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精选45句)

2023-06-05 09:53:28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1、[示例]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2、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因为诸葛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所以两个姐姐也嫁给了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可是好景不长,战乱频起,诸葛亮的二姐夫死于战争,留下一个孩子,诸葛亮为了教育外甥,写下了戒外甥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志向不坚毅,意境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3、太原北京新学道粽香情浓||张恒飞校长送粽送亲笔祝福啦!(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4、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性:___________

5、静:屏除杂念,宁静专一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6、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象征。

7、《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8、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9、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10、(3)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11、《素读经典在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2、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写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15、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16、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志:志向。)

17、诸葛亮平生虽然忙于政事和军务,但是却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是诸葛亮一生智慧的浓缩,也是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18、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1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诸葛亮的一生大家都知道,总是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尽管他一肚子的学问像海洋一样深不可测,可是还是非常的谦虚。参军马谡被委派镇守街亭之时就对王平夸口道:

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2、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23、《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25、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26、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将诫,他告诉手下的将军,不能以为才华横溢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作威作福。有才华的人中有的人锋芒毕露,受到重视的人一般会作威作福。这句话主要还是告诫将领们要爱惜士兵,在职场中要爱护下属。

27、/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8、C.不能励精  励:振奋     险躁 险:危险       

29、《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30、这封家书不长,仅86字,却字字珠玑,惠及后人。许多家庭教育子孙后代、无数人寻找人生意义时,都会借此文一用,尤其那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堪称流传千古的“处世金句”。读罢,会发现这封家书很有针对性,它针对诸葛瞻的弱点提出了一个具有高度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人生解决方案”。诸葛亮的慈父形象在这封经典家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被后人誉为“智慧化身”。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33、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36、这一封信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且指出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并且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37、许多人都只看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有几人能看到他每次的深思熟虑。

38、最终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39、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40、答: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1、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42、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惜时是学有所成的保证。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而宁静和节俭是提高道德修养的良好途径,因此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开始。

43、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44、——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精选2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