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典名句(精选48句)
金刚经经典名句
1、可惜的是:心中郁郁的王朝云并没有苏轼的达观,却只是分担其苦。“怜香惜玉”的绅士和现代“好男人”虽然不会指责苏轼,(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但还是会哀叹一声,说:她代苏轼死了,
2、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金刚经经典名句)。
3、 这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耳背,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爷爷准备去钓鱼,刚出家门就碰间了隔壁家的老大爷。老大爷对我爷爷说:“钓鱼去啊!”我爷爷说:“不是啊!我钓鱼去。”然后老大爷说:“哦,我还以为你要去钓鱼呢?”我石化了……
4、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学到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微尘,还是世界,都是在娑婆世界中,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等到离开娑婆世界,就会发现它们的真相。
5、鸠摩罗什大师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文准确,意境优美,佛陀采用了一种奇妙的表达技巧——三句义:比如,
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佛经里有个故事:释迦牟尼以森林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佛教学问。空中忽然出现一个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人身上的花都自然地落到地面,但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不管别人多么用力拍打,花朵仿佛生了根似的不掉。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拍落?”
12、于高级班讨论六祖所言:「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来自己就清净的,无生灭的;本自具足,无动摇的,接着是神通变化,能生万法。
13、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5、佛曰,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16、首句“远看山有色”,写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画中美感,远山苍翠,峻拔峭立,让人感到无限风光,这里是静态描写,仿佛将读者的浮躁全都一扫而空,瞬间带入到了诗意中,伫立于大自然内。
1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园觉经。
19、《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佛教"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陀
22、当然,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不是王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在王维的集子和《全唐诗》中,并没有这首诗,所以有人便提出了其他的说法,一说是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但究竟如何,尚无定论。我记得上学时,课本上便写着作者是“王维”,所以此处默认为王维的作品。
23、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24、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2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6、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7、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8、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29、我认为这是符合人性的。让你爱一个陌生人如果爱你家人一样,做得到吗?那样对于自己的家人是不是反而无情?没有亲疏远近,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爱情亲情友情也将失去意义。所以“墨翟是禽兽”——其实倒可以说,墨翟是机器。
30、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
31、即使我们不太了解《金刚经》中精深的义理经义,但时常在手边翻阅念诵,也同样有功德不可思议,去除烦恼,调理内心,收获快乐。
32、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
33、 世界上懂得布施{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悉心的问候,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3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5、林语堂在其所写的《苏东坡传》中猜测:因为他们住的是疟疾蔓延的地区,王朝云得的可能是疟疾。时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朝云的病是误将蛇肉当海鲜食用,等到知道竟然是蛇肉时,她不停地呕吐而引起的,最后一病不起。
36、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37、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欲望的,因此怎样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种大智慧,是提高自身生存质量的大智慧。
38、?“你为什么会选择我?我只想听一句回答。”
39、义净法师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0、虽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其能受持、读诵。
4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4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3、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44、?比遇见更让人羡慕的是“如约而至”,它有时间,却那么的不辜负人心所愿。
45、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
46、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7、王朝云“好义”,尤其表现在苏轼晚年携儿子苏过远谪岭南惠州,而立之年的她不避艰险,毅然决定追随同行。坚贞相随、患难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