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三大著作(精选46句)

2023-05-24 09:27:03

黑格尔三大著作

1、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宇宙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2、对于有些方面,他的同时代人可以比我们更轻易地理解他,因为他们在那个年代同呼吸共命运,而那个时代已经无法再现了。

3、但是,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师承黑格尔的,虽然是对之进行了改造,可是这也是最大的继承和发扬。因此,马克思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开端:“存在”,是有着更为深刻的,专业的认识的。可以说,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做了最大的修改,而且是本质的修改,即唯物主义的修改,可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存在”也是认识最深刻、最准确的人。同样,把握住了黑格尔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等于说把握住了西方哲学的理论源头。虽然,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论述古希腊的原子论的,可是从思想来看,原子论还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存在”。

4、(以上节选自《黑格尔哲学讲演录》导论,小标题为小编所加)

5、伦理是自由权利和道德意识相统一的社会实体,表现为保障社会成员自由的习俗、法律和政体。伦理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

6、思维与思维者的存在的简单的不可分性,——“我思故我在”(cogitoergssum),与我的存在、我的实在、我的生存直接地启示在我的意识里,是完全相同的。(同时笛卡儿曾明白宣称,他所理解的思想是指一般的意识。(见《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九节)。此种思维与思维者的存在的不可分,是绝对第一的(而非间接的,经过证明的)原理和最确定的知识。

7、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8、抽象法作为自由意志的直接体现,体现人际关系的一般形式,它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以及“不得侵害人格”的禁令。“所有权”直接体现了人对物的自由,尊重他人就是承认他对财产的占有,不侵害人格就是不侵害财产权。“契约”是人转让所有权的自由或权利。由于在对所有物的占有、使用和转让中,出现了特殊意志对共同意志的违背,于是出现了欺诈、犯罪等“不法”,需要通过报复和刑罚来恢复正义。刑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权,即使对罪犯也要尊重他的人格,包括他的辩护权和生命权。

9、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对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异常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斯图加特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之中。

10、人很难认识自己。黑格尔毋宁是在发出一种挑战:如今有谁看透我了呢?谁能正确评价我的功绩呢?只向你展示外表的人,他是否口是心非呢?

11、这种无规定性的思维状态,黑格尔界定为是事物的开端,哲学的开端。因为这里是直接的。这个直接就是指思考者和思考对象没有中介,一步到位的意思。而且只有是直接的,一步到位的,所有,思考的对象才是无规定的,自然也才是“纯思”。黑格尔这里自己解释的很清楚,没有任何规定,如果有了规定,那么就不是开端了。

12、黑格尔认为,家庭是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家庭的基础是婚姻,男女两性之爱是“精神的统一”。家庭作为一个人格,具有占有财产和延续的实在性;家庭作为繁衍和教育子女的社会单元,决定了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当家庭培养的独立人格成为公民,伦理进入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中的人丧失了家庭之爱,其社会道德是诚信和“天职”或职业道德。市民社会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组织而进入国家。国家是客观精神的最高体现,“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注:同上书,253页、259页。)

13、不过,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这样一个二律背反: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权(单一性)、政府的行政权(特殊性)和等级会议(普遍性)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87页。),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个部分。

14、值得一提的是,福柯最重要的老师,让·伊波利特,恰恰是一位黑格尔学者,他对萨特也极为赞许。(黑格尔三大著作)。

15、但是,正确、深入理解黑格尔是理解马克思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说——

16、随着艺术的发展,物质因素越来越少,精神因素越来越多。精神继续发展,开始不能通过艺术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因此,艺术要让位于哲学,即通过概念的形式来认识理念。但黑格尔同时认为,艺术并非绝对会灭亡,小说是种具有无限生机的新艺术形式。黑格尔艺术史发展看法的进步性在于肯定艺术的发展以及与一般社会情况相联系,但局限性则在于将艺术的发展看做精神克服物质的过程,并且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如东方为西方做准备,西方又为普鲁士做准备。

17、逻辑主词是逻辑意义上的主语,有时一个句子有着言外之意,这时句子的语法主语和逻辑上的主语就不一致。举个例子:借喻,如“白宫正在策划着撞击月球”,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白宫”,但是这个句子所对应的逻辑命题,其主语可不能是白宫,而是“白宫”里的“总统”这个人。倘若把白宫定成逻辑主词,就不合逻辑啦:)因为建筑物是不能“策划”什么的。(什么叫逻辑主词_360问答

18、艺术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完美的艺术是理念和形象(真实、完美)的结合,真正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形象,吻合就是理想艺术。

19、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即作为人类精神的“存在史”,因为意识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Bewu?tsein)。黑格尔把“现象学”直接表述为“意识之经验的科学”。既然“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那么关于“意识的经验”也就是意识对各种不同“存在”(作为意识之对象)的“经验”,这种“经验”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经历”,是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或“显现”(scheinen)为“现象”(Erscheinung)的“知识”,这种呈现出来的知识即“科学”。我意识到“天空是蓝色的”,我的“意识”把“蓝色”“呈现”为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于是我们就具有了关于“蓝色”的“知识”,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经验的科学”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现象学”。所以,关于“精神”的“现象学”也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经验之科学”。其核心是通过“意识”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出来,以构成“精神”之“现象”。所以“精神现象学”既是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生史,也是人类精神的形成和发生史,同时也是精神现象的存在史。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精神(即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创造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萌芽和雏形,同时,后来黑格尔在《逻辑学》《哲学全书》尤其是其中的《精神哲学》中对其“哲学体系”的重新阐明和《精神现象学》的不同定位,都使得学术界对《精神现象学》产生迷宫一样的感受,形成了非常多样和复杂的阐释。

20、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绝对”是精神的;斯宾诺莎认为全体不仅有思维属性而且有广延属性的见解被摈弃了。

21、人们不断地重现黑格尔,而且将永无休止。人永远不会被某幅画像锁定、不会被某个故事锁定,也不会被死亡锁定。黑格尔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在他的画像中,他已经暗示出这点。

22、在此之后我们才开始来研究他的生活,恰当地来定位他的生活,尽管还有一些方面我们无法知道。

23、参考资料:邓安庆,黑格尔生平与哲学思想之评价,(J),云梦学刊,2019,19-27,19-27;《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电子图书来源:青马先声。若文稿和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24、黑格尔从知识论的角度,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所谓的直接知识是:“直接知识论的主要兴趣乃在于指出从主观的理念到(客观的)存在的过渡(有如上面§64所表明的那样),并断言理念与存在之间有一个原始的无中介性的联系。”(见《小逻辑》第69节)此外,他还特别举例来说是“本能,天赋观念,或先天观念、常识、和自然的理性等等,总之,系指这种自发的原始性而言,不管其表现的形式是什么。”(见《小逻辑》第67节)

25、人们小心谨慎地还原出他的思想,这是前人没有的宝藏。此外还有数量众多、认真严谨、学术价值很高的评论。

26、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27、得意之作的面世与听众的寥寥无几,这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失落。

28、重新理解黑格尔也是哲学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黑格尔曾经说过,“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黑格尔本人身上,把它改写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哲学,那就没有比研究黑格尔的著作这件事情更值得去做的了。海德格尔一篇论文的题目“黑格尔与希腊人”已经暗示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希腊人看作是哲学开端的象征,而把黑格尔看作是哲学的完成。黑格尔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总体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作是作为科学的哲学的真正创立者。通过黑格尔而进入西方哲学乃至于哲学本身,是不二法门。

29、其实不过是因为这里的“理念”乃是一个与“存在”本质一样的概念,即无法界定的、无法规定的概念。按照正常的说法,能够给他规定的概念的外延要比这主词(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汉语的主语,这样更有利于初次读本文的朋友理解问题。)大,可是,谁能比“理念”、“存在”这样的概念外延还大?

30、徐长福接着介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的两个原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主谓词颠倒的批判有两条鲜明的原则。其一为外延原则:外延小的作主词,外延大的作谓词,而不能相反。其二为基体原则:基体作主词,偶性作谓词,而不能相反。”

31、黑格尔于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典型的市民之家,家境并不殷实,但具有把黑格尔培养成为哲学家所必备的条件:脑力!母亲承担了他的启蒙教育,但在黑格尔很小时就离开了人世。黑格尔有一个弟弟叫路德维希,于1812年战死在跟随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场上。他还有一个妹妹(1773-1832)长相美丽,气质出众却命运悲惨,被称之为“受压抑的安提戈涅”,在黑格尔1831年逝世后不久投河而亡。

32、《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I(1816-1831)》

33、虽然我这次重点是讲黑格尔的法哲学,但在这之前,我想把黑格尔哲学的思维特点和体系做一个整体的概括。我先从总体上概述一下,前面几次课先大致上全面介绍一下黑格尔哲学体系,后面两次课提纲挈领地谈谈《法哲学原理》的内容,然后再做一些评论。

34、黑格尔的这个形而上学的整体结构,按他自己的观点,是在他的《哲学百科全书》(又译作《哲学全书》)中反映出来的,包括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实际上都是属于逻辑学的展开,黑格尔把它们称为“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讲自然,精神哲学讲人和人类社会,自然和人都是逻辑学在这两个领域的“外化”而形成的哲学,所以它们都属于应用逻辑学。其中,精神哲学比较复杂,自然哲学比较简单。自然哲学无非就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主观精神又分成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客观精神包含法哲学和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其实也是法哲学的一个结尾部分;绝对精神是一个纯粹精神领域,它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那就是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

35、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我并非黑格尔专家,也非专门研究黑格尔的学生,读黑格尔纯粹出自兴趣。

36、直接性是没有中介的,是甲和乙直接建立起来的联系。

37、1《反杜林论》中存在等于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观

38、又是尼塔哈默尔动用了他所有的影响力救助了身陷困境中的黑格尔,使他得以在1808年12月出任纽伦堡高级中学的校长职务。这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新教学校,而巴伐利亚总体上是天主教统治下的,这一奇特的建制让新教承担普通教育的使命,从而使得黑格尔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作为中学校长,他带头上了很多课,特别是有奖金可拿的课。他特别重视古典文化教育,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是美感与品味的教养本身,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路德新教的自由观是他所有课都要颂扬的教义。同时他还上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他号召学生在中学时代要培养自己获得客观知识的能力,具有普遍性的视野和逻辑推理的素质,明白对自身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黑格尔职业上的称心如意同时给他带来了生活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他在这里结婚了。对于一般人来说,结婚是平常事,而对于哲学家而言,结婚才是稀罕事,但黑格尔在有了私生子之后的人生低谷后,终于在纽伦堡获得了一位贵族千金的青睐和爱情,她不满20岁就把青春、美貌和高贵气质统统融入到已经41岁的黑格尔的家庭生活中。黑格尔对这位妻子玛丽亚不乏真挚的温情,但像他的辩证法一样,深刻而审慎,一波三折,有时黑格尔给她的信热情洋溢,同时又配带生硬的小诗,表现得富于教养。总之,黑格尔对于这桩婚姻是很满意的,他们一辈子都很幸福。黑格尔一生对婚姻及其家庭伦理的理解,大大高于一辈子未结婚的康德,也许与此不无关系。康德只把婚姻看做是契约关系,是合法地使用对方“生殖器”的一种法权关系,这自然受到黑格尔的嘲笑。黑格尔首先把婚姻视为一种爱情关系,是双方的爱并自愿的结合才带入婚姻的法律契约关系。婚姻还远不只是如此,婚姻还有财产关系和生儿育女的天职和义务。这种对婚姻的看法使得黑格尔把婚姻看得非常神圣,他说过,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关系。家庭伦理遵循的乃是“神的律法”,高于国家中的“人的律法”,这一在《精神现象学》中展开的思想,一直保持到了他晚年的《法哲学》之中。

39、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40、“这种‘理念’或‘理性’,是•真•实、是•永•恒、是绝对•有•力•的存在;它显现在世界中,而且在这世界中除它和它的荣耀而外,再没有别的显现出来——这便是如前面所说,在哲学中已经证明的、在这里看作确证了的论点。”

41、这个名字在哲学史上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格尔是一个“大全”式的人物,他的出现宣告哲学到达了一个顶峰。他的哲学体系旨在将所有他以前的哲学都容括在内。他甚至代表着哲学的“终结”。

42、《黑格尔著作集》总体的编译规划是依据莫尔登豪尔和米歇尔重新整理、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20卷《黑格尔著作集》,俗称“理论著作版”。虽然到目前为止,黑格尔著作最权威的版本是历史考证版《黑格尔全集》,但是,这并不妨碍依据理论版进行编译的有效性和意义。

43、既然“存在”是无法界定的,那么从存在的概念中分出什么“存有”、“存在者”这样的意思来,就都是没有必要的。任何的进一步的界定,都不再是开端,都不再是直接的,因为你只要界定了什么,那么就是发展了,就自然不再是开端了。

44、除却与他同时开课挑战权威,叔本华在书中也不断表达着对黑格尔从外貌到观点的全面攻击。他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称,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一样。

45、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形式逻辑不讲认识论,它只要逻辑上是正确的,至于对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单纯的形式逻辑,但与形式逻辑有关,它本身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特点是:它既是逻辑又是认识论。你循着这条逻辑线索不仅是逻辑上正确,而且是与对象相符合或对象与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往的形式逻辑都只是讲思维与思维的关系、观念与观念的关系,但是黑格尔的逻辑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再一个,它又是本体论,他的逻辑又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逻辑就是本体论,就是客观世界的结构。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客观世界有很多现象,千变万化,由各种直观、感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在这底下有一个逻辑的本质在支配着它,这就是真正的客观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怎么回复(精选6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