。

50、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死守一个观念:只有变量t才能作为真正的时间,而我的当地时间t’仅能作为辅助的数学量。(转引自:AbrahamPais,SubtleistheLord:TheScienceandtheLifeofAlbertEinstei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p.167)

51、拉格朗日显然非常嫉妒牛顿的机遇。可是爱因斯坦对牛顿的公开评价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52、一旦她认为某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持之以恒地追求到底。

53、爱因斯坦去世后,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造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他是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天才和伟人。

54、★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

55、爱因斯坦有机会修正200多年前牛顿所创建的体系。可是这个机会当然也对同时代的科学家们开放。

56、物理学家们发现自己的处境及类似于阿尔佛雷德·诺贝尔。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到他那个时代为止最具威力的炸药——一种极强的破坏手段。为对此有所不补偿,也为减轻良心上的复旦,他为促进和平和实现和平设立了奖项。今天,这些参与制造有史以来最可怕、最危险的物理学家们也被同样的责任感——如果不说是罪恶感的话——折磨着。

57、如果你有爱因斯坦的高智商和成就,我们也可以给你无限的特权,给你人类的例外,甚至给你打造一个世外桃源来让你生活、工作。

58、爱因斯坦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短暂且脆弱的生命的意义。”这个基本的人生观体现在他所有的思想中,也贯穿于整个文集。

59、如果这本书有多值得读?我很难给出一个很确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不同,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更不要说一本书了,一定有人会觉得枯燥,翻了几页便会丢在一旁,当然,也会有人感到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但我想说,只要你耐下心来,即使是粗略的把它翻阅完,你也一定会感受到与之前相比,你的生活中似乎多了点儿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60、爱因斯坦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在科学史上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我的世界观》让我得以跟伟人近距离谈话,我看到一个正直、独立、可爱,脑袋里装满了奇思妙想的天才。感谢方博士的还原了这样一位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令我受益匪浅。

61、当时许多科学家对这个科目也极感兴趣。庞加莱 (L.H.Poincaré,1854-1912) 是当时两位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他也正在钻研同一个问题。

62、最初的版本曾以《我所见的世界》为题发表过多次;英译本首次登载于1931年纽约出版的《当代哲学》丛书第13卷。后来又出现了众多英译本。

63、当然,爱因斯坦在童年受过犹太教的洗礼,在慕尼黑学校里接受过天主教宗教知识学习,这无非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甚至童年的爱因斯坦,由于犹太人的身份和学校教育只有天主教的内容,给他造成过很大的困扰,并且对父母不守教规、不作祷告、吃猪肉非常反感。但这在他12岁时,他就脱离了天主教信仰。他在晚年《自述》中说:

64、(3)艺术电影能为普遍和平事业服务,因为它比通常的图画更便于表现出战争的恐怖。

65、1905年爱因斯坦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是他于3月间写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OnAHeuristicPointofViewConcerningtheGenerationandConversionofLight )。

66、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

67、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68、来源| 《论坛和世纪》(ForumandCentury)

69、当你想起爱因斯坦于1903年或1902年至1917年的工作时,那是极其多彩的,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接近物理,有非常惊人的洞察力;然而,在他不得不学习数学,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微分几何的时期以后,他就改变了。

70、★罗伯特•舒尔曼(RobertSchulmann)博士美国版《爱因斯坦全集》(卷卷卷三)主编、前波士顿大学教授、爱因斯坦研究专家

71、爱因斯坦从小喜欢运动,一生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人们尊重地称他“老年运动家”。他在学习或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抽空参加多种文体活动,尤其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有人形容他工作时的劲头简直象个疯子,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

72、但他的成就并非是从一片荒芜的沙漠上生长出的参天大树,而是像牛顿所说的,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他向历史上最优秀的人学习,这可以从他对阅读的强烈欲望和广泛的个人藏书中得到证明。

73、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所谓: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诸佛出现所有威力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场遍十方法界无差别;诸佛子!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在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如天帝网分布而住。诸佛子!此最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以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为底;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有世界种而住其上,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以一切庄严具为体,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于中布列。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胜光遍照,以一切金刚庄严光耀轮为际,依众宝摩尼华而住;其状犹如摩尼宝形,一切宝华庄严云弥覆其上,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种种安住,种种庄严,佛号:净眼离垢灯。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以一切庄严具为际,依宝莲华网而住;其状犹如师子之座,(华严经世界品)在佛经中类似关于宇宙,人生的表述还有很多很多。

74、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是一部展示这位大科学家在那个阴云密布的年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充满智慧的日常思维的文集(按照国内的做法,也许要归于“随笔集”之类)。读了这部文集,通常立于大学物理系门前满脸皱纹的爱因斯坦雕像在我眼中突然间活了起来,不再作闭目沉思状,而是目光炯炯,直指人心。书中无数格言警句,都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但最让我感佩的还是他的那些“夫子自道”,这些话语并没有丝毫炫耀或标榜的意味,而是朴素地展示出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心中,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75、这是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印象。这种经验引起我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即使在后来,由于更好地搞清楚了因果关系,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尖锐性时也是如此。”

76、○ 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堂吉诃德》插图,描绘了著名的风车场景。

77、总之,我们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问题是爱因斯坦没有做过巨大贡献的。当然他有时在创新思维中会错过目标,例如,他对光―量子的假设。可是我们不应该过分批评他,因为即使在最准确的科学里,要提出真正新的观点而不冒任何风险是不可能的。 (参见前引A.Pais的著作,p.382)

78、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的创造性活动要求一种自由,它可以概括为内在的自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存在于独立的思想中,后者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一般的未经审视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这种内在的自由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恩赐,是个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79、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80、相反地,我却只是以一个人的资格来做出这种性质的决定。我相信个人应当根据他的良心行事,即使这种行动势必要触犯国家的法律。我相信他应当这样做,即使他明明知道他会被当局判罪,他也应当如此。

81、而至于他为什么烧掉全部的笔记本,有人猜测,这是因为他的笔记里还有更多关于制造核武的秘密,这一点可以从核武(原子弹、中子弹、氢弹等)的种类中可以看出,所以才烧了笔记。

82、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已微薄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夏七夕经典爱情语录(精选8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