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古诗(精选52句)

2023-07-10 11:23:55

虞美人李煜古诗

1、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2、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

3、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4、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5、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虞美人李煜古诗)。

6、diāolányùqìyīngyóuzài, zhǐ shìzhūyángǎi。

7、                      

8、昨夜小楼外又吹来阵阵东风,使我思念起故国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9、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1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11、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

12、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指华丽的宫殿,作为建筑物应该还在。朱颜是指红粉佳人,她们肯定已经焦粹变老。好一个依然沉醉在豪华生活与宫闱情色中的昏君,不痛悔国事之失误,却仍然只思奢华、荒淫的生活不再有。可见这一悲沧愁绪与李煜的遭遇、性格、认知都息息相关。

14、chūnhuāqiūyuèhéshí liǎo ?wǎngshìzhīduō shǎo 。

15、故国的宫殿,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就是人的面貌变得衰老了。请问你如果身处这样的境地应该有多少愁恨呢?正像那满江的春水向东流。

1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17、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liǎo ?wǎng shì zhī duō shǎo .

18、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选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此诗抒写亡国之愁,由于李煜的身份、遭遇和性格都是绝无仅有的,这忘国愁表现的个性化色彩十分明显。

19、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22、《虞美人》是一页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短小却余味无穷。

23、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的这首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

24、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2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26、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7、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正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28、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2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30、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被金玉之类的东西包围,应该是好的吧,可是他却想起了物是人非)

31、②了:了结,完结。③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④应犹:一作“依然”。 ⑤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⑥君:作者自称。

3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 春花秋月,年年开花,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3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

34、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5、⑦能:或作“都”、“那”、“还”、“却”。

36、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3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8、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39、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4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2、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43、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4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5、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消磨时光的日子何时能终了?陈年往事还有多少可以记起?  

46、这首《虞美人》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是绝命词。

4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之多少?”是说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明,时间一年年流逝,作者问老天爷,过去的事你还知道多少?言外之意,南唐灭亡,对于你来讲,恐怕都忘了吧?可自己作为忘国之君对这一大亊是决不会忘记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偏偏昨夜又刮起东风,帶来又一年春的讯息,南唐的灭亡在这月明中我不由得要去回忆,可恐惧和烦恼又使我不堪回忆。自己作为社会变更的掏汰者感受刻骨铭心又无可奈何。

48、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49、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50、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51、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优美散文名家名篇(精选10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