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主要作品(精选58句)
叶圣陶主要作品
1、《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艺术地再现了以主人公倪焕之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状况,展现了当时广阔的历史背景。(叶圣陶主要作品)。
2、不要在夕阳斜照的时候烦恼吧,那正该是休息的时候。要是曾经努力地过了这一天,正应该在夕阳的柔和的光辉之下,静静地享受些清闲了。草地也许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就此舒适地躺下来,看看四周景物的清丽与幽秀,欣赏欣赏晚霞的浓艳与神妙。眼睛累了,就轻轻阖上;心神倦了,就静静地睡去;在黑夜将临的时候,得到一个安静的睡眠。(叶圣陶主要作品)。
3、第一句:爷爷说,当年的改革是大家一起干的,要纪念该纪念所有出过力气的人。
4、(福利)20古代文学考研百余所院校信息汇总
5、1949年后,丁玲先后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d组书记、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等职;并主持《文艺报》、《人民文学》的编辑工作。为培养青年作家,丁玲建议创办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名“文学讲习所”),上级批准后,让她任所长。为搞好教学,她曾请教了叶圣陶等在文化方面有很深造诣的老作家。看来,丁玲对那段知遇之恩是念念不忘的。
6、 《梧桐子》中由夏至秋时间交替,没有直接的句子,却处处体现变化:
7、编辑:赵子萱 董志强 王国宏 陈洪涛 刘孟洋
8、 郑振铎说,“现代的人受到种种的压迫与苦闷,强者呼号着反抗,弱者只能绝望地微喟。”稻草人则是极力呼号着反抗,却连绝望地微喟也难以发出的类别。叶圣陶的作品中,也有体现现实的部分,因为现实背景的缘故,这是成人为儿童写作很难避免的。“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可以说是应该的。他们需要知道人间社会的现状,正如需要知道地理和博物的知识一样,我们不必也不能有意地加以防阻。”(4)
9、但是,随着关押时间渐久,当局又散布许多不良信息,有关“丁玲转向”的谣言便在文艺界传开了。
10、 这样的结论可以不必多在意,因为作者强调“当下的想法”,也就意味着在写完作品的那一刻,作者的使命就终结了。值得关注的是,石头们与塑像的对话,是本篇童话的重头戏。对话是哲思的闪光,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体会思维攀升的妙趣。我国《论语》以语录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之口与其他人的对话呈现。
11、在叶圣陶的小说创作中,长篇《倪焕之》曾被茅盾誉为是“描写了广阔的世间”的“扛鼎”之作。《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小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倪焕之》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2、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读到的《孔乙己》不一样。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里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摩,就能从其中得到不少东西。
13、孔乙己的话里有“污人清白”,“窃书”,“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之类的文言。这除了照实摹写孔乙己的口吻之外,有没有旁的作用呢?
14、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的主题曲。
15、叶圣陶(1828~19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6、《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17、这封署着本名“冰之”的信里提到要写的作品,便是短篇小说《一月二十三日》。此作品后来收入1936年7月开明书店的十年纪念文集《十年》当中。这是一部为纪念,也为感谢多年支持的老作者的多人集(书店为这批作者付出很高的稿酬)。集中收有老舍、张天翼、王统照、巴金、叶圣陶、茅盾、萧军等人的作品。丁玲的作品收入其中,对她的处境是一种消息传递,对她作为作家的个人,精神上及物质上都是一种极大的支持。
18、如果经常作前面说的那些准备,阅读就不是什么难事情。阅读时候的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需起劲,愉快。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19、 教学的主题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可联系童话《蚕和蚂蚁》和散文《将来做什么》二文。蚕把好的和坏的桑叶都吃进去,好像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吃桑叶一件事。普通的蚕认为:做茧是最大的事,吃只是手段。而有一只蚕无法劝服自己,想要找到工作的意义。从蚂蚁的和谐团结的劳作中,它似乎发现了工作的意义:“工作使我们全群繁荣,工作使我们个个欣幸。”
20、终于,在散文名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有了强烈而令人难忘的记载:“我想参拜我们的伙伴的血迹,我想用舌头舔尽所有的血迹,咽入肚里。但是,没有了,一点儿没有了!”在长篇小说《倪焕之》中,有这样的直接描写:“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是异常闷郁的天气。时时有一阵密雨洒下来,像那无情的罪恶的枪弹。东方大都市上海,昨天正演过暴露了人类的兽性,剥除了文明面具的活剧;现在一切都沉默着,高大的西式建筑矗立半空……”为了伸张正义,叶圣陶和朋友们不顾个人安危,编辑出版了《公理日报》,显示了倔强的战斗精神。
21、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22、 值得注意的是,叶圣陶在1932年编著教科书《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将儿童文学编写为小学教材。叶老认为,选文除了达到语文训练的功能,同样要注意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23、 故事大概如下:一块石头被雕刻成了英雄塑像,凿下来的石块被砌成塑像的底座。作为英雄塑像的石块洋洋得意,看到广场上的人们毕恭毕敬、顶礼膜拜,误以为人们景仰的是它。于是向天空发出了自己胜利的演讲。只是白云无精打采,树木忙忙碌碌,不理不睬,根本没功夫听一块石头的宣言。本是同胞的底座听到了,不屑一顾,因为塑像需要依靠脚下的平台站立,否则将万劫不复。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为底座的石块的话:
24、全国研究叶圣陶先生的专家,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作“叶圣陶与甪直”主题演讲,同时介绍《叶圣陶甪直文集》有关情况
25、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中,主要分为三类作品:在《隔膜》一类作品中,表现了由人与人之间的虚伪而产生的隔膜;在《苦菜》一类作品中,通过知识分子对田间劳作的新奇与农民由于沉重劳作无法维持生计而感到痛苦的不同感受的描绘,表现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隔膜,并通过农民福堂苦于交租而厌恶种地的经历,反映了社会问题,并提出了消灭寄生虫,消灭剥削制的解决方案;在《一个朋友》一类作品中,表现了夫妻之间由于缺少情感沟通而产生的巨大的隔膜,并借此探讨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
26、(5)李怀源. 自媒体时代的阅读自觉(J).小学语文教师,200
27、 所以,一个教育家笔下的儿童文学,重要的除了故事,启迪,还有教育意义。而叶圣陶儿童文学如何与教学结合,其中真意,也在此处。
28、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29、 读叶老的儿童文学作品,能体会到他由内心深处升腾起的款款温情。以儿童视角所作,何以能走进儿童内心?想象力、童心、童趣,相辅而成。
30、《古代英雄的石像》到诉我们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才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31、尽管后来丁玲为“转向”问题受到很大影响,但叶圣陶却并不相信那些。丁玲关闭两年多后,生活上有了一点点松动,这时,获知消息的叶圣陶,立即给她写去一封约稿信,希望她能为纪念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写一篇作品,以便收入纪念文集。两年多不写东西,与外界基本隔绝的丁玲,接到约稿信,心情可想而知,她于1936年5月3日,急忙回了叶圣陶一信。信中对这个时期的情况及心理有充分表现,内中的愉快、感激之情,有活生生的显露;同时又为自己已有些生疏的笔感到不安(信已几不为人所知,故略录如下):
3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3、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4、叶绍钧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其创作由问题小说转向人生派小说,在小说创作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5、几个人读同一篇作品,各自提出些问题,决不会个个相同。但是可能个个都有价值,足以增进理解。
36、(文坛快讯)我市作家卢子璋参加鲁迅文学院河南研修班
37、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38、 一路上,三个孩子遇到了雕刻象牙的匠人,采集荷花露水的姑娘,运输麦子的农民,纺织工厂的工人……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往往决定了它的意义所在。现在,我们很难对“一生只做一件事”下论断,是否如文中所说“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人生”。但值得肯定的是,带着问题去行走,的确是认识世界、关照自我的良好方式。
39、“叶圣陶杯”大赛,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生作文赛事之备受全国中小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现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叶圣陶杯”大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二十五届。
40、 《稻草人》中,夜晚的田野风光也是美好的模样:
41、2020文学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开始报名!
42、早在刚刚开始做小学教员时,叶圣陶就有文学作品在一些旧文学报刊发表。新文学运动开始之初,叶圣陶在《新潮》发表新诗《春雨》、《我的伴侣》,短篇小说《这也是一个人?》、《春游》、《两封回信》、《伊和他》、《不快之感》,以及短论、杂论、论文等。鲁迅曾对新潮社的作家作品进行对照评论,并且深刻指出,在这群作家中,“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
43、在叶圣陶的创作中,留下了他对当时上海的诸多描摹。
44、但是,丁玲很快被打成“丁玲陈企霞反d集团”人物;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底层生活了20年之久,直到1979年才由劳改地回到北京。到北京刚刚稳定下来,她便第一个拜访了自己一直执弟子礼的叶圣陶先生。
45、作品必须是原创新作,体裁不限,不得一稿两投。
46、当时的《小说月报》,经过新文学重要人物沈雁冰(后来以“茅盾”名世)大力改造,使它成了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后经郑振铎等人的努力,《小说月报》当时在全国文艺界,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段时间,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叶圣陶,正代郑振铎主编该刊物。在来稿中,他发现了一篇寄自北京的小说《梦珂》,读出了别具的新意,便立即安排发表。
47、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48、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为其精神生命健康服务,同时也适应少年儿童审美接受心理与阅
49、(3)"小作家"“明日作家”投稿信箱lhwxxzj@1com
50、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这是个好办法。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个办法可以使自己经常清楚,并且容易记住。
51、在阅读的时候,标记全篇或者全书的主要部分,有力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这可以帮助了解,值得采用。标记或画铅笔线,或做别种符号,都一样。随后依据这些符号,可以总结全部的要旨,可以认清全部的警句,可以辨明值得反复玩味的部分。
52、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叶圣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
53、《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54、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注封建宗法制的不合理存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关注人性驱使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小市民的灰色生活。
55、《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56、1979年在第四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丁玲与叶圣陶交谈。
57、最要紧的,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等,也不是没事做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