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精选62句)

2023-08-10 09:36:18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1、对于普遍的社会大众来说,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必形象化为神灵。传统的儒家最高的神灵即是天。如前所述,儒家对天神的理解中,人格性并不非常突出。但是天的内涵确实非常明确,即所谓“天道福善而祸淫”,“奖善而惩恶”。由于其人格性不突出,对天神的理解更强调其道理上的意涵,所以儒家的在终极价值方面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即它能包容其他宗教的神灵。只要这些信仰的终极存在者,其在道理的层面与儒家所信仰之天道相通,即一般不会排斥。这大概也是传统中国各种宗教和睦共处,亘古不见宗教战争的文化层面的原因。

2、两千多年以来,复圣颜子备受尊崇,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他十三岁从师修学,十八岁乃成德教。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天下归仁。”

3、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4、(欢迎点击批评:2019年冬读《论语》研究成果) 

5、承前启后:子夏思想对儒家的继承与对法家的启发

6、第三种,即官方倡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若说作为信仰,是一种政治信仰。

7、三是儒家的培士思想。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对士阶层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王权统治,更关系到黎民苍生,士阶层的品行和修养关系到政治清明和国家的稳定,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伦理德德对士的约束和培养在封建社会起到了很好效果,至今某些优秀的思想和原则对现代官吏的培养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应得到发扬和提倡。在儒家看来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的条件和责任就是:一“行己有耻”,二“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两条原则可借鉴性就是对官员的培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要知道礼义廉耻,要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使其符合社会和百姓的需要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清正廉洁,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官吏的培养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对君的不辱使命可以转化为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下的对民的不辱使命,也就是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培养更多的人民公仆。儒家的培士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对儒家培士思想的升华和改造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

8、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9、欧美发达国家在的司法诉讼中,普遍禁止骨肉至亲之间检举揭发。提供证明亲人犯罪的证据无效。 这是为了预防人性泯灭和道德沦丧。

10、   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11、在过去的历史上,儒学之所以占据主流文化思想地位,是因为在不同时代人们总是能从它的源头出发,找到对于社会方向、文明未来、人性进步、人生归宿以及文化价值等等的丰富启迪。我们研究儒学,分析每个时代所有的文明的起源及传承、及思想背景,告诉人们希望在何方,在荒凉的精神世界中发现精神、道德与信仰之本。而王霸之辩从本质上讲虽然是一种政治主张,有着极高的道德价值,但并不妨碍在各方面影响我们的精神追求,道德信念,让我们以更高的要求来实现我们个人以价值。

12、天命本是超越的、客观而真实存在的。但是儒家因逐渐弱化了上天的人格神意味,而将天命更多的理解为创生性的本体,所以对天命之理解不能通过宗教似的神谕或神启,而必须求之于道德实践中不断把握到的道德必然性要求。故而,在这个的层面上最终体会到作为本体的天命,实际即内在于我的生命,并作为生命存在之价值根据。此即所谓即内在即超越之义。(10)所谓即内在即超越,即是说超越的本体不外在于人的生命存在本身。人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不是通过向外做理智的认识,也不注重向外做情感上的呼救和对神灵的祈祷,(11)而是强调通过道德实践工夫和礼乐文化的教养而不断在生命中呈现本体的意义。

13、 (11)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第86页。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14、让,是谦让、谦逊,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为政,这就是一种让。

15、综上,我们说,儒学实际上是一套健全的信仰机制。以上,偏重于从儒学之义理的层面谈儒学所以符合信仰的含义。并且,在传统社会,儒学一直都是儒家知识分子下学上达,尽性成德的安身立命之道。就其对于社会大众的意义来说,传统儒学实际上一直充当维系民众信仰的精神家园的作用。并且对儒学的信仰实际也构成了传统中国人信仰观念的核心精神。

16、在当今社会里,尊师重教、事师如父和从一而终的美德正渐行渐远,我们所缺乏的正是颜子的“三盈三虚,唯渊不去”的操守与品格。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高贵的道德精神。

17、孟子说: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这是王道与霸道的分别所在。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  

18、(土生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19、现如今,儒家思想依然是许多中国社会民众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这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以及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20、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21、荀子之后,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统一了天下,儒家的思想在当时显得更不适用,是以儒家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得儒家学派遭到极大地创伤,大量经典被焚毁,儒家士子们更是战战兢兢,儒学为此陷入低谷。秦后的西汉初,汉武帝为了达到“大一统”的目的,开始重用儒学。儒家因而一跃成为举国最为显耀的学派。秦后的儒学在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官方哲学。是以有“官场市井、诸人莫不言儒”的局面。

22、颜子注重自身修养,仁爱诚信,虚心好学,德行出众,无论孔子还是同门弟子,大家对颜回的抱负与志向、操守与德行都是交口称赞的。他长期践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在同门学子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23、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

24、 格物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人。了解谁?先从了解自己开始,格物的最低层面是了解自己,其次是了解他人,然后才是了解事物。在这个基础上,你对格物进行更深层的修炼的话,是了解人性、了解人类社会。简单的说,前三个层面你了解的是个体的人,你打交道的个体的人、活生生的人,后两个层面你了解的是群体的人、大写的人。

25、恭,有貌思恭(《季氏》),居处恭(《子路》),其行已也恭(《公冶长》),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恭则不侮(《阳货》)。

26、(欢迎点击批评:2020年冬读《论语》研究成果)

27、传统美德.对克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背信毁约、尔虞我诈、欠债赖账等道德败坏、经济无序现象.更显出了积极意义。

28、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传到欧洲后,才有了批判基督教的欧洲文艺复兴。若无孔子,欧洲万古如长夜。

29、易中天先生也认为“信仰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的坚定不移的相信”,而“汉民族的文明特点是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看似多信仰,实际就是无信仰,他常常把无宗教和无信仰并称。(2)不难看出,他们的立场和西方学者多有一致之处,即唯独类似于耶教的这种宗教信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依此信仰的含义,判定中国人没有信仰,亦并不奇怪。在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信仰观念,已经受西方宗教的影响而导致了思维定式。他们的判断确多有不能令人心服之处。信仰是一个文化系统中最终的价值依托。若没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则根本不能成就有传统、有谱系的文化。

30、“和气生财”,诚信生财与孔子思想中对人际关系的阐述也是一脉相承的。经济关系体现在人际交往之中,只有践行儒家之道,一团和气、诚实信用,使儒商大放异彩,这种社会信用经济得以构建起来,我国的经济才会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才能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31、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2、对于社会来说,其化民成俗,也不仅仅是改良一时的社会风气,而是必须找到安顿和安排日常生活的常轨。儒学作为一种教化的哲学,其根本关切不在成立一套知识理论形式的道理,知识理论无法从根本上安顿人生价值。作为人生价值最后之安顿之所的必需是信仰。因此,儒学之教化,必然要达乎信仰的层次。要理解儒学的信仰意义,必须思考信仰本身的含义。

33、要把握儒家信仰的核心义理,最精要者莫过于《中庸》的纲领。《中庸》开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毫无疑问,天命是终极的价值依托。“天命之为性”,性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此理非生命结构之理,而是人之所谓为人的价值根据)。天命之谓性,即是在人的命运之中,逐渐体会到天所赋予人的道德使命才是人生命的根据。率,即循也。自觉其“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循而行之,即表现为一些普遍的价值规范,所谓三达德(知仁庸)、五达道(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者即是。

3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其具体意义如下:

35、显然,信仰的这四个层面是内在统一的。具备这四个方面的意涵,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就个人来说,才可以说找到了最终的安身立命之所。对于一个民族或社会来说,才能作为最后的价值和最稳固可靠的价值秩序的依托。

36、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37、一是帝王把体现孝心的举动政治化,强化了关于孝的要求。

38、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39、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再次,儒学提供给人一套伦理规范和行为原则,这是显然之事。对于超越者的体认并非仅仅是内心体验之事,必要在实践层面见诸行动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原则性规范。在儒家即是五伦之道。《易传·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父子、君臣,这是儒家所言五伦之中最为核心的三伦。儒家认为五伦关系乃是本于终极的天道秩序。

41、二是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国家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一个不统一的国家很难发展进步,即使在封建社会,统一不仅是君王的的理想,同样也是在小农社会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共同期待。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孔子坚决维护在君主专制之下的集权政治,坚决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经济上的发展,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保障,儒家学说的弘扬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一种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国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而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纵观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这就印证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其国家一统、民泰国安始终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所鼓吹的政治大一统本质上乃是专制主义的政治统也可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但国家一统的观念是没有错的,至今在主权国家中仍旧是一种至高准则。大一统学说对于维护国家之统一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张在当今社会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中国现时期的外交政策都可溯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儒家文化的这种思想对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的暂时分裂或分离会实现统和谐与发展的国际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争端和历史延续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宝岛台湾也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42、子贡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家语·弟子行》)

43、《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吼吟”(赵歧《孟子题辞》),在当今并没有失去它原有的价值。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还是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上,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意义。“生生和谐”的人类世界正是我们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把握和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儒家哲学中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论语》更是我们传承儒家的一条途径,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我们还要批判的继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孔夫子的思想光辉照耀当今我们这个时代,让古代优秀的文化部不随着历史的足迹而尘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44、 “仁”不仅仅代表着孔子对一个人内心修养所应达到的程度的理解,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所谓“仁者”,是指个人修养要本着自己内心真与善行事,所谓“爱人”,则是要用一种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这是一种博爱,是一种从内心深处自发上涌的天然之爱。儒家思想中的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出来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十大重要原则:恭、敬、正、宽、忠、信、俭、惠、让、敏。

45、简言之,若说传统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往往是西方人的偏见,因为他们往往是站在耶教信仰的立场来评价中国文化。在传统社会,构成社会信仰的主要因素就是儒学。儒学作为信仰的含义和教化机制与西方宗教信仰不同,所以,长期以来,作为信仰的儒学被忽视了。因此,若仅仅就传统中国而言,说中国人是以儒学为信仰,这是成立的。

46、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47、由上可知,无论是闵子骞表现的孝,还是儒家提倡的“孝”都不是单一死板的,孝是具有联系性、群体性的,孝的本质也是合乎人性的。但从“孝”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本质慢慢发生变异,其概念也逐渐变味成单向输出的强迫性限制,很多时候被用作道德绑架的工具,使人感到束缚与压迫。譬如父母要求孩子当律师,而孩子却想坚持所爱选择做教师,便有人拿此做文章说孩子对父母不孝,不能遵从他们的意见。《论语》中孟懿子问“孝”时孔子的回答是“无违”,现今有些把这句话理解成不违抗父母的意愿、要求,认为其强调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由此把“孝”曲解为压制创新、阻碍发展的“障碍物”,因而他们对提倡孝道的人不屑一顾。

48、所以,当后世帝皇很高兴地起用儒家之后,儒学理论越走越偏,公认不好的“裹脚”与八股文就不多说了,儒家伦理思想仅仅被统治者用作统治手段,而不要求自己。

49、《论语》中对于个人与人际关系的论述表现了早期哲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孔子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会有利于构建一种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平共处等深刻的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交往原则。创建团结、友爱的氛围,人与人之间诚恳以待、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论语》中《学而》、《公冶长》、《卫灵公》、《子路》、《里仁》、《颜渊》等篇中的有关人际交往的经典语录值得我们记取,并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之中。

50、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51、(3)曾振宇.儒家孝论的发生及其变异(J).文史哲,2002,(6):47-54

52、《吕氏春秋·孝行》中,还有曾子之言:“父母全之,子弗敢缺。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肢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53、(4)李景林:《教化的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54、复圣颜子毕生践行的“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无伐善,无施劳”以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等等无不完美展现出了圣人之学、圣人之思、圣人之品和圣人之行,其高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后世竞相膜拜的至高的“圣学典范”。

55、第信仰必须给出一套解释生活的理论和安顿日常生活的仪轨。这是从信仰的社会功能来谈信仰的内涵。信仰与迷信不同。所有的信仰都不能是盲目信从。信仰与理性并不矛盾,相反,信仰必须建基于一定的理性思考之上,否则就是迷信。因此,信仰必须提供一套解释生活的道理。道理肯定是建立于理性之上。但是,这套道理的核心价值却又超出了理性思考的范围,而必归于信从。同时,信仰要实现其安顿日常生活的作用,必须有一套历史传承之中的仪轨。通过这套作用于日常生活的仪轨,信仰的价值理念才能与社会生活发生直接的关联和作用。

56、贺麟先生在四十年代重新考察儒家的五伦关系,阐明其中的绝对性意义,为理解此义作出了重要贡献。(16)此外,关于儒学作为信仰关联于社会生活的载体的问题,对当下的儒学复兴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如前所述,在传统社会,儒学并无独立与日常生活之外的教化机制,儒学以普遍的社会生活本身为载体。这种信仰的模式也有缺陷,即如果遇到社会转型,旧的社会体制解体,儒学的教化就失去了托身之所,现代学者所谓儒学的“博物馆化”(列文森)、“游魂化”(余英时)都表达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困境。

57、三:儒家“孝”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延续儒家孝道文化

58、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里可以看出颜子以舜为榜样,毕生践行“圣人之道”。

59、我国实现现代化,是走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需要有物质文明建设,也需要有精神文明建设。

60、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同时塑造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品质。“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61、首先,从学理的层面说,必须重视和重建儒学的形上学,伦理学,教育学和政治学。现代的儒学必须重视形而上学的建设。必须重现把道的超越性建立起来,有此超越之道提着,世俗价值才有方向,不会导致普遍的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传统儒家的伦理学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家庭伦理。世界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像我们这样重视家庭生活。在传统中国,家不仅仅是一个血缘情感的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生产的单位,还是文化教养的天然组织。虽然百年来儒家家庭伦理情结受到冲击最多,但依然普遍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心理结构”(李泽厚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精选5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