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名言(精选65句)

2023-06-08 10:22:51

康德哲学名言

1、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2、Theso-calledreligion,referstoeverythingwehavetoassumetheobligationsintermsofGodscommand。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3、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5、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6、Theseaisgreat,exceptthatitbeautiful,magnificent,magnanimous,thereisaself-purificationfunction。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哲学名言)。

7、(30)(31)(37)〔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A).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70,534—5

8、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9、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康德哲学名言)。

10、德文原文是:ZweiDingeerfuellendasGemue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o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aeftigt:derbestirnteHimmelue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

11、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2、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13、只有当两个人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而不是仅仅将自己性能力的使用交给对方时,性行为才不是对象化的。只有当伴侣双方互相分享他们“无论好坏以及各方面的人、身体和灵魂”时,他们的性行为才能导致“一种人与人的联合”。

14、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5、“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6、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7、灵魂在空间中与诸对象的关系就给出了灵魂与肉体的共在关系,这种共在关系指的是:思维实体(灵魂)可以被看作是身体内部的生命原理,是动物性的根据,而当动物性被限制或者说屈从于精神性时,它就可以表现出不朽性。

18、也有人会归罪于一些房产商,或是炒房的人。其实不管怎么怪,也有人在怪自己不够努力,因为这个年代,向来就是如此,努力的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买房买车,也没有带着“奴”标签而活着。

19、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20、Honestandbetterthanalltheresourcefulness,anditisthebasicconditionresourcefulness。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1、(19)(36)〔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6,

22、德国启蒙大师赫尔德尔听过康德两年课,后来他说:“每次回忆起少时结识一位哲学家并聆听他的讲座,我就充满感恩的欣喜。他教会我真正的人道主义……他的哲学唤醒了独立思考。我几乎从未听过更加卓越和打动人心的讲座。”

23、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24、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5、总的来说,灵魂作为一个实体,是内感官的对象,它的性质就是上一节所描述的各种性质;康德与笛卡尔在这个问题上最大的分歧是:康德不认为灵魂作为一个精神实体是实际存在的,它只能作为一个先验主体存在;笛卡尔则认为灵魂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精神实体(不是实际存在,是有存在地位的),也就是承载着思维能力的实体。

26、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27、动物性可以被看作灵魂与肉体结合的产物,精神性属于灵魂,不死性指的是:尽管人是一个可朽的动物,但他的灵魂不死或不朽。康德的正位论可以被看作是用范畴表的思路重新讲述了一遍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先验性质的框架可以被看作是对灵魂精神本性的界定,之后康德又分三步阐释:与身体的共在关系→动物性的根据→不死性,而这三步阐释可以被看作是对“灵魂堕入肉体”的新阐释。(拒绝思想史开脑洞!)

28、དམིགས་འབེན་མེད་པའི་འཚོ་བ་སྐྱེལ་བ་ནི་ཕྱོགས་སྟོན་འཁོར་ལོ་མེད་པའི་གནམ་གྲུ་ནམ་མཁར་འཕུར་འགྲོ་བ་དང་མཚུངས།

29、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30、康德的名言一直以来被很多人所引用,因为其所具有的含义与哲理十分深奥,经常引人深思。

31、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认识能力受到激发而行动,如果这不是由于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行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分离开来,并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材料加工成叫做经验的对象的知识,那又是由于什么呢?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32、更主要的原因是,如此调整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安排,比较符合康德的总体思路。他说:“由于我在自己的学术传授(指大学授课)一开始就认识到:年轻人学习的一个重大疏忽在于,他们早早地学习理性思维,却并不拥有能够代表博学地位的足够历史知识,所以我考虑将地球现今状态的历史学或者广义上的地理学,变成能够使他们为一种实践理性作好准备、并有助于激起一再扩展在其中肇端的认识之兴趣的那种东西的一个适意的、轻松的总体。”(《通告》,第314—315页)应该说,这是对《通告》开头部分所指出的那种不良状态的回应——“对青年人的所有传授,自身都带有这种麻烦,即人们被迫有意识地赶在岁月的前面,不等知性成熟,就应当传授这些按照自然的秩序只有一种更为纯熟的、尝试过的理性才能把握的认识”,也是考虑为学生日后接受大学理性教育及哲学教育提供必不可缺的认识和研究素材。

33、Threethingshelpalleviatepainsoflife:hope,sleepandsmiling。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34、因此,康德认为,我们在下判断(进行认识)的时候,只能通过这个先验主体X来给定主词和谓词联系,比如“花是红的”,被先验主体规定为:“花”是主词,“红”是谓词,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这与之前提到的“统觉”基本上是一个东西(先验主体是统觉+精神性),只是进行认识的最高前提。

35、《通告》发表于前批判时期,这也是康德开始执教于柯尼斯堡大学的时期,它所表达的大学教育观、特别是大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哲学地思考”这一核心思想,与这一时期康德的哲学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也成为这一时期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无论是对课程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还是强调知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内在关联,抑或重视经验性“常识”的传授对哲学教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及意义,都是以上述核心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也是在康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之统领下进行的。进入批判时期,伴随着康德哲学体系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康德的大学教育观又通过若干重要著作得以发扬光大,遂贯穿康德的哲学体系及其教育教学。

36、王守仁(1472年-1529年),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37、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着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兽性。

38、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39、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40、婚后很多人生活,就是互相折磨和伤害,甚至是单方面的伤害,单方面的受委屈,就如一个男人很爱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只是把这个男人当成了赚钱的奴隶和机器,没有给男人爱和温暖,那么这个男人活着,就很痛苦,就会感到自己活得如奴隶。

41、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名言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42、Freedomisnotdowhatyouwanttodo,butdoesnotwanttodoisnotdoing。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43、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44、这一忠告显然也是他自己奉行的原则。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曾经从“独断论的美梦”中被唤醒。他所说的“独断论”是指他的前辈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学说。这种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无关紧要。我要说的只是,康德认为自己曾躺在这种学说上睡过大觉,停止了“自己思维,自己探索”的活动。一旦醒过来,他就开始努力“用自己的脚站着”。

45、 དུས་ཚོད་ཡོད་ན་གཟིཊ་ཙམ་གྱིས།།ལྷག་བསམ་ལྡན་ན་རྒྱུད་བསྐུར་བྱོས།།

46、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出处:《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47、Themoredeliberatelywantcomfortandhappinessinlife,thenthispersonisnottrulysatisfymore。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48、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出处:《美与崇高的论述》

49、康德强调了人的认识能力(他称为纯粹理性)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主动性。他说,人的认识能力并不像一块只能被动接受印象的蜡版(把什么东西往上一按,就留下一个痕迹),而更像一个活动着的装置,能够把感觉材料整理、铸造成形(知识)。与此同时,他为纯粹理性划定了界限,说只有在某种范围内,它才有可能取得对它有效的知识。超出这个范围,它就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之外,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知识。

50、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康德无疑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

51、(8)(10)〔德〕康德.四个三段论格的错误繁琐(A).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64—

52、如果说上述状况说明了康德大学教育观形成的较远的总体思想背景,那么可以说,康德在18世纪60年代早期发表的若干论著中所表达的观点反映了其大学教育观较近的具体思想背景,其中他于1764年发表的《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的原则之明晰性的研究》中的某些论述具有代表性。如前所述,康德指出大学要教的不是哲学本身,因为哲学是不可教的,大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哲学地思考”,其基本属性是“探究性的”,这构成其大学教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这一点,康德在《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的原则之明晰性的研究》中,先说明哲学采用分析的而非综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后又通过将哲学与数学进行比较考察来做了论述。首先,他分析道:在哲学中“关于一个事物的概念是已经给定的,但却是模糊不清的,或者是不够明确的。我必须对它进行解析,把分离开来的各种标志与给定的概念一起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进行比较,使这一抽象的思想变得详尽和明确起来”。他并以“时间”概念为例予以说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个概念应该得到解释。我必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考察这一概念,以便通过解析发现它的种种标志,必须把各种不同的抽象标志联结起来,无论它们是给出一个充足的概念并且彼此结合在一起,还是一个标志并非作为部分把另一个标志包含在自身之内。”(26)其次,康德认为“数学的课题是简单的、单纯的,而哲学的课题却是困难的、复杂的”,“人们可以把一个在自身中包含着异常大的量的算术对象的易把握性与一个人们只能尝试取得少许认识的哲学理念的难理解性加以对照,以便使自己相信这一点”。他又以“自由”的概念为例做进一步论证,“百万亿与单一的比例已被清晰地理解,但哲学至今尚不能由其单即由其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概念出发来使自由概念变得可以理解。这也就是说,构成哲学的真正课题的质的种类多至无限,区分它们要大费手脚”;何况“通过解析来分解复杂的知识也比通过综合联结给定的简单知识并如此得出结论要远为困难”。最后,康德下结论道:“区别是通过结果彰显出来的。哲学认识大部分都命中注定是意见,就像其光芒瞬间即逝的流星一样,它们消失不见了,但数学却长存不衰。形而上学无疑是人类所有知识中最困难的一种,然而还从来未有一种写出来的形而上学。”(27)毋庸置疑,《通告》继承了上述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大学哲学教育的主题,深化了康德的大学教育观。

53、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54、人有两种敬畏,一个是头顶无限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无限的思想。

55、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56、(20)〔德〕康德.自然地理学课程(A).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57、其重视经验的作用和意义。如前所述,早在前批判时期,康德就深受英伦三岛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例如他很早就关注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而且对以莎夫茨伯利(Shaftesbury)、哈奇森(F.Hutcheson)和休谟(DavidHume)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伦理学颇感兴趣。对此,博罗夫斯基记载道:“在我追随他(即康德)的那几年,哈奇森和休谟是他最推崇的思想家。前者因其伦理学的贡献,后者因其深入的哲学探索。”(28)据库恩的记叙和分析,康德对于哈奇森和休谟的兴趣与这一时期德国的思潮是相符的,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的德文版于1755年发行,莱辛(G.E.Lessing)翻译的哈奇森的《道德哲学体系》于1756年出版,其德文书名为《理性伦理学》(SittenlehrederVernunft);在柏林的哲学家门德尔松(M.Mendelssohn)等人当时对于哈奇森和休谟的兴趣,与在柯尼斯堡的康德等人大致相当。(29)这一时期的康德曾把道德感视为伦理道德的基础,他在《通告》中写道:“道德的世俗智慧(指伦理学)具有这种特殊的命运,即它比形而上学还要早就得到了科学的外观和缜密的声誉,尽管这二者在它那里连一个也遇不到;原因在于:行动的善与恶的区别和关于道德合法性的判断并不需要迂回的证明,而是由人类心里所谓感觉轻易且正确地直接认识到的。”(《通告》,第313—314页)因此,尽管康德对莎夫茨伯利、哈奇森和休谟的道德学说并不满意,但仍给予高度的评价:“莎夫茨伯利、哈奇森和休谟的尝试虽然是未完成和有缺陷的,但仍然在探索所有道德的最初根据方面走得最远。”(《通告》,第314页)事实上,无论在伦理学方面,还是在哲学认识论方面,康德都十分重视经验的作用和意义,即使从前批判时期进入批判时期后也是如此,这也正是《纯粹理性批判》开头即断言“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30)的原因。康德认识到感觉不能与知觉、直观不能与知性相分离,正如事物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相分离一样,他说:“无感性就不会有对象被给予我们,无知性就不会有对象被思维。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因此,使其概念成为感性的(即把直观中的对象赋予概念)和使其直观成为知性的(即将它们置于概念之下),是同样必要的。这两种能力或者性能也不能互换其功能。知性不能直观任何东西,而感官则不能思维任何东西。只有从它们的相互结合中才能产生出知识。”(31)这种哲学观反映在大学教育观上,主要体现于康德在《通告》中一再强调大学教育的顺序和过程应当是从知性教育过渡到理性教育,再过渡到哲学教育,其具体路径是“知性通过经验达到直观的判断,并通过直观的判断达到概念,然后这些概念在与它们的根据和结果的关系中被理性所认识,最终在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中借助于科学被认识”(《通告》,第308页)。同时,康德十分重视自然地理学等课程以经验性的“常识”为哲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一点正如德国学者阿诺特(E.Arnoldt)所指出的,康德主张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然地理学有必要成为哲学的“预备性的学科”,甚或成为“补充性的学科”。(32)福尔伦德则分析道:康德认为与记忆性的历史学科和数学学科不同,哲学学科的指导法是“探究的”,“康德在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自然地理学这四门课程的讲义中如何有意识地实行这种方法,《通告》的第二部分做了说明,但不论在何处康德都试图从经验开始”。(见Vorlander,K.(1924).ImmanuelKant,derMannunddasWerk.Bd.1,Leipzig:FelixMeinerVerlag,1库恩对福尔伦德两卷本的《伊曼纽尔·康德:其人其著作》评价甚高,认为它作为康德的传记,“最接近理想的标准”。参见曼弗雷德·库恩:《康德传》,黄添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所有这一切都旨在为指导学生学习“哲学地思考”开辟道路。

58、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59、什么叫有信仰呢?那倒不一定是要烧香拜佛、上教堂做弥撒。一个人只要相信世上有比自己更伟大、更崇高的事物并对之怀有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做事,不会只想“我要这样”,而会想“我应该这样”。因此,在给人的认识能力划定界限之后,康德就开始寻求一条通往信仰的道路。为此他又写了一本书,名叫“实践理性批判”。他把信仰建立在“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个基础之上。

60、图:弗朗兹·夏维尔·温特哈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61、对实践更改的最高原理的阐述现在已经作出了,也就是说,首先指明了它包含什么,即它是完全先天地、不依赖于经验性原则而独立存在的,其次指明了它在什么地方与其它一切实践原理区别开来。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62、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是有房一族了,是房奴,也是值得骄傲的事,可见真的是“人活得是一种心态!”你心态好,你就会发现,只要活着,就好。其他真的没有什么,都可以不在乎。

63、书院纪律严明,上下课均须祈祷,放假从不超过七天。晚年康德说:“我一想起幼时那种奴隶待遇就会周身发抖,不寒而栗。”强制教育,势必逆反。动摇基督教根基的康德哲学,即萌芽于该基督教书院。

64、笛卡儿(公元1596-公元1650),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坚韧不拔的名言(精选4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