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伟大(精选55句)

2024-04-13 10:22:42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伟大

1、如果说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是俄罗斯的高度的话,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么就是代表了俄罗斯的深度,他的那些作品,描写的非常深刻,例如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就是那种能够让人窥视自己内心的作品。

2、我的天哪!整整一分钟的幸福!即便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来说,难道这还少吗?

3、但是,某种类型的问题,焦虑啊,激情啊,关系啊,则似乎应该留给伦理学家、神学家、诗人去解决,而小说根本就不必去过问。在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中,《路易·朗贝尔》无疑是最不成功的;无论如何,它只是一篇独白而已。

4、《群魔》取材自一个真实的案件“涅恰耶夫案”,1869年9月,涅恰耶夫携带巴枯宁签署的“世界革命同盟俄国分部”的委托书回到莫斯科,建立了几个“五人小组”,时隔不久,成员伊万诺夫拒绝服从涅恰耶夫并提出脱离该团体。涅恰耶夫因此采取恶意诽谤、欺骗和恐吓等卑劣手段,胁迫“五人小组”成员杀害伊万诺维夫。以此为素材,陀翁构思完成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反虚无主义,并且陀翁认为,当时在俄国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其本质就是虚无主义,他重申了崇尚爱与宽恕的宗教感情和顺从谦卑的精神。《群魔》中塑造了几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斯塔夫罗金,他内心空虚、矛盾、没有任何道德准则,冷酷而理性,“对于一切都可以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可从我心中流出的只有否定,谈不到任何舍己为人,也谈不到任何力量,甚至连否定也流不出来”;大学生沙托夫作为一个反虚无主义者的形象出现,他崇尚宗教,否定科学和理性的充分性,在他的“寻神之路”中,宗教好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建筑师基里洛夫则代表着逻辑理性的无限扩张,“人为了能够活下去而不去自杀,想来想去想出了个上帝,这就是迄今为止的整个世界史”,他必须通过自杀来实现自己最高的意志自由,以证明没有神,他自己就是神;彼得则是一个野性勃勃的阴谋家,他的目的是瓦解所有的社会原则,意图利用“斯塔夫罗金”作为神秘的精神偶像,兴建起一座扼杀人性的石头建筑,由他来作君主,不得不提到陀翁对罗马天主教的拒斥,这里彼得想成为的角色有点像罗马教皇,陀翁一直认为罗马天主教是渎神的,它靠利剑和谎言建立的是奴役教众的世俗政权;作为自由主义的遗老,“多余人”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懦弱顺从、气度偏狭、充满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在其最后一次讲演中,他毅然宣读了自己“美的宣言”,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弥留之际的话是整部小说最动人的一节,“……这就是我们,我们和他们……我们这些精神失常和发狂的人,就会从山崖跳入大海,统统淹死,这就是我们的下场,因为我们的结局也只能是这样。但是病人将会痊愈,‘坐到耶稣的脚前’。”(彭甄为臧仲伦译本所作的序对小说做出了非常精彩透彻的解读)

5、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克里涅科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

6、刚才说的是世俗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还受到宗教作品的影响。除了《福音书》这一最重要的宗教作品来源,还有代表反神论精神的《约伯记》,约伯在问的是,为什么我要受那么多苦?伊万问的是,为什么大家要受那么多苦?接下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反神论的不同版本,在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那里都能看得到,从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一直到浪漫主义的普罗米修斯。反神论还可以追溯到雅各的故事,到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转变。(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伟大)。

7、从文学的传统来讲,俄罗斯早在11世纪,就出现了一部伟大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它是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史诗出神入化地写出了古代罗斯人的血性和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古代俄罗斯人的精神意识的形象体现。到I8世纪俄罗斯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影响下,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和文学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俄国文学的思想深度,当时文学上的古典主义,伤感主义作品也出现了不少,虽未成大观,但细腻优雅之风,已在文学作品中呈现。象早期诗人茹科夫斯基的抒情诗,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直接影响了普希金诗歌创作,甚至可以说,没有茹科夫斯基的带领,就难有普希金诗歌艺术的辉煌。

8、托尔斯泰恨超自然力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布莱克一样活在未知之中,将世界视为虚幻不真之物。

9、啥是“被诅咒的问题”?与俄罗斯的民族特征有什么关系?

10、(美)约瑟夫·弗兰克著戴大洪、刘佳林 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1、“病态了又怎么样呢?”他写道,“要是在健康的时候回头审视,发现那时的感受最后证明是至高的和谐与美的话,那这当中有些畸形的张力又有什么要紧?如果最后能感受到未曾耳闻想见的完整、平衡和满足,能够虔诚欢欣地融入最高程度的生命的综合,那病态点又怎么了?”

12、职业操盘手高杠杆场外投资,利用政策漏洞实现套利——果戈理《死魂灵》

13、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14、米德尔顿·默里暗示他之所以对这些东西让步,是为了展示他和那个自己并不属于其中的世界中的人物有着某种一致性。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获得巨大成功,这使得第二部作品《双重人格》的失败显得更为难堪。此后他的文学事业便成了一场终身的挣扎,绝望地试图重新赢得同胞的恩宠。这时他属于社会主义者和亲斯拉夫人士组成的彼德拉舍夫斯基圈子有天晚上被要求朗读普希金的《废奴颂》,在随后的讨论中据说他明确表态说如果改革必须通过暴动来实现,“那就暴动吧”。这话足够进班房了,1849年12月22日,他和其他二十一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在21华氏度(3)的冰天雪地中,所有罪犯被剥得只剩内衣,并当着他们的面宣读了死刑判决。他们三个一队被绑到木桩上准备行刑,但突然他们又被解绑了,说是沙皇把死刑减成了服苦役。这生死一线的压力太过极端,从此刻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回看这个自己几乎就要离开的世界的时候前所未有地相信自己属于这里。

15、对托尔斯泰来说,人类最大的罪恶就是对婚姻不忠。而另一边,我们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喃喃自责地说“我没法体面地活着”。

16、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也是世界主义者

17、 英文原版Dostoevsky:AWriterinHisTime

18、反之,牺牲奉献无我的道德宗教精神,是颓废的、懦弱的、奴隶的下等人。

19、他一方面是最好奇的异端,最俄罗斯化的俄罗斯人,另一方面又是个世界主义者,这也和托尔斯泰完全不同。后者试着想成为世界主义者,但他的生活最终比我们所知的几乎所有其他作家都更受限于时空和国籍的限制。渴望远方的热情就没在他身上存在过,他身上的一丝一缕都扎根于现时之中。他造访过意大利,却没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他没法赞赏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瓦格纳或贝多芬。他甚至认为自己的作品都很糟糕,除了两部明显最糟的作品。

20、最近碰到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类似《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涉及的虐待孩子的案子,父母把5岁的女儿虐待致死。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非常关注当时的社会新闻,他不光会引援历史上的故事,文学上的典故,他对生活也非常关注。

21、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起,在世界文坛上就占有显著的地位,他不仅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大作家并列,而且还特别受到读者、研究界的刮目相看。在我国,他自二十世纪初(在1918年左右)便已被介绍过来,迄今将近百年。

22、被老板开除后,我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晚上,我躺在咯吱作响的破床上,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我掏出珍藏的eBay上买的二手YotaPhone,小心翼翼地拂去背面阅读屏上的灰尘,打开了盗版的电子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刷刷地翻起了目录。

23、《罪与罚》所传达的是一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即使是相隔百年,那字里行间的意境,也仍会随着书页的翻动将脆弱的心再度揪紧。

24、首先它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幅员广大,森林茂密,平原宽广,湖泊密布,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经受着艰难困苦的考验。这个民族却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又目光远大,热情奔放,具有谦逊和热情进取精神。看俄罗斯文学的风格是多么深沉,浑厚,对大自然,对人民深深的爱。贝尔加的湖水,西伯利亚的森林,河流和草原之美,是俄罗斯作家笔下反复歌颂的主题。这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一个国家的文学,它的审美观念,心理结构,艺术品格是和它的历史,地域大有关联的,俄罗斯文学的风格,形象地概括起来,就是草原,森林,湖泊的风格。

25、最后讲一下《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历史背景。这弗兰克所作的传记里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当时有一些社会危机,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向的知识分子都属于俄国民粹派。弗兰克所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专门用一章来讲俄国民粹派。从70年代初“到人民中去”的运动,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已发展成“人民的意志”,一开始追求社会革命的群体,慢慢越来越激进,甚至演变成带有恐怖倾向、追求政治革命的群体。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人物的素材就来源于此。

26、对此作最充分论述的是另一位研究者А.В.阿尔希波娃。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家-革新者的基本特点是:预见的才华,大胆地描写传统作家所不敢描写的那些生活方面。在一八七七年《作家日记》中他写道:‘……如果在早先已经、特别是现在所处的这种混乱状况的社会生活,很可能就是具有莎士比亚气魄的艺术家也还不能从其中找出正常的规律、主导的线索,那么至少也得有人即使不幻想找出主导线索,也应该哪怕阐明这团混乱的一个部分吧?主要的问题是,大家仿佛都还根本顾不上这一点,仿佛此事对最伟大的艺术家而言也为时尚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显然是以自己的论据与冈察洛夫论争。他深信,带着新成就来到世界的真正的诗人,必须阐明‘这团混乱’。他似乎在此预言,描写不和谐与不谐调是可以见到的未来的艺术的命运,正是以此预感并预测到二十世纪的美学追求。与此联系的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信念。描写丑,‘对生活的否定’(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作家坚决拒绝把它(指生活。——引用者)区分为‘崇高的’和‘低下的’,悲剧的与喜剧的。显然,这一点就是同时代批评家那么厌恶的他的美学上的革新。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津津乐道一切放荡行为的不道德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严肃地描写卑鄙的生活风习以及按从前尺度来看的‘渺小的’人物。同时他不怕贬低传统上‘崇高的东西’。”这位研究者在这里充分论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敢于真正描写生活中混乱、丑恶的现象的意义,并由此形成了丑的美学。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开现代主义美学的先河。

27、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联系更紧密的一位作家应该是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说过我们都是从果戈里的《外套》里走出来的,这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有名的一句话,外套指的是果戈里在《外套》和其他小说创造出的小人物形象,《穷人》《双重人格》都是从果戈里那出来的,当然经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新演绎。

28、性激情有时会让他变得残忍、粗野甚至兽性大发,但都出于自然、算不上变态。

29、托尔斯泰是个异教徒唯物主义者,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和神秘主义者。

30、小说于1866年一发表,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 《罪与罚》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道好菜。它会让幸福单纯者突然间笑容冻结,吃不下、睡不好。

31、法国作家加缪在一封给另一位伟大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十九世纪,我便什么也不是。”当时的加缪还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随后的二十世纪的俄罗斯同样的对世人的生活意义深远。美国的著名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对此进行分析说:“改变我们灵魂的俄罗斯的十九世纪,是散文作家们的一项成就。俄罗斯的二十世纪主要是诗人们的一项成就――但不只是诗歌中的一项成就。”这种说法当然并非绝对,但是至少在我的阅读俄罗斯的生涯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2、在文学背景上来看,首先会联想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太阳普希金,弗兰克所作的传记第五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记录了一起事件:普希金纪念碑的揭幕礼,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揭幕礼上发表了一段讲话,在其中总结了他晚年的世界观。在揭幕礼上,他提到普希金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与标题同名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作品中中其实有一个人物更重要,就是达吉雅娜,达吉雅娜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代表。如果我们要把《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普希金联系起来的话,会看到普希金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说他的小悲剧中有《吝啬的骑士》《石客》,讨论了人僭越的问题,人僭越了一些权力,追求自己本不该有的东西,这个主题带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里。

33、他还有一种超凡的奇特本领,让他的角色脱颖而出。托尔斯泰的作品里我们会觉得空气很稀薄,很难呼吸,那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到风暴自身正在苏醒的生机和自由。

34、这个小说我看得明白:备胎的故事,而且是给备胎的备胎当备胎——男主爱上女主,女主的男神回来了,女主当场扔下男主就扑向男神,只留下男主像根棍子似的插在白夜里……男神一看就是够不着更好的才回来的,是个备胎,女主是备胎的备胎,而男主,悲催啊,备胎的备胎的备胎……牛啊!备胎能当到这个份上,那屁股就算是焊死在冷板凳上了!备胎我见得多了,我身边的哥们就没有不是备胎的,但《白夜》里那么矫情的备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主人公是满脸胡茬的大汉,却有一颗娇柔的少女心,而且倍有文艺范儿,说起话来扭扭捏捏的,想得挺多,心思挺细,乍一看,还以为是女主角的gay蜜。最牛的是这篇小说里的名言警句——女主在男主身边的时间极短就弃他而去,男主抹着眼泪回味幸福,感叹道:

35、以前的各种译本一般没有各个作品的详细题解(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构思、写作和修改过程,以及国内外评论界的反响等)和详细的注释(固然,这两者几乎是国内所有外国文学作品中译本的共同缺陷),不利于我国读者、研究工作者全面而深入地研讨、探索这位思想和创作极其复杂矛盾的大作家,诚为一大憾事。本次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36、“七月初,酷热蒸人,傍晚,有个青年走出自己的斗室——这是他向C胡同的二房东转租的。他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朝K桥方向走去。”

37、这本传记的特殊之处在于,是从多个角度切入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弗兰克不仅仅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史,还做了非常细致的文本分析。一方面弗兰克从作家和它的时代出发,讨论这本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那个时代俄国方方面面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那一章当中,逐章地细读这本书,带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卡拉马佐夫兄弟》。

38、很多人只要一听到这本书,那都会有一种本身的抗拒,认为这是一本那什么书,相信只要稍稍有点文学素养的人,那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它不仅仅只是描写了那个,而且还是一部劝人入世的小说。

39、约瑟夫·弗兰克(JosephFrank,1918—2013)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俱乐部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俄罗斯棱镜:文学与文化随笔》(1990)、《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陀思妥耶夫斯基讲稿》(2020)等。

4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41、那么,在近百年时间里,俄国文学为何出现如此多位世界级大师,形成群星璀璨的局面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2、饥渴吊丝意淫过路女人,最终给备胎的备胎当了备胎——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43、这同样也是俄国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这部小说可能会有一点枯燥,但是只要读进去了,那么一定是会有所收获。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愧是伟大的作家,他对于人性的解析让人叹为观止。

44、俄罗斯文学还来源于东正教的影响,宗教影响一直贯穿于大作家的作品之中,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忍让,谦恭及自我贬抑精神,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忓悔意识,"不以暴力抗邪“等等及以“仁爱"精神拯救世界等,就是具体体现。

45、《鼠洞回忆录》中,纳博科夫用托尔斯泰来打击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是在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写作文的"。他用《安娜·卡列宁》的开篇的早报内容和《鼠洞回忆录》的哲学家追问对比,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结合小说与时事方面做的不够好,时事内容含糊不清,也没有结构上的力量。词句的重复,强迫的语气,百分之一百平庸的词汇,粗俗的肥皂剧口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中的元素。而且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物或许会选择荒谬、愚蠢或有害的东西,比如毁灭和死亡。《白痴》的人物个性只有定义没有证明,一些情节安排仿佛大棒挥舞而非艺术家手指的轻弹。《群魔》就是词语的奔流冲撞,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卡拉马佐夫兄弟》本可以根据斯麦尔佳科夫行凶时所用的烟灰缸来证明德米特里的清白,阿辽沙的情节比之于德米特里的故事来要苍白、黯淡许多,等等。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创造得过于匆忙,没有和谐感,也不经济,而特别非理性的杰作(要想成为杰作)就必须做到和谐、经济"。

46、没有谁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涅克拉索夫《谁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

47、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海军医生与商人女儿的孩子,出生于莫斯科的一家慈幼院,在极端困苦中长大。就像哥尔德斯密斯一样,他并不节俭,不能意识到金钱的价值。他天性和蔼,容易相信别人,对那些利用他的人总是怀抱善意。

48、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涉猎广泛的读者,他沉迷、激赏的不止于荷马、普希金、莎士比亚、席勒和霍夫曼还有十七世纪伟大的法国经典作家;他一辈子都对全球各地的文化保持着热烈的兴趣。

49、《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翁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他的最高文学成就。这部作品本应有上下两部,因作者意外去世,只完成了上部。小说围绕一件震惊全俄的弑父案展开,讲述了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私生子斯乜加科夫与他们的父亲巴甫洛维奇及格露莘卡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老大米嘉荒淫挥霍、沉迷于肉欲,与其道德败坏的父亲巴甫洛维奇争夺同一个情妇格露莘卡;老二伊万陷于“上帝不存在”的逻辑中无法自拔;老三阿廖沙温良、正直,代表着基督式的博爱力量;私生子斯乜加科夫阴冷、残酷,他受伊万的思想所影响,最终杀害了巴甫洛维奇,并嫁祸给老大米嘉。《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太多精彩的段落,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伊万与阿廖沙的对话,伊万的怀疑与痛苦或许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痛苦,“当母亲和唆使猎犬咬死她儿子的仇家拥抱,他们仨齐声含泪高呼‘主啊,你是正确的’时,认识自然便告完成,一切也就明白了。但是症结恰恰在于我不能接受这种和谐。只要我还活在世上,我就要抓紧时间采取措施……”。在“宗教大法官”一节中,陀翁让上帝与魔鬼面对面厮杀,结果上帝落荒而逃。最尊敬的佐西玛长老死后不仅没有神迹,尸体反而迅速发臭,被众人在灵堂所亵渎,这一切都给阿廖沙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佐西玛长老的善、伊柳沙葬礼后阿廖沙在巨石旁的演说构成了陀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都永远不要忘记,当年我们被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感情联结在一起,曾在这里度过多么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在我们向一个可怜的小朋友献爱心的同时,这种感情使我们自己也变得可能比实际上的我们更好……”,“我们一定能复活,一定能彼此相见,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互相讲述经过的事情”。在卡拉马佐夫的世界里,上帝和魔鬼在每一个人身上搏斗厮杀,最后伊万疯了,斯乜加科夫在医院自杀,米嘉拒绝越狱,希望通过被流放以赎罪,尽管他并未弑父。

50、某个人终于想到了上帝,想到了天命和永恒的生命,只是因为他知道,再过不几天,或者再过几个钟头,他就要死了(《白痴》中的希波利特),而在《群魔》中,另一个人建立了整整一套形而上学的体系(尼采的思想已经在这个体系中萌芽),只是由于他要自杀,因为他必须在一刻钟之后杀死自己。听他这样说话的时候,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因为必须自杀才想到了这些,还是因为他想到了这些才必须去死。

51、反映莫斯科地铁第一代建设者风貌的影片《志愿者》(1958年)使乌里扬诺夫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

52、还是看看接地气的吧,我看到目录里有《穷人》,我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果断点开了《穷人》,我想看看十九世纪的毛子怎么个穷法。

53、“所有时代的大众都满意地生活着,与生俱来的温和让他们满足于现有的一切……这些大众既不会有所发现,也不会作奸犯科;其他人则思考和受苦,寻找和发现,斗争和犯错——其他人永远与他们格格不入,永远鄙视他们,同时永远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惬意而劳作着。”美国比较文学学者、翻译家约瑟夫·弗兰克(JosephFrank,1918-2013)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中,对陀氏作品中的人物如此评述道。

54、抽象的思想并不只能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冰冷,它也可以激情满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所有激情和罪行都是辩证法的自然产物。生活对于感受到它的悲哀的人来说才是悲剧。他的角色对此感受很深,这是因为他们思考得深。他们受着无止境的折磨,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虑没有止境。他们敢要,这是因为他们敢想。他们想的主题是什么呢?要而言之,是上帝。他们都“被上帝折磨”。这种不知餍足的宗教渴望是俄罗斯精神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当两个或更多俄罗斯人碰面时他们马上会开始讨论灵魂的不朽。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金句(精选7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