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无二价造句(精选89句)
市无二价造句
1、(懋迁有无):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2、出处:《谈》:“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3、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4、(弊绝风清)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5、(匡时济俗):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6、(一尘不受):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市无二价造句)。
7、(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8、安息国,居和椟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北与康居接,南与乌弋山离接。地方数千里,小城数百,户口胜兵最为殷盛。其东界木鹿城,号为小安息,去洛阳二万里。
9、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馀日至安息。后役属条支,为置大将,临领诸小城焉。
10、(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11、(要价还价):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12、(林下风致):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13、(鬻官卖爵):鬻:卖。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14、(市不二价):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15、(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16、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17、(拍板成交):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18、市无二价:释义: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价格公道;出 处:《汉书王莽传上》:“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19、(路无拾遗):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20、(星燧贸迁):燧:火镜,古代的取火器;贸:交易。比喻岁月变迁。
21、(小本经济):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22、(道不掇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23、(暗度金针):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24、(门不夜扃):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同“门不夜关”。
25、(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26、(市贾不二):买卖不二价。比喻不作假不欺骗人。
27、老北京的买卖地儿都标榜自己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28、(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29、(童叟无欺):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30、(讨价还价):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31、(生意兴隆):生意:商业买卖。买卖兴旺。也比喻业务蒸蒸日上。
32、(货比三家):买卖时多方比较货物的质量与价钱。
33、(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34、(林下高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35、(引车卖浆):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
36、注释:囤、居:积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
37、出自:《汉书·王莽传上》:“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38、(多财善贾):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39、(一尘不缁):犹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40、(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41、(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42、德若国,领户百馀,口六百胜兵三百五十人。东去长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洛阳万二千一百五十里,与子合相接。其俗皆同。
43、(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44、出处:清·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45、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46、母亲和儿子进到了教堂坟园里,他们在古钟前站定。
47、(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48、(耕者让畔,讼者让田):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49、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50、(市无二价):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51、(骨化风成):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52、(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53、西夜国,一名漂沙,去洛阳万四千四百里。户二千五百,口万馀,胜兵三千人。地生白草,有毒,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镞,所中即死。《汉书》中误云西夜、子合是一国,今各自有王。
54、对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终变期二价体交叉点的频率,以及亲和性程度等进行了分析。
55、(两相情愿):两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
56、(公买公卖):公家向民间购买物品,公平交易,不使百姓吃亏。
57、(诽誉在俗):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58、(道无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59、(抱布贸丝):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60、物超所值:释义:指一样东西超过原有的价值,形容物品经济实惠;出 处: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物超所值,所以特来求教”
61、子合国,居呼鞬谷。去疏勒千里。领户三百口四千,胜兵千人。
62、(流风遗躅):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63、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64、(一尘不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65、(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66、市无二价的意思是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67、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68、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69、(握手成交):一种作买卖的方式,双方一握手就表示一笔买卖作定。
70、(物物交换):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
71、(市井之臣):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72、(浇醇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同“浇淳散朴”。
73、(平价和售):和售:平价交易,不哄抬物价。指公平交易。
74、(买空卖空):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75、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白盖小车,出入击鼓,建旌旗幡帜。
76、老北京的买卖地儿都标榜自己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77、整个图案构图简洁明快,美观大气,富有时代气息,有很强的可辨性和亲和力!
78、老北京的买卖地儿都标榜自己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79、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80、反义词 漫天要价 卖空买空 欺人太甚 漫天开价 买空卖空
81、(一尘不倒):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82、(相帅成风):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
83、造句:许多乡村延聘农业科技人员,把这当作招财进宝的好办法。
84、所居城邑,周圜百馀里。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游一宫,听事五日而后遍。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室宫发省,理其枉直。各有官曹文书。置三十六将,皆会议国事。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85、(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86、(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87、(流风遗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形容人物虽逝,风范犹存。
88、(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