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秋天的诗句【摘抄文案100句】
一、体现****的诗句
1、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2、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4、唯物: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所以也。唯心: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5、鼓起嘴巴,对着云儿使劲的吹。
6、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7、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8、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0、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1、冬娃娃发愁了。他望着空中的白云,
12、(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3、《送少微上人游天台》唐:刘长卿
14、一夜之间,大地穿上了白色的大棉袄。
15、热闹的雪地里,寂静的雪地里
16、释义: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17、体现杜甫忠君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19、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0、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二、体现秋天的诗句
1、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2、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3、如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从侧面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4、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5、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9、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0、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14、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1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静者静动,非不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
1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1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登陟寒山道》唐·寒山子
三、体现的诗句先见之明
1、(牧之名片)牧之(本名韦光榜)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双月刊《万峰湖》执行主编。有各类文学作品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曾获“韶峰杯”、“李贺杯”、“美文天下”等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等。著有《山恋》《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馨香依然》《魂系高原》《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纳祥郎岱》《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等文学专著。
2、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3、(答案)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5、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7、译文: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8、冬娃娃看到,一群群小朋友在雪地上欢叫:
9、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首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10、“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11、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
12、《青松》现代:陈毅
1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15、依然一笑作春温。——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6、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1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新事物强大的生命力
18、(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②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19、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一认识途径
20、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体现爱国的诗句
1、夜书所见中体现季节景色特征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希望能帮助到你
2、作者简介||夏国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贵州作家》《北海晚报》《黔西南日报》《台湾好报》《昭通日报》《万峰湖》《金鹤》杂志等,曾获贵州省第十二届“新长征杯”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文艺理论类三等奖、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
3、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顽强奋斗精神,创造实现人生价值
4、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这里的“道"是客观精神)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6、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7、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10、(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11、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12、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4、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15、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16、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17、(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18、古代女子,总有一种含蓄婉约的美。她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不似大江大浪般直白豪爽,而是如细水长流般绵延不绝。
19、(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20、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体现友情的诗句
1、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竹石》清代:郑燮
3、古诗词中女性含蓄婉约的美
4、他也想给大家带点礼物。
5、(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7、《鹧鸪天·青春正及笄》青春正及笄。蕊珠仙子下瑶池。箫吹弄玉登楼月,弦拨昭君未嫁时。云体态,柳腰肢。绮罗活计强相随。天教谪入群花苑,占得东风第一枝。
8、初见时,歌女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
9、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苏轼《渔父·渔父醒》
10、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1、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12、《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唐代)
1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4、体现儿童天真活泼的诗句四年级: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的春意盎然的美图。
15、具有远大前程强大生命力,是由简到巨、从弱到强的过程②量变引起质变
16、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17、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18、听说到蜀地去的路,险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耸立,白云靠近马头飘浮。芳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丽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问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