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句对偶的古诗【摘抄文案100句】

2023-05-15 01:54:53

一、对偶的古诗一整首

1、例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3、网址:www.jhlt.net.cn

4、(5)双关语:双关语它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5、生:白胡须,鱼竿长,斜风细雨不须归。

6、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7、——杜甫《绝句》

8、“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

9、这是一首思妇闺怨的作品,闺中少妇在春季思念离家远行不归的游子(她的丈夫)。对于诗中所谓“倡家女”“荡子妇”,注释者引《说文》“倡,乐也”《列子》“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指出“倡”为歌舞女,与后世“娼妓”无关,“荡子”即游子。祛除了由字面意思变迁可能引起的误解。

10、生(语气加重):不须归。

1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2、链接:直抒胸臆指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便是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的悲凉与愁惘。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14、“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弄潮儿”,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1898—1948)还有一个“文学教育家”的身份也是彪炳史册的。“五四”时期他从北大毕业之初,从事中学(含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先后6年;1925年开始,服务清华大学中文系24年,直至1948年51岁去世。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观察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成就,他对于古典诗歌的注释、评鉴,方式与风格值得仔细品味,进行总结。

15、——岳飞《满江红·写怀》

1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7、师:美丽的景色一定要慢慢欣赏。谁再来读一读?

18、这一句如果用白话来说,可以表达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悲伤。对采用互文修辞的句子、意义的理解,同样适合上述原则。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

二、写一句对偶的古诗

1、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生:鱼竿长,胡须白,斜风细雨不须归。

3、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

4、(4)借代:说白了就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和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5、多句互文。比如《木兰辞》中:

6、两首题材类似、同为七律的作品,前一首唐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后一首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因小见大,典型地反映出唐诗、宋诗基本呈现方式与风格的差异。唐诗主情,为传统《风》诗之遗裔;宋诗主说理,表现出“以文为诗”即散文化的倾向。

7、链接: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比喻的作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8、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或者艺术手法。学界对其名称和分类尚有争议,三者合对高中生学习有利,不必纠缠。

9、《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0、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1、师:这幅图上蝴蝶在飞,黄莺在叫,你想到的诗句是——

12、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

13、答案:衬托手法。用暮春凄婉的景色和子规凄清的啼鸣,衬托出离别的伤感。

14、它看见燕子飞上天空,翅膀是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1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6、有点意思,还有别的猛料不?

17、还有一种是用词组和句子来作比的,比如,李煜《虞美人》他用:

18、北大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作品本位,重视对作品文本的广泛阅读、分析、鉴赏、论述;学术视野侧重综论与会通。溯其渊源,则朱自清数十年的“历代诗选”(古今诗选)的教学与研究,必占一席之地。朱自清《什么是文学》指出:“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时代演变、随时代堆积的。”

19、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20、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三、对偶的古诗有

1、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2、——王维《山中》

3、师:特别好,让白鹭飞得更加优雅一些!

4、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5、生:因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所以斜风细雨不须归。

6、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7、《秋日》(唐)耿玮

8、颈联“灯影溪边屋”“钟声林外庵”又是难得的警句。“灯影”和“钟声”,“溪边屋”和“林外庵”它们都是以一一对偶和对仗。

9、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既对偶,又对仗。

1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

1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古代诗词中,与茶有关的美文描写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只是选取出其中最具有意境美的六首,一起跟大家来赏析一下:

14、哎呀,小草幸亏不识字,看不懂小学课本,否则它得唱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小学课本完全不考虑草的感受,也不考虑大诗人白居易的感受,愣是把7个字的题目用1个《草》字概括了,而且还把整首诗打了五折,8句变4句,这是甩卖的节奏啊。草草不服!

15、朱自清,江苏扬州(籍贯浙江绍兴)人,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先后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江苏省扬州中学)、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即后来的浙江省温州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上虞县春晖中学等校任教,前后6年,担任国文等课程教师。1925年,因胡适、俞平伯推荐,进入清华学校新成立的大学部(即后来的清华大学)任教,直至1948年因病去世。

16、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7、借代:诗词对联的借代,可不是会计记帐的那种借代法哈。

18、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19、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20、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是对偶句的古诗

1、为了减少大家疑问,咱们结合例子来说,只要你认真看,就不会再有疑问了,除非你就没认真来看:

2、在此基础之上,朱自清将本诗与《诗经》、晋人、唐人相关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师:哥哥和弟弟的词是对应的。我说“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你对——

4、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泉边煮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有感而发:这么好的泉水,这么好的茶叶,可惜不能寄给爱茶的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当然,这故人是跟自己一样的“爱茶人”,而不是世俗之人。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6、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7、——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8、师: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许多景物,让我们看到了丰富的色彩。再仔细看看,有人能透过文字听到声音吗?

9、生(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1、师:非常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再来学习这样一首。(出示《渔歌子》)大家观察读读,和刚才读过的那几首古诗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如下目标: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低、中段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领悟诗文大意,体会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高年段提出了体会“语调、韵律、节奏”的要求;而三个年段的共同要求是背诵。可见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朗读背诵和初知大意,对古诗文语言表达特点无须教得过深,不必过度展开。

1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5、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16、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7、——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8、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19、答案:以景结情。诗歌结尾,将浓郁的离别伤感之情,融汇到一片暮色苍茫、猿猴哀鸣的场景中,使得抒情形象化,且更加含蓄。

20、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清代梁启超《台湾竹枝词》。译文:在相思树下面诉说相思,在思念曾经的男人而同时又恨这个男人,而这一切的一切,这个男人并不知道。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出自:唐代李白《秋风词》。译文: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而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

五、对偶的诗句

1、至于那些知道的人,如果同意我的观点,咱们就和大家互动一下,也权当复习、巩固。当然,我也不排斥那些和我观点有歧义的人。

2、——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阅读、写作互为关联,“读诗的人”也是“写诗的人”,朱自清的古诗注释学显示出敏锐的文体、风格意识。比如,他论唐人五绝体裁,与六朝乐府的谐声辞格进行比较,指出:“唐人五绝已经不用谐声辞格,因为不大方,范围也窄。”又比如,分析唐人五绝当中不调平仄而押仄韵的作品,“所以容许这种声调不谐的五绝,大约也是因为诗体太短,变化少;多一些自由,可以让作者多一些回旋的地步”。又比如,评论李商隐七绝名作《夜雨寄北》:“……绝句以自然为主。像本诗的组织,精炼不失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学史不同时期之间诗歌文体、风格流变的意识贯串其间,综合性是比较强的。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师:现在,谁有了新的体会?这个“归”字,有同学说“太美了,我不想归”。现在,你还认为仅仅是景美而不想归吗?除了不想回家,他还不想回哪里?

6、一楼的朋友搞错了,对偶句的定义你最好是去亲自查查。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严对偶格式极严,上下两句对应位置要求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更不可有一样的字出现。宽对偶对平仄要求不严,但其他要求基本相同的。我来写两句:长袖弄琴意,绿竹洗红尘长袖对绿竹,都是名词且还算风雅(呵呵),词性相同,弄对洗,都是动词,也还斯文(再呵呵),琴意对红尘,词性仍然相同。再看语调,长是平,绿为仄;袖是仄,竹为平;结尾处意仄尘平。这样才勉强算是符合严对偶的标准了。再把我自作挂在书房的对联奉上:七步居可读天下,半亩园亦知春秋。

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8、在江浙一带6年的中学国文教师生涯,正当20世纪20年代前期“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南方分会的骨干成员,引导、培养了东南地区许多文学青年走上新文学事业的道路。同时,作为一个中学国文教员,朱自清职业生涯的初始角色,似乎养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五四”一代的新“文学人”又都接受过源远流长的传统旧式语文教育,因此,一种古今新旧交融会通的中学国文教学方式,对于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古诗注释学是有影响的。

9、链接:双关手法,指的是在一首诗词中,某些字词、或句子、或整首诗词,除了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之外,内里又蕴含有另一层意思,字面与内里共有双层意思,故称“双关”,但内里意思更重要。如王之涣《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抑,春风不度玉门关。末句,字面意思: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内里意思:皇帝的恩德到不了玉门关。这是揭露唐朝皇帝对边塞守军的刻薄寡思。春风:比喻皇帝的恩德。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杜甫:明妃村)

12、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3、4)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虚词用于联句中,它是不计平仄,不计合掌的。关于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以后学到辞赋就会学到。

15、生:因为“飞”和“肥”很押韵。

16、师:这写的是“一壶酒”,对——

17、在《红楼梦》中,香菱央求黛玉教她写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18、师:真好!谁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19、答案:先扬后抑。上片极力渲染相聚之欢乐,下片转向抒发离别之伤感。

20、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对偶的句子摘抄大全无人【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