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的理解(精选93句)

2023-06-25 11:00:14

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1、但是基于我寻找到的原理,可以大胆地说,我不仅找到窍门在很短的时间内满意地弄清楚了哲学上经常讨论的一切主要难题,而且摸出了若干规律,它们是由神牢牢地树立在自然界的,神又把它们的概念深深地印在我们的灵魂里面。

2、由此可见,一台机器实际上决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部件使它在生活上的各种场合全都应付自如,而我们的理性却可以。另外,依靠这两条标准我们还可以认识人跟禽兽的区别。不管人多么鲁钝愚笨,总能把不同的字眼排在一起编成一些话,用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其他的动物不管多么完满,得天独厚,全都不能这样做。

3、19Ⅰ-Ⅲ,S.13-)我们在这些理解和解释中实在不难看出这些理解者和解释者自己的哲学意图。“我思故我在”就好像是一面古老的铜镜,每一个人在观察它时都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形象映现出来。

4、首先,我思故我在的基础是,只有存在才能思考。因此有“我思”这个事实,可以推出“我在”。

5、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

6、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毕生精力用来寻求一门非常必要的学问,并且已经摸到了一条途径,觉得非常可靠,只要照着走,必定可以万无一失地把它找到。

7、当奥古斯丁问“在上帝面前我是谁”时,意味着要知道我是谁,必须知道上帝是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则告诉人们,要知道上帝、世界以及一切存在是谁,必须知道我是谁。我的确定性先于上帝,也先于一切存在的确定性。(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8、他们在《西方哲学史新编》的论述是这样的:“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因为如果肯定一个思想的东西在思想着,可是却否定他的存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谬的。

9、  正如我们一开始指出的,“我思故我在”在被誉为现代哲学基石的《沉思集》中并没有出现。“我思”与“我在”的同一解释,与笛卡尔的第二沉思有很大出入。在那里,自我的存在先于其本质属性,二者并不是同时被确定下来的。在得出“我在,我存在”这个确定无疑的真理之后,笛卡尔仍然不清楚“这个确实知道我存在的我到底是什么”。在经过层层分析之后,笛卡尔才最终发现,唯一不能与自己分开的,只有思维这个属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沉思集》中这个与“我思故我在”在本质上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表述“我在,我存在”。

10、几何定律就是通过理性能够清楚明白地认识到的。因为即使几何学家在睡梦中发现了先的证明,也并不因此就可以说他的证明就是不真实的。

11、第把内心世界种种相异状态削齐拉平,整理成“相同状态”,然后为之设置一个基质。“主体”是虚构,仿佛我们身上许多相同状态是一个基质的产物似的:然而是我们创造了这些状态的“相同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意识这个复合体“变成一个统一体,一种本质”,即“精神”、“灵魂”、“某种感知、思考、意欲着的东西”了。

12、——和政路小学d支部书记、校长宿万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学校发展的点滴思考》

13、第一条是:它们决不能像我们这样使用语言,或者使用其他由语言构成的讯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台机器,构造得能够吐出几个字来,甚至能够吐出某些字来回答我们扳动它的某些部件的身体动作,例如在某处一按它就说出我们要它说的要求,在另一处一按它就喊痛之类,可是它决不能把这些字排成别的样式适当地回答人家向它说的意思,而这是最愚蠢的人都能办到的。

14、总的来说,尼采认为“自我”、“主体”是对内心世界错误观察的产物,是依据虚假的同一性和因果性得出的概念。因此,与其说“我”是“思”的前提,不如说“思”是“我”的前提。作为不变的实体和“思”的原因的“自我”这个概念,恰是凭藉“思”的知性逻辑构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尼采说:“我”凭藉“思”而成立。“思”是前提,“我”是派生的东西;因此,“我”是由“思”本身构成的一个复合体。“主体”概念是表象着、思考着、愿望着、感觉着的人的作品,是一种简化,其用处仅在于描述设置、发明、思考的能力。

15、我认为只能是一个比我更完满的存在者,甚至可以直接称之为神。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我们的存在依赖于这个完满者。因为如果我本是不依靠任何别的东西的存在者,我就是一个完满者。而世界上只有一种完满,不存在不同的完满。

16、——平凉路小学d支部书记李英《心有信仰 行有力量——d支部工作交流》

17、反驳也许会有好处,但我从来没有见到通过经院中进行的那种争辩发现过什么前所未知的真理;因为争辩的时候人人都想取胜,尽量利用貌似真实的理由吹嘘,很少权衡双方的道理,那些长期充当律师的人并不因此后来就是更好的法官。

18、  斯宾诺莎以降的解释传统,则将“我思故我在”理解为“我思”与“我在”的同一性。在《笛卡尔哲学原理》的前言中,斯宾诺莎将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解释为“我思”、“我在”以及“思者”之间的同一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也认为经常被人们误解的“我思故我在”其实是同义反复。类似地,尊笛卡尔为现代哲学之父的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我思故我在”表达了思想与存在之间不可分离的同一性,但笛卡尔将这一同一性局限在了自我之中。对于黑格尔自己的哲学来说,这种同一性普遍存在于一切思想和存在之间。这个由斯宾诺莎开创、经康德直至黑格尔的解释传统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笛卡尔哲学的理解。

19、• (评论)“三严三实”与“三大作风”一脉相承

20、笛卡尔自己就从这条原理进行演绎,最终得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第一哲学沉思集》说:

21、 首版于2000年 原书95页,简写后约6000字

22、作者还特别考察了心脏和动脉的运动,因为这是动物身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运动,知道了它就很容易知道对其他各种运动应当怎么看。一个有肺大动物的心脏有两个心舍或心腔,每一侧心腔都有一根动脉和一根静脉相连。动脉和静脉在动物体内形成一套密布的网络,并形成永不停息的循环。

23、在伽森狄看来,生命的初期,我们存在着,却没有思想或者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这是一个经验的事实,硬说“我思故我在”,那是对这个事实置若罔闻。在婴儿时代,“我在”,但我却未必“思”,“思”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我在”是第一性,“我思”是第二性。

24、一方面,无论是内感知(对自我本身的感知),还是外感知(对外部事物或其他自我的感知),它们都带有“超越”(或“共现”、“预设”)的成分。因此,自我与他人、事物一样,都是意识活动“构造”的结果,在认识论上并不具有优先的地位。较为具体地说,对空间事物之感知(外感知)的本质在于“超越”:原本拥有的只是事物的一个部分,但感知的意向所意指的却是一个整体。对他人的陌生感知的情况略有不同,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一方面,他人的躯体不可能全面原本地被给予:另一方面,他人的心灵生活则永远不能原本地被给予。最后,在自身感知的情况中则可以说,自我这个本质范畴的本己特征在于,从属于它的本质只能时或地或眼下地被给予,但永远无法全时地被给予。超越在这里意味着:原本拥有的只是自我的当下瞬间,但感知所意指的则是作为总体的、全时的自我(自我连同它的所有属性和习性)。这里所列举的三种基本感知类型都带有同样的超越结构:超越出原本被给予的范围,意指一个由原来被给予之物和一同被给予之物构成的总体。——这个结论实际上已经证明,笛卡尔在确定了思维的明见性之后进一步推出自我的明见性之做法是不能成立的。(注:对这个结论的详细论述可以参阅拙文:“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5、他们在《西方哲学史新编》的论述是这样的:“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因为如果肯定一个思想的东西在思想着,可是却否定他的存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谬的。

26、正如我们一开始指出的,“我思故我在”在被誉为现代哲学基石的《沉思集》中并没有出现。“我思”与“我在”的同一解释,与笛卡尔的第二沉思有很大出入。在那里,自我的存在先于其本质属性,二者并不是同时被确定下来的。在得出“我在,我存在”这个确定无疑的真理之后,笛卡尔仍然不清楚“这个确实知道我存在的我到底是什么”。在经过层层分析之后,笛卡尔才最终发现,唯一不能与自己分开的,只有思维这个属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沉思集》中这个与“我思故我在”在本质上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表述“我在,我存在”。

27、第由于需要做的实验无穷无尽,我发现我的自学计划不得不一天一天推迟,如果没有别人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想要别人知道怎样才能帮助我完成计划。

28、如前所述,笛卡尔本人,也包括以后的许多解释者如黑格尔,都在形式上将“我思故我在”理解为第一性的原理,而非间接的推理。因而在它之前不存在一个所谓“所有思维着的东西都存在”的大前提,恰恰相反,这个前提要从它之中“引申出来”。(注:参阅: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页3)而在这个原理的质料方面,它的首要内涵是对“我思”的提出。接下来,“我思”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原理的首要内涵,乃是因为它无需其他的中介便可以直接地自身意识到自身,成为一种类似于经院哲学的“自因”的东西,笛卡尔也将它称作“自身的确然性”。

29、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

30、第排除一切草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作真的接受。

31、 2016年3月15日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32、首先,笛卡尔认为通过感观获得的一切知识是可怀疑的,因为人的感观会出错,现实中感观知觉到的事物在梦里也会出现,而梦里出现的实际中可能并没有出现过。

33、但是我并不想生前发表我的发现,免得引起种种

34、每个人都具有分辨真假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运用这种能力的方式不同。这就好比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才智。杰出的人固然能够做出最大的好事,但也同样可以做出最大的坏事;行动十分缓慢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35、笛卡尔把这条原理当做第一哲学原理,这个原理主要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般称为“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是)。人们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到,一个存在的人必然是有思想的,而一个正思想的人也必然是存在的。我是一个人,我可以把人的一切规定性都抽象掉,但唯独不能抽掉那个“我”。我思想,这个思想就直接包含着我的存在,这是一切哲学的绝对基础。

36、关于研究材料,我发现认识越进步就越需要现实中的研究材料。刚开始研究的时候,可以采用那些举目可见、人尽皆知的材料,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就需要特殊的材料。例如当我面对地球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时,我感到在地球上现存的物种以外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物种,如果神的意志要把它们放在地球上供我们使用的话,也可能在地球上存在过。单凭人的思想实在分不清哪些是现存的,哪些是可能存在过的,所以只有通过结果往上追溯原因,只有进行许多特殊的实验。

37、首先,我思故我在的基础是,只有存在才能思考。因此有“我思”这个事实,可以推出“我在”。

38、《笛卡尔为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讲解几何》 多美尼尔

39、反驳、种种争辩,招来无可奈何的毁誉,惹是生非,浪费我准备用于自学的宝贵时间。

40、如果撇开这个过程来谈“我”和“思”,那么,“我”便成了空洞的概念,“思”便成了抽象的活动,按照因果关系模式把二者联结起来乃是一种逻辑虚构。

41、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一些机器,跟我们的身体一模一样,并且尽可能不走样地模仿着我们的动作,我们还是有两条非常可靠的标准,可以用来判明它们并不因此就是真正的人。

42、第按照次序进行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步上升,直到认识到最复杂的对象。

43、胡塞尔在自我的超越性以及思维的明见性方面的确定,奠定了以后对“我思故我在”之现象学解构的基础。例如,在海德格尔与萨特对“我思故我在”的进一步追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两个方面的倾向仍然以变化了的方式有效。

44、第“主体”、“自我”概念是我们在观察事物和观察自己时必不可免的局限性的产物。在观察事物时,躯体、事物、眼睛所造成的界限,都使人区分行为和行为者;行为者,行为的原因,被愈来愈精细地把握,最后就剩下了“主体”。这是“主体”概念的心理史。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视界范围内以透视的方式观察事物,于是我们给这种透视的方式安上了“主体”、“自我”的名称。“看时的一种透视又被当成了看的原因:这便是发明‘主体’、‘自我’时耍的把戏!”在观察自己时,由于我们无法深入观察内心世界的真相,于是,我们在自己开始无知之处,在自己不能继续观察之处,便放入一个词,例如“自我”这词……也许这是我们认识的地平线,但不是“真理”。

45、(分享)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建构教师“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全新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多维多向的交流互学体系,高效多赢的研究共同体。是强师能的有效途径。创设学生学习共同体。让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兴趣需求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不同的学习成长共同体,让他们遇到和他一起前行的伙伴和老师,遇见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书籍,遇到适宜自己成长的土壤,遇到自我绽放的舞台,拥有自己美好的“相遇”。让每个孩子“悦天性、乐成长”。推进家长成长共同体。所谓家长共同体就是让家长结成成长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家长共同体的建设是让家长共同成长,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进而让每个孩子有健康、和谐的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稳定的“大后方”。同时,家长命运共同体的结成,又会促使家长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为教育工作的良性开展保驾护航。家长共同体,能优化教育生态,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建设品质,是家校共育的必然选择。构筑学校命运共同体。以融合共进、填谷造峰、抱团发展为指导,紧紧抓住“优质均衡发展”和“提升内涵品质”两条主线,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促使校际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优秀师资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速各校的发展进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只船小学d支部书记、校长张文博《初心如炬启航程 使命如金铸未来——关于城关区域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46、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47、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便开始探寻真理。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象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成绝对虚假的抛掉,看看这样清洗之后我心里是不是还剩下一点东西完全无可怀疑。我发现,感官、推理都不可靠,心里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怀疑。

48、在所有可怀疑的命题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那就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作为思想者,我可以怀疑我所思想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思想本身。

49、我自幼受书本教育,以为从读书中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于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欧洲最著名的亨利四世公学,我把这所学校里别人所学的功课全部学完,还搜集了各种记载稀奇古怪的学问的书,并且将它们统统读完。

50、八位校长、书记、执行校长交流发言完毕,教育局副局长徐江从开展此次活动的缘起与目的谈到,此次“20我的教育思考——我思故我在”教育思考交流活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教育人要寻教育初心,担教育使命。通过此次教育思考交流活动,带动学校领导班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习,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城关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1、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他当成真的接受;

52、 “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这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话。这里的“良知”是指分辨真假的能力,也就是作者倡导的理性,是每一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割裂下文看这一句话,普通人可能会联想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观念,而偏激者可能愤然反击,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遭受不公平分配的对象,又或有人觉得自己生而优越、不同凡人。然而,这都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笛卡尔认为:“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杰出的人才固然能够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样可以做出最大的坏事;行动缓慢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也就是说,光有理性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思考进而指导行为或实践。

53、前面说的关于神和灵魂存在是我的哲学的基本原理,除此之外我决心不再设定任何原理。而对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觉得它清楚可靠的程度比不上几何学家已往的证明,就决不把它当作真的接受。

54、“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原理,这一哲学原理的核心在于确立了“我思”这个独立的主体反思意识,这一主体反思意识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前提。这一第一哲学原理的深刻内涵体现在灵魂与肉体的区别和真理的标准明晰性,同时我思故我在具有和“上帝存在”一样的真理性,并通过上帝的存在得到保证。而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这一真理的论证和阐释正反应了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理性运用的结果。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仅确立了重要的自我反思意识,还体现了理性思维方式的作用。 

55、《谈谈方法》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笛卡尔采用通俗易懂的自传体写作,同时抛弃了当时通用的学术语言拉丁文,而用法文书写。该书不但在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散文文学中也是精品。

56、以上是就“自我”、“主体”的概念而言。那么,“自我”、“主体”的现实情形如何呢?尼采认为,对“我”观察,应以躯体为出发点。真实的“我”是由无数本能冲动组成的,它们彼此冲突和斗争,按力量强弱形成某种等级秩序,达于动态的平衡。

57、而只要我停止了思想,就算我所想象过的其他事物都是真的,我也没有理由相信我存在。因此我认识了我是一个本体,它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我的存在并不需要地点,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

58、笛卡尔的上帝好像一位立宪君主,是讲理的,钦定了一部万世不变的宪法,事事照着办,不再出一点新主意。在这样一位君主的治下,法官好当多了,他只要精通法律,就能执法如山,用不着察言观色,揣摩圣意了。这样的法官就是笛卡尔心目中的科学家。他把天意暗中改造成了自然规律,他的上帝的实际意义非常接近客观的自然。这个秘密不久就被他的法嗣斯宾诺莎所揭明:上帝、实体、自然本来是一个意思。

59、我便开始探寻真理。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象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成绝对虚假的抛掉,看看这样清洗之后我心里是不是还剩下一点东西完全无可怀疑。我发现,感官、推理都不可靠,心里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怀疑。

60、第一条是:它们决不能像我们这样使用语言,或者使用其他由语言构成的讯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台机器,构造得能够吐出几个字来,甚至能够吐出某些字来回答我们扳动它的某些部件的身体动作,例如在某处一按它就说出我们要它说的要求,在另一处一按它就喊痛之类,可是它决不能把这些字排成别的样式适当地回答人家向它说的意思,而这是最愚蠢的人都能办到的。

61、第在宗教领域,笛卡尔认为设想上帝并不存在也是允许的,宗教的观念、教义的真实性同样可以予以怀疑。只要是可以怀疑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是不确定性的,它们是虚假的,其真实性都是不可靠的。虽然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但他并没有走向相对主义。

62、《谈谈方法》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笛卡尔的个人行为准则:

63、本书是笛卡尔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处女作。全书分六部分: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64、第二条是:那些机器虽然可以做许多事情,做得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好,甚至更好,却决不能做预先设定外的别的事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们的活动所依靠的并不是认识,而只是它们的部件结构。理性是万能的工具,可以用于一切场合,那些部件则不然,一种特殊结构只能做一种特殊动作。

65、在《哲学原理》第一章中,虽然笛卡尔还重复天赋观念论,然而第二章论述物质事物的时候,他却开始谈起来了“形而下”的物理学了——笛卡尔认为既然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对象是有长宽高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异乎上帝、异乎心灵。“这个具有广延的实体,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在第四章《地球》中,还把人的知觉归到脑部,他说:

66、把“我思”是经验论中的“我在思考”,“我在”理解为经验中的客观存在,“故”表示因果关系。结果这一命题就理解为:“由于我思考所以我才存在”。(英国 霍布斯)受此影响,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也持这种解读立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哲学家苗力田和李毓章两位先生。

67、伏尔泰在1726-1728年间流亡英国,接触到了英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写出了《哲学通信》,其中的第13封信件详细的介绍了洛克的经验认识论,伏尔泰说:

6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69、除了经验论外,伏尔泰还唯物地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他说:“没有一些对象在我们以外,我就不能是可以交往的,那么,怀疑论者们是可以允许我从坚信有一些物体开始的,否则我就必须拒不承认这些先生们的存在了。”

70、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把他的方法论归结为四条:

71、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72、第二条是:那些机器虽然可以做许多事情,做得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好,甚至更好,却决不能做预先设定外的别的事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们的活动所依靠的并不是认识,而只是它们的部件结构。理性是万能的工具,可以用于一切场合,那些部件则不然,一种特殊结构只能做一种特殊动作。

73、我诵读了历史、语言、诗词和神学著作。我特别喜欢数学,因为它的推理确切明了,虽然我还看不出它的真正用途,但是想到人们竟然没有在它这样牢固结实的根基之上建造起高楼大厦,还是觉得十分惊讶。

74、(分享)学校与南山分校共同开展d建活动已不是第一次。6月份,作为书记的我给南山分校d员们用“理论+故事”的形式,上了d课《练就“五个过硬”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时间再往前推,去年6月份,学校与南山分校正式成为一体化学校,6月底,学校d支部牵头,联合南山分校d支部开展了严肃而又活泼的庆七一主题d日活动。重温入d誓词、师德承诺、诗朗诵、唱红歌、团队游戏等环节,让两校d员从陌生到熟悉,从拘谨到活跃,很快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d员们在融合,两校的教师也在融合,共庆教师节、演讲比赛、汇报交流、观摩研讨等活动,对南山分校的老师们触动很大,进而转变思想及工作作风,校园里正能量日增多:迟到早退的少了,主动加班加点的多了;抱怨、发牢骚的少了,反思不足找问题的多了;只关心自己的少了,关注集体发展的多了;出工不出力的少了,勇于担当的多了。两校教师比、学、赶、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75、于是,我怀着谨慎的态度,为自己建立可靠知识大厦的工程确立起四条原则:

76、首先,在其早期的现象学研究中,海德格尔基本上是从胡塞尔的意向性现象出发来解构由笛卡尔所引发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注:参阅:M.Heidegger,Ontologie,GABd.63,Frankfurta.M.19S.81f.)他所强调的胡塞尔“意向性”概念以及他本人的“在世之存在”的概念已经表明主—客体的关系实际上最终可以归结为主体自知的构造问题。(注:M.Heidegger,GrundproblemederPhanomenologie,S.2)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关注也使海德格尔从一开始便不断地从存在者和存在方式的杂多性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尤其表现在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下列批评上:虽然笛卡尔的沉思明确划分了思维实体和广延实体并且使之成为哲学问题发展的主线,但他没有区分存在者的各种存在方式以及存在的差异性。更确切地说,笛卡尔在“我思我在”的这个“彻底”开端上没有规定思维实体的存在方式,“没有规定‘我在’的存在意义”,首先是没有将我们本身之所是的存在者之存在区别于其他非此在存在者的存在。(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1994年,页24(页码为原著页码,即译本边码。以下均同)以及M.GrundproblemederPhanomenologie,S.2)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早期思想基本上还是主体哲学的沿续。他一方面承认,“自笛卡尔以来,在哲学中对主体的强调得以活跃起来,在这种强调中确实包含着哲学问题的一个真正活力,它只是将古代已经在寻求的东西加以激化”;另一方面,他认为也有必要“不仅仅简单地从主体出发,而是也探问,主体的存在是否以及如何必须被规定为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并且是如此地探问,以致于在主体上的定向不单方面地是主体主义的定向。”概言之,“哲学或许必须从‘主体’出发并且带着它的最终问题‘回入’到主体之中并且可以说是不能单方面地提出它的问题。”(注:M.Heidegger,GrundproblemederPhanomenologie,S.2)

77、从心脏和动脉的结构与运动可以看到,我们的身体是神造的机器,安排得十分巧妙,做出的动作十分惊人。人所能够发明的任何机器都不能与神创造的身体相比。

78、其次来看看“我”即“主体”的情况。尼采坚决否认思维有一个“思维着的某物”作为其“主体”。“主体”决非实有的东西,而是虚构出来的、安插进来的东西。尼采认为,所谓“自我”、“主体”、“精神”等观念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的根源:

79、主要著作包括《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简称《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和《哲学原理》等。

80、在回到法国后,伏尔泰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成熟,在隐居期间写作了《形而上学论》。伏尔泰果断的放弃了那种滥用理性,在纯思维领域中玩弄逻辑游戏的经院哲学,他大胆的说:“毫无疑问我们的最初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

81、这是具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的!错误的理由是:在人类出现很久之前,生命就已经存在了。在演化的某个时刻,一个基本的意识出现了。有了这个基本的意识,就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心智;如果心智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思考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进而用语言来沟通和组织思维也成为可能。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存在”是先于“思考”而出现的。现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是先存在,然后再思考,我们存在之后我们才能思考,我们思考只因我们存在,因为思考的确是由生物的结构和运作所引发的。

82、  然而,很显然,三段论解释最终会导向一个笛卡尔无法接受的结论——普遍命题“所有思考的东西都存在”在知识秩序中优先于特殊命题“我思故我在”。因为在笛卡尔看来,三段论并不具有发现新知识的功能,相反,通过三段论,我们确认之前已获得的知识。因此,笛卡尔曾明确反对用三段论来解释“我思故我在”,否则将意味着在它之先还有一个普遍命题。他还澄清了“我思故我在”在何种意义上能够称得上是第一原理。在笛卡尔看来,该命题不需要依赖其他任何知识,心灵只需要对自身之内的思考活动进行简单直观就能得知这个自明命题“不可能在自己不存在的情况下还能思考”。直观解释与三段论解释的根本不同体现在:三段论解释是一种形式逻辑的解释;而直观解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解释,即对“我思”的形而上学条件的解释。通过一个简单直观,笛卡尔就获得了全部科学的毋庸置疑的“形而上学的确定性”。

83、反驳也许会有好处,但我从来没有见到通过经院中进行的那种争辩发现过什么前所未知的真理;因为争辩的时候人人都想取胜,尽量利用貌似真实的理由吹嘘,很少权衡双方的道理,那些长期充当律师的人并不因此后来就是更好的法官。

84、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85、至于哲学,我看到它经过千百年来最杰出的能人的钻研,却没有一点不在争论中,因而没有一点不是可疑的。对同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而且每一种看法都有不少博学的人支持。但是正确的看法只可能是一种,所以我把仅仅貌似真实的看法一律看成大概是虚假的。

86、《谈谈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自传方式写成,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方法论思想,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各门学问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作者所寻求的那种方法的主要规则;第三部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行为守则;第四部分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基础;第五部分是他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最后一部分是他著述的理由。在此,我仅着重于前面三个部分来谈一谈我所理解的笛卡尔和他的方法。

87、由普遍怀疑到第一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 

88、最终,你会发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十分确切、十分可靠,怀疑派的任何一条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即存在一个我在怀疑这一事实。这一发现被我当作是我的所有哲学的最不可动摇的根基,是第一原理。从这个第一原理可以推出很多东西。

89、简写者注:笛卡尔认为能够真正清楚思考的东西只有是存在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思考一只独角兽,但却不能真正清晰地思考,他认为清楚明白的认识是理性的而不是想象或感官的。不具备思维的东西只有被能够思维的东西思维时,才能够确定它们的存在,否则不能确定它们是否存在。

90、笛卡儿认为,“我”的本质是“思”,“思”的根源是“我”。尼采则认为,“我”的本质和“思”的根源都在躯体之中,在于各种本能冲动和情绪冲动的彼此作用及其支配关系,简言之,在于强力意志。

91、假如存在不同的完满,那么包括这些完满的完满就是一种更完满,这与完满本身的含义是相悖的。因此,我作为一个不完满者,不可能不依赖于别的事物而存在。我不可能依赖于比我更不完满的或和我一样完满的事物存在,而只能依赖于比我跟完满的事物存在。由此,最终可以得到,我依赖于那个完满者(神)而存在。

92、以“全方位全角度学习传承”为抓手,开展学文化活动。以“问题查摆意见征询活动”为抓手,开展学职责活动。以“制度建设、流程制定”为抓手,开展学流程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冬天的词语成语(精选7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