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精选16句)

2023-06-26 11:21:53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1、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2、一天,他向客户介绍他的武器。“我的盾牌是世界上最强的,没有什么能穿透它。有了我的盾牌,你永远不会受伤。”

3、(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刚才大家回忆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4、(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成语特点,引出寓言故事成语,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为理解课文的意思做好铺垫。猜测课题意思,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我感到今天太丢人了!”说着一屁股坐在床边,又接着说:“今天的跟头真是栽惨了!”“脚磕坏了吗?”妻子忙问。卖矛和盾的人说:“脚磕坏了不要紧,我今天太丢人了!”

6、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因为以形容某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7、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那个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

8、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mǐ)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最终在前223年亡于秦国。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9、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贵族。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他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才学超人,思维敏捷。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10、自相矛盾的近义词:格格不入相互抵触与他们的乡土生活格格不入历史前进到今天,只为一己私利的“理想”,只杆格不入

11、(5)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年轻人——(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2、(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汉字,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3、请学生当小老师书写“矛”“誉”。(小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14、译文: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5、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节约用水的宣传内容(精选4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