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精选36句)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l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2、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3、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4、l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5、l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6、l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7、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l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9、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0、l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11、l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12、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13、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
14、孔子在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了新的发展。孔子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的过程之中,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皆优的治国人才。
15、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16、l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7、l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18、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19、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21、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2、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23、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
24、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25、《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书仅2万余字,在这样的篇幅内就不可能对孔子的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进行充分的、详细的论述。
26、l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27、 孔子强调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取得进步。这一点也是与西方主流的的完形教育理论一致的。孔子竟然在没有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前提下,在几千年以前,就能提出这样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教育家。
28、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9、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30、 同时,孔子还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31、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2、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孔子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33、以上为《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4、(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35、孔子主张德政,对君子强调三方面额修养要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