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是成语吗(精选49句)
人迹罕至是成语吗
1、放心吧,这儿人迹罕至的,对你来说安全得很!
2、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3、至的本意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4、很少有人到的地方。迹,足迹,脚印。罕,稀少。至,到。
5、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6、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7、吐鲁番的大戈壁炎热的天气,实在是人迹罕至。
8、(译文):少数民族风俗不同的国家,辽绝异d的地方,车船不通,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9、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10、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11、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12、这个地方真是荒凉啊,人迹罕至的,寸草不生呢。
13、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14、人迹罕至与穷乡僻壤的区别在于:穷乡僻壤是指一个地方很穷,也很荒僻;而人迹罕至则是指很少有人来的地方。
15、(反义词)人来人往、比肩继踵、挨山塞海、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捱三顶挨肩并足、捱三顶比肩叠迹、络绎不绝
16、人迹罕至:人的足迹极少能够到达。形容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
17、比肩继踵、人来人往、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比肩叠迹
18、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车不通,人迹罕至。
19、 (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20、 (近义词):荒郊野外、地广人稀 、 与世隔绝
21、洪迈《夷坚丁志·龙门山》:“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巅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
22、 (解释):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23、(反义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络绎不绝、高朋满座、摩肩接踵、纷至沓来
24、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里,我们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开出一块块良田。
25、(出自):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26、(解释)人家、住户非常少;人均居住面积较大;形容地方无人居住,十分荒凉。
27、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28、冯牧《瀑布之歌》:“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29、而人迹罕至则表示人非常少、几乎到了看不到人们留下足迹的地方。
30、 (解释):罕:少。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31、(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2、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33、语出)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4、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35、成语例句: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巅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宋·洪迈《夷坚丁志·龙门山》)
36、(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7、虽然这个地方现在看起来是人迹罕至的,但是在古代这儿可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38、(出自):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39、吐鲁番的大戈壁炎热的天气,实在是人迹罕至。
40、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41、(反义词)人来人往、比肩继踵、挨山塞海、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捱三顶挨肩并足、捱三顶比肩叠迹、络绎不绝
42、”罕”:少。“至”,去,到,前往。”迹”:脚印,足迹。引申为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d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43、 (示例):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巅有寺,幽僻孤寂,~。宋·洪迈《夷坚丁志·龙门山》
44、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45、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是最有可能发现猎物的地方。
46、(近义词)人烟稀少、门庭冷落、荒郊野外、地广人稀、与世隔绝、穷乡僻壤
47、(译文):少数民族风俗不同的国家,辽绝异d的地方,车船不通,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48、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