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论点(精选30句)

2023-07-06 11:23:34

关于读书的论点

1、    每周选择一道专业课考试真题,运用一切你能运用的手段,包括看书、百度、查论文、请教学长学姐甚至参考其他答案,只要你能把它写出来,什么办法都可以用。

2、作者的态度十分诚恳,几乎用“听写”的方式记录了日本不同手艺人的故事。尽量撇除自己的观点,只讲述他人的故事,是盐野米松的独特手法。

3、2)知识点2:论点与论题(或论点的性质特点)

4、尽管如此,我还打算谈读书的“捷径”,我所理解的读书的捷径,是针对着我读书的目的而言的。仅仅针对一种目的而言:读书是为了对某类问题想得比以前更清楚。换句话说,这里所说的读书的目的,是“理解”。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当然受到我们对生活的总体理解的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总体理解甚至决定了我们所能够提出并有兴趣去理解的那些问题,世界上有不少书就是为了那些愿意理解特定问题的人而存在的,如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读也是白读的。或如孔子更早以前所断言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以及“不可与言而与言之,失言”。换句话说,没有思考过这书里讲的问题的人,即便想要理解这书里讲的思想也是枉然。

5、是的,越是好书,你越是无法从中得到“标准答案”,却能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帮你摆脱“无知的确定性”,挑战大部分应试教育潜藏于你思维中的“天经地义”和“不证自明”,在经历“多元的混乱性”之后,走向批判性思维之境界。

6、最后给你们推荐一个捷径,就是你可以找个思路清晰、读书高效的朋友咨询一下如何高效读书。(关于读书的论点)。

7、即学即用:21天时间,带你从零读完至少一本难啃书籍,把好方法真正用到自己的阅读上;

8、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记忆的本质是逻辑,串联起来才记得住,否则根本就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用。

9、    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大量陌生材料,有一些学校的指定参考书丧心病狂地多达20几本,有很多准备较晚的同学在11月会反复@拖鞋哥“还有2本书一个字都没看咋办,我能就看看笔记吗?”

10、    那怎么办,当然,在你对理论的掌握情况足够深入的前提下可以自行脑补,但是为什么不多读读论文去看看那些理论造诣比我们深得多的人们的脑洞呢?

11、今年我在这几个领域都“听取”了专业人士的意见:

12、非知识类的书读法无需这么强的目的性,但是好的方法仍然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刚开始看一个作家,读他的短篇合集,可以先看看review,挑最显示作者风格的优秀作品看,既能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如果不适合,也可以尽早决定弃读(是的,可以弃读,强迫自己去读现阶段不能接受的风格,只会让自己对阅读产生逆反心理,不可取)。在一个时间集中系统性的看一个,或是几个风格类似的作家,大脑自动进行对比,对内容的吸收和消化也很有帮助。

13、他的第四本书我就只是看了章节目录,然后随便选了几个章节看了一下,觉得的确没有我感兴趣的内容,便放到一边了。

14、    笔记流来自美国著名学霸ScottYoung的学习实践,这哥们最彪悍的战绩在于他用一年时间学完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4年33门课程并且最终考试成绩都是A或者A+,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膝盖隐隐作痛?

15、    倒数第二轮复习时,同样不妨使用设问阅读法——这个时候你对学科、对自己学校的真题已经到了能允许你对书提出自己问题的时候了。

16、曾文正公在《曾国藩家书》里写到读书不专治一经,这一点我是有保留的同意的。

17、阅读同样是有效筛选信息的过程。选择高质量的“信息渠道”很有必要。

18、不在知识的系统和整体面貌中去理解一句话,那种“金句”是无法“致知”的。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区别了“知识”(knowledge)与“致知”(knowing),“知识”是“致知”的一个结果,重要的是“致知”过程。阿伯特批评说:大部分我教的学生认为,知道一些东西就是知道一个网址。他们致知的主要模式是去“寻找”(finding)。对他们来说,“阅读亚当•斯密”意味着寻找每一章中真正重要的五六个句子。他们不明白,亚当•斯密其余的句子都包含着论点和论据,他用这些论点和论据来产生并捍卫这些学生划重点的部分。对学生们来说,阅读只不过是在网络以外的地方浏览。它是一种过滤掉无关紧要的闲散部分、并找出真正重要事情的练习。他们实际上不相信思想,他们相信碎片化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斯密的理论不是一个论证,而是固定的内容。

19、(1) 因为读书人拥有浩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0、基于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理解,今天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包括“机器证明”算法)虽然可以模拟“概念”认知,例如把专家分类的判据列成“菜单”然后在各类别间建立联系,它却难以具备人类的那种直觉理解力,因为后者是感官与神经网络长期演化的产物。由于没有直觉的理解,计算机人工智能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判断”。因为所谓“判断”,就是当新的“经验”可以同等有道理地被归入两个以上“概念”时由理解力所作出的“权衡”。人工智能算法在这种场合下通常借助于“专家经验”,即由专家(例如“品酒师”)对相关的经验(例如由酒产生的味觉)加以分类,在经过了这样的“学习”之后,计算机才能够识别这种经验,当然,这经验也就不再是“新的”经验了。在这一意义上,目前的全部计算机智能,只要还不是基于“感官”的智能,在我可以看到的未来,就永远无法获得我们人类这样的创造力。这里,“感官”是指对“世界”做直接感知的器官,有能力直接呈现(presentation)世界图景的器官,而不是像今天的计算机这样,需要我们人类的帮助才可以面对这个世界(re-presentation)。

21、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年之计在于读书,一日之际,还是读书。苟种之如神用之。书一一治疗愚钝的苦口良药。

23、如果要研究“匠人”只读一本书,读这本就好了。 

24、翻了一些汪曾祺的散文,写美食,写生活,活色生香,让人重新热爱人生;

25、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6、(解析)本题考查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的能力。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首先要通篇阅读,整体把握,理解好文章内容,抓住分论点进行整理合并。通读全文,由首段中“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即可得出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的结论,而此结论就可用于标题。

27、每年总比往年更忙一些,如此想来竟然还有时间读书,也是奇迹。事实是年龄渐长责任加多,任何看起来不‘必要’的事情渐渐都成为奢侈品,不用心维护一不小心就会被生活挤到一边。

28、陪伴性:不仅有李源老师全程陪伴、答疑解惑,更有众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与你共同进步;

29、而他几十年对日本手艺界的观察和观点,在序言、结论中虽然篇幅不长却鞭辟入里,让人备受启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名人和书的故事免费阅读(精选5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