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歌词【摘抄文案100句】

2023-05-15 01:47:43

一、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1、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

2、意思是: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4、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

6、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8、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冯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晏殊《诉衷情》“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9、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10、这是一首眷怀友人之作,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11、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12、它的感情色彩。

13、(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加群交流)

14、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5、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16、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唐 李煜《乌夜啼》

17、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

18、拨动时钟的年轮,几片深藏的记忆,一件件镂刻的细腻精致,蓦然回首,沧海桑田,清愁一盏,把酒临风,似醉非醉,半梦半醒的摇曳。用轻愁作墨,用伤感作笔,在情怀的纸笺上描绘着岁月的深深浅浅。

19、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20、曾几何时,眼前呈现出懵懂的情景,或许今世的缘皆来自于此呢,眼前的她,曾是这湍流不息过客中那个无数不眠夜常常浮现出的窈窕女子。一别经年,一朝春尽红颜残,芳踪已逝满地殇,泪茫茫。

二、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歌词

1、“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3、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

4、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5、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

6、应该,在心里种一枚春。让时光的精湛在一颗春心里蘸满恰好的温度,字字皆红豆,念起,便是一树春天的相思意。

7、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

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 李煜《虞美人》

10、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

11、李煜说,我的思念如火焰般的枫叶一样,深沉而热烈。

12、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13、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

14、花自飘零水自流,

15、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16、“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17、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18、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19、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0、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三、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图片

1、“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一名诗词是出自——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附原文如下:

2、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

3、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4、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5、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6、月满西楼>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是表现她与丈夫离别相思之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和水一如既往地遵循它们的规律,才不会理会更不会理解词人的相思离愁呢。在这里词人以景衬愁,更显词人之愁难以排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苦也由此而呼之欲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动传神地把这相思离愁“无计可消除”体现出来。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8、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9、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

10、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11、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遵从了意念的笃定。

12、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3、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而一的

14、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1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 范仲淹《苏木遮》

16、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17、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18、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19、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2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这句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四、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全诗

1、“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

2、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3、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4、红藕香残玉簟秋,

5、晏几道思念歌女小苹,记得初见她时,拨弹琵琶舞弦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月光是那样的皎洁如玉,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

6、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

7、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8、相思,是一份美丽而幽深的孤独,若是浸染了经年的闲愁,便在孤独的期盼中溢满了生动的寂寞之美,且力透纸背!

9、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10、一样的思念,两个人都很惆怅

11、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12、暮春的夜里,若踏一方小径,你一定无心前行,因为那槐香的极致,浓烈到噬骨,让你不经意间便会把一枚心事开到绚烂,或许,还有些刺眼,可你依然不觉突兀,却感此时胜却人间无数。

13、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

1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这个么?幸亏还记得老师教的嘻嘻我想的也挺辛苦给我点分分吼

1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6、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17、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19、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0、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

五、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3、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

4、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5、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6、蓦然回首,春天一个衣袂翩然的华丽转身,带着几分优雅与生动,还有那么一丝妩媚,在时光的心陌上展开一道完美的弧度。

7、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8、出自南宋词人李清照《一翦梅》的下片。原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的是伤别念远的情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她与离别的丈夫两人同样相思,互相思念;在相隔的两地,同样因离别而感到苦恼。直率地从两方面写出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就是说,时时刻刻在相思着,难以暂时撇开相思之情。

9、问君你能有多少愁乱的事情,我的愁像春天滚滚流向东方的江水

10、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

11、这时候,最好的姿态是让一颗裸妆的灵魂,约会任性的自己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私奔。心旌摇曳也好,惴惴不安也罢,任由着自己与现实金戈铁马,哪怕四面楚歌,哪怕山重水复,你也会无惧无悔,但凭灵魂纵横驰骋,感受一路的天地辽阔,甚至,可以不诉归期,去恣意纵情,放浪天涯!

12、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扩展资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13、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14、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

1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16、《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寥寥数笔,道不尽万般相思。

17、此情无计可消除,

1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0、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