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原文全文高中(精选56句)
离骚原文全文高中
1、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汤帝、大禹庄严并且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2、30椒:花椒。喻贤才之变节者。佞:谄媚。慢慆(tāo):傲慢无礼。
3、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 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 》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 》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初二为端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离骚原文全文高中)。
4、杜衡:俗名马蹄香,似葵而香。芳芷:香草名。
5、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6、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7、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8、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中的灵修,本是神仙,这里面说的是怀王。
9、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10、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处境艰难时,以古来凶猛的鸟和凡鸟不能和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11、2鹈(tí)鴂(jué):鸟名,即杜鹃。一说伯劳。
12、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13、翻译: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14、灵脩(xiū):楚人对君王的美称。有些版本在此句后还有“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二句,疑为《九章·抽思》篇中的相似文句所窜入。
15、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16、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17、3和:使之和谐。调(diào):身上玉佩发出的铿锵响声。度:步伐整齐。自娱:自乐。
18、全民族纪念屈原,不意味着人人心中的屈原都一个样。毕竟是两千三百年前的古人,作品又难读,即使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有时候我不禁想,年年端午,纪念的到底是谁?
19、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20、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21、顑(kǎn)颔(hàn):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22、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伟大的先父叫伯庸。我出生时正当寅年寅月寅日,得天地禀赋之正。我的父亲观察思量我初生的季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23、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24、这篇诗歌,写于必然的变法失败之后。屈原将通过近二百个诗行的吟咏,在三个人生选项之间做出抉择:是软弱,是投机,还是坚持雅操?诗篇对最难取舍的几个纠结点着重放大,绚丽的铺排是一种思想实验,以丰富的象征物模拟着选择之后的行动和失败。结尾,屈原做出最后的选择,女媭象征的软弱自我、灵氛象征的投机自我都被否定,只有矢志不移的灵均,以“从彭咸之所居”的方式,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孤独。
25、离高考最近的一个节日,今年高考语文默写题,有没有可能考屈原?
26、野人献曝,我也想把我这些理解和体验传达给更多的人。较早的机会是,承蒙高中母校的信任,我曾在那里的初中部开设过几个学期的选修课,讲诗——不妨就讲一次《离骚》!
2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28、竢(sì):通“俟”,等待。刈(yì):收获。
29、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30、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31、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32、偭(miǎn):面对着,违背。改:更改。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33、思夫——渴望报效;受宠幸——君主重用;受冷落——怀才不遇。
3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好修”为乐,至死不变。
35、1殀(yāo):同“夭”。羽之野:羽山的郊野。
36、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37、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38、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39、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40、师:大家都很了解,那么有谁知道这个节日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呢?
41、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42、3假日:犹言借此时机。媮(yú):通“愉”,乐。
4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44、1鮌(gǔn):即鲧,禹之父。婞(xìng)直:刚正。
45、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46、面临险恶的政治环境,诗人曾产生过退隐的念头,但最后仍表示为坚持正义而九死不悔,决心坚守自己修洁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嫒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是以女媭形象的出现开始,由现实境界转入虚拟的幻想境界。
47、1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饰,喻指初衷。
48、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49、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50、凤凰已接受托付的聘礼,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5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52、明确:前面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后面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53、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54、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55、佩戴着五彩缤纷的佩饰啊,香气阵阵分外浓郁幽香。人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啊,我的心岂能因害怕而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