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被贬时说的的名言(精选52句)

2023-07-09 10:27:03

王守仁被贬时说的的名言

1、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2、这一段时间,他的心学影响越来越大,赞成的、追随的人很多,但反对的、抨击的人也不少。从王阳明给聂文蔚的信中,可以看到王阳明学说所处的环境:

3、华歆这个人经历了东汉到三国再到曹魏的乱世,却一直平平安安,还一直受到重用,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记住了他的老师陈球教给他的“身处乱世,不忘初心”。

4、本地大户,异境客商,放债收息,合依常例,毋得磊算;或有贫难不能偿者,亦宜以理量宽;有等不仁之徒,辄便捉锁磊取,挟写田地,致令穷民无告,去而为之盗。今后有此,告诸约长等,与之明白,偿不及数者,劝令宽舍;取已过数者,力与追还;如或恃强不听,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王守仁被贬时说的的名言)。

5、你们甘心为贼,想必其中也有某些不得已的苦衷。或许被官府逼迫,或许为大户侵害,一时冲动,错起念头,误入歧途,后来又不敢轻易回头。你们的这些苦处,也的确让人觉得可怜,但也是你们不能真切悔悟造成的。你们当初决定去做贼寇,明明是活人寻死路,尚且说去就去,而今如果能弃恶从善,那便是死人寻求活路。你们反而不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们今天像当初去做贼寇一样,拼命脱离贼巢,官府怎能非要杀你们?你们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多猜疑。哪里明白有教养的人,无缘无故杀只鸡犬都会于心不忍,更何况是人命关天呢?如果轻易杀掉你们,冥冥之中,定有报因,灾祸殃及子孙后代,我何苦一定要如此?

6、我现在派人安抚晓谕你们,赐予你们一些牛、酒、银两和布匹,使得你们妻儿与你们团聚。其余的人很多,无法全都顾及,各发一篇晓谕,你们好自为之吧。我言已无不尽,我心已无不尽,如果这样你们仍不听我劝告,就不是我有负于你们,而是你们有负于我,那我就再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7、知行合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至今仍然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标签。但知行合不完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思。要理解知行合必须要明白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起源于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非常实际地要解决社会和人生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指导。但到后来,“儒学”成了学问,成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人们学习儒家学说,不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再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而只是为了谋生,为了通过考试谋得一官半职。

8、三毛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9、但是这些对他都不重要,他从不关心考试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王守仁被贬时说的的名言)。

10、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对今天的人来说,无法重复王阳明悟道之过程,但王阳明始终保持好学深究、追求真理的态度,在事上磨练的精神,值得今人学习,更值得学习的是:王阳明对自我内心的关照。

11、▲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12、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但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对人类来说,对手是生活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

13、而王阳明,在陶渊明之外,坚持留在这个舞台上,在这个险恶的以权斗为核心的政治舞台上,以他的“良知”,完成了作为人的一生,为中国人的活法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典范。

14、浙东余姚,姚江两岸,历来人杰地灵,名门集聚,一幅范仲淹笔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的家园盛景图在此展开。宋室南渡期间,中原三槐王氏后裔纷至江南,其中有数支辗转迁居姚江之畔,姚江王氏由此发端。自明以来,这个家族名儒辈出,先后有6人被明清正史立传;三部清代《余姚县志》,皆以其先祖为明朝列传之开篇。姚江两岸也因这个家族的崛起从此“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

15、就在龙冈山顶,阳明先生办起了龙冈书院,召集学生讲学。他离开贵州时,在镇远曾经给他的学生写过一封信,提到了17个人的名字,这是他亲自传授的第一批弟子。以后,又应贵州学政席书的邀请,到贵阳文明书院首次讲解"知行合一"学说。王阳明学说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院,龙冈书院—江西濂溪书院—浙江稽山书院,构成了王阳明学说的传播路线。他的教育思想,也发端于龙场,《龙场诸生问答》和《教条示龙场诸生》两篇奠基之作便是在这里写的。

16、迷途漫漫,终有一归——谈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

17、  对“心”的探索,王阳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他的名言是:“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8、“知与行怎么可能分开呢?这就是知与行的本体,没有私欲在其中。圣贤教诲大家,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作知。不然,就算不上知了。

19、    弘治十八年,先生34岁。赴兵部任职武选清吏司主事。这年有个事值得关注:王阳明门人始进,开始倡导身心之学,初露圣贤之相。始识湛若水,二人一见定交,思想同调,互相激发促进,共讲圣学。从此,“阳明五溺(骑射、兵法、词章、神仙、佛氏)”结束,思想上再也没有游离,向圣人之路前进。

20、    1484年,顽劣少年,施计惩治后母。

21、  目前,故居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风格依南北中轴线而建,装饰素雅,简洁大度,粉墙黛瓦、青石墁地、庭院错落,堪称浙东地区书香门第宅院的典型代表。2006年,王阳明故居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有志於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守仁

23、嘉靖二年,王阳明五十二岁,在越。九月致葬龙山公於天柱峰,郑太夫人於徐山。四年,夫人诸氏卒,四月附葬於徐山。九月归姚省墓。这三通手札是王阳明对家裏琐事的一些安排。虽是家书,却写得自然随意又清楚明白,没有过於潦草的笔触,点画极有法度,各字独立,便於辨认识读。王阳明的许多书信都写得风神瀟洒,一片神机流走,毫不做作,这与他的高度的文学修养分不开。信中的郑邦瑞是其外甥。

24、  永不做错事的人,往往不能做出任何事情来。——法国

25、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要以聪明智慧机警敏捷为高尚,要以勤奋确实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作充实,本来没有却装作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用空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

26、《传习录》里关于良知的论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良知就是每个人的本性,天生就具有的东西,比如孟子说的,我们看到孩子掉在井里,会有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就是良知。只是我们的私欲经常蒙蔽了我们的良知。所以,要修行,要“致良知”。第良知是反求诸己,是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在别人身上。就像宸濠之乱,王阳明冒着生命危险去平定叛乱,并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他自己,是因为他内心的良知要求他做一个君子,恪守为臣之道。又比如,孝顺父母,这个孝顺,并不在父母身上,而是在我们内心孝的本性上,所以我们才会去尽孝。

27、这里,王阳明把“心”具体化了。那个与万物一体的心,那个能够给予我们不断能量的心,一直在那里,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呢?这篇教规里,王阳明的回答是:因为“恶”。因为我们的心装满了“恶”,所以,我们看不到那颗真正的心。因此,王阳明在教育中,第要求学生立志,立志的同时分清善恶,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善良的人;第通过勤学、改过、责善等手段,去除心中的恶,培植心中的善,最后达到澄明的境界,心就成为我们自己的心,成为与宇宙一体的心。

28、彰善者,其辞显而决;纠过者,其辞隐而婉,亦忠厚之道也。如有人不弟,毋直曰不弟,但云闻某于事兄敬长之礼颇有未尽,某未敢以为信,姑书之以俟;凡纠过恶皆例此。若有难改之恶,且勿纠,使无所容,或激而遂肆其恶矣。约长副等,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众共诱掖奖劝之,以兴其善念,姑使书之,使其可改;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

29、修理聖龜山廟時,我因外祖及二舅父分上特捨梁木,聽社享將我名字寫在梁上。此廟既係社享香火所關,何不及早赴縣陳告。直待項家承買了,然後來說此是享人自失了事機。我自來不曾替人作書入府縣,此是人人所知,可多多上覆。二舅母(切莫見怪)此廟既不係廢毀之數,社享自可具情告理,若享人肯備些價錢取贖,縣中想亦未必不聽也。汝大母病勢如舊,服藥全不效。承二舅母掛念,遣人來看,多謝多謝。陽明字寄寶一姪收看,社中享人亦可上覆他。陽明字與鄭寶一官賢姪,汝祖母所投帳目可將文書逐一查出,與同去人照數討完,封送祖母收貯。不得輕易使費。此汝祖母再四叮囑之言,斷不可違。汝祖母因此帳目必欲回家,是我苦苦強留在此,汝可體悉此意,勿使我有誤汝祖母之罪乃可。家中凡事謹慎小心,女孫不久還差人來取,到此同住也,先說與知之。四月初三日,陽明字與列位賢弟姪同看。向曾遣人迎接二舅母,因病體未平復,遂不敢強。今聞已盡安好,故特差人奉迎。書到即望將帶孫女來此同住。其王處親事,須到此商議。停當後然可許一應事務。我自有處,不必勞心也,不一一。陽明書致寶一姪收看,十月十六日。

30、最后,无善无恶。这听起来很虚无缥缈,其实并不虚无缥缈。前面我们讲了,作为一个人,在人世间,第一应该遵守法律,按照社会标准规定的善恶去要求自己,不做恶事,只做善事;第假如有信仰的话应该按照信仰界定的善恶去要求自己,不做恶事,只做善事;第要认识到道德层面的法则有相对性;所以对别人要有宽容心,对自己,遇到个人道德层面的抉择,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一个人在人世间的基本行为准则。人世间是有善恶分别的。

3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钱明:

32、习礼,可以严肃孩子们的仪容,也是让他们在作揖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

33、王守仁《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卷,纸本,行书,6×22cm,正德十一年(1516)。浙江省博物馆藏。

34、“对于道来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有些人是靠后天的学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最终能悟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方式。资质低下的人,必须是别人用一分力,自己用百分力,别人用十分力,自己用千分力,最后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同的。

35、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36、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人用四年和一条河对话,也从没有人像他这样读懂眼前的这条富春江。

37、黄公望可不觉得晚,他不顾王蒙的白眼,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远山,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38、有一个朋友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觉得眼前的工作实在不是自己想做的,很想换一种活法,但又担心负担不起生活的开支,因而不敢辞职。于是他很快就决定留下来,但换了一种工作的方法。既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就完全放弃了在这个单位里晋升的想法;既然不想晋升,好像一切也就变得简单了。他在上班时间把本职工作做好,业余时间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五年过去了,他的业余爱好让他渐渐从原来的圈子里走了出来。今年他没有任何纠结,很自然地辞职了。这应验了一句话:人们总是能够在他喜欢做的事情里找到谋生的方法。

39、得知真相的朋友十分诧异:大部分人上大学都是拿一个文凭,因为没有文凭就没有称心的工作,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社会地位。

40、    1498年,产生“遗世入山”之意。

41、没有必要迷信权威,更不要迷信什么教育模式,每一种模式或方式,都不可能是灵丹妙药。每一个孩子都很独特,有他自己的因缘,只能针对他的个性和环境,给他合适的教育。

42、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43、    这期间研习道教养生术,“穷极仙经秘旨,静坐为长生久视之道”,逐渐他发现道教是拨弄精神,非圣人之道。儒家圣人之道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以天下之心去谋天下之利。

44、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长年在西南边疆为官、征战,家书成为王阳明开展家族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存《王阳明全集》收录了大量王阳明对兄弟、子女以及晚辈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整个家族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其中《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后来,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氏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把家规理念运用于社会教育,以家族历代传承的家规理念和毕其一生的心学研究为基础,向王学弟子们和西南边疆百姓广授教育树人之道,倡导文明礼仪乡风,被后人誉为“百世之师”。

45、结果,慢,练就了他不急不躁,遇事沉着的性格;仰脸,给了他抬头挺胸,胸有成竹的自信。于是,缺陷就像浮云一样,飘到了天边看不见的角落。

46、    1486年,试马居庸关,不主张用兵力手段对待流民。

47、阳明文化园内的王阳明纪念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展示阳明先生生平事迹与世界影响的纪念馆,全展由“初心始立”“龙场悟道”“知行合一”“百年传习”“光耀寰宇”五部分组成,昭示了五百多年来王阳明先生及其学说的成长历程,为来到圣地的人们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与翔实的图片,用唯美的现代视角去解读阳明,解读心学。

4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守仁《双峰》

49、王阳明倡导良知。良知就是我们做人的种子。这个种子就埋藏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只要让我们的心变得纯粹,良知就会显现;只要知行合良知就会显现;只要有勇气去担当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良知就会显现。

50、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就算是各种工匠,也是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废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没有立定志向。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木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

51、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守仁对幼儿名言(精选5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