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诚信的例子(精选47句)
古代关于诚信的例子
1、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2、《论语》“吾日三省乎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我们家重土葬,如果我死了,你能始终如一照顾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4、高斯听了路透生的话,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多了300马克?这个小男孩竟然还把钱还回来!当路透生把多出来的300马克还给高斯时,高斯竟像一名小学生,真诚地向这个“老师”道了歉。诚实,让路透生和高斯成了忘年之交,并且为路透生今后的人生埋下了良好的种子。
5、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6、路透生非常无奈,但他还是耐心地回答说:“好吧!既然这样说,你多给的300马克我就不用还你了。”
7、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
8、开明的母亲!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位富有个性的科学家。
9、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小孩对着山下拼命呼喊:“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但是人们认为他又在说谎,都没有理睬他。结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10、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我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
11、很多年过去了,韩信成了刘邦军中的名将,帮忙刘邦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汉朝。刘邦封他为楚王,有了很高的声望。但是,他心里一向惦记着当年接济过他的那位老大娘。
12、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13、放羊小孩因为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错误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撒谎百害而无一利,诚实守信才是正道。一个不具备诚实素质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害人害已的下场。
14、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5、为了提高法令对人民的可信度同时也为了建立自己的信誉,商鞅在公开法令之前在秦国国都的南门外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16、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17、晏殊做宰相时,女婿富弼做枢密副使,他便请求辞去所兼枢密使职务,宋仁宗没有允许,他受到仁宗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18、诚信,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存在。诚实守信也并不只是在一些大事件上才能体现出来,就像查道这样,只是吃一点枣这种小事,即使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到,照样把钱给枣主人留下,同样体现了查道的诚信之道。
19、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20、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
21、年迈的英国绅士听后大为震惊,严肃地说:"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这就改。言而有信比财富更重要。纵有万贯家产也不能抵消食言给心灵带来的污点。"
22、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23、“立木取信”使得变法成功,国强势壮;“烽火戏诸侯”则是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德经》第六十二章)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
24、古人注重信,列为五常之一。五常:仁义礼智信
25、 18150993269
26、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
27、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28、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29、因诚实有信,季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了人们的帮助,也因诚实有信,季布获得了大家对他的友谊和尊重。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失信于别人,在短时间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但这毕竟不是什么长远之计,长时间的失信于人,最后总会得不偿失,也会毁了自己的信誉。
30、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31、孟信不因家境贫寒而卖病牛,以其诚实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进宫为官,从而走出了贫穷的困境。由此看来,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忠诚老实、诚信做人,才能够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建立自己的信誉;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
32、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33、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34、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35、史蒂芬·葛雷的回答非常地不可思议,他说这和他2岁时的一次生活经验有关。2岁的生活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过,这确实是真的!
36、生活中,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从现在起,你就应该想想自己如何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37、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却突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在上海等地,大量抓捕并屠杀共产d人。吧子弹无情的射向了他的朋友,把火炮无义的开向了他的恩人。
38、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更感到您是真心对我好。所以,我就更应当好好地感谢您、报答您!”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9、伊索寓言》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撒谎。
40、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7个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您理解什么是诚信。
41、恭喜以上同学为2019年“感恩于心,诚信于行”诚信小故事征稿活动入选者!希望大家能从中真正领悟到诚信的魅力!
42、父亲听了华盛顿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43、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44、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45、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46、这时宦官头目缪贤说:"奴才推荐一人,此人叫蔺相如,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可堪此任。"赵惠文王问:"你觉得他真能担此大任?"缪贤回答道:"他是我的家臣,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忠肝义胆。我曾经犯下罪错,因怕您惩罚,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就劝阻我说:“您凭什么判断燕王会接纳您呢?”我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会见。当时燕王私下里握住了我的手,表示愿意与我交个朋友。所以,我觉得他会接纳我。”蔺相如马上说:“但您要知道,当时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与您交朋友。如今您是从赵国逃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国,燕王肯定不敢收留您,只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现在不如袒露上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向大王请罪,要求饶恕,或许还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便按他的方法做了,大王您果然开恩饶恕了我。我-直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足智多谋,能够圆满完成出使秦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