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拼音版(精选59句)
诸葛亮诫子书拼音版
1、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诫子书拼音版)。
2、险躁( zào ) 遂成( suì ) 穷庐( lú )
3、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4、俭以养德 读音:jiǎn yǐ yǎng dé。 释义: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处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6、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7、(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9、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10、擎宇(不喜欢上面的哪个还可以选这个,意思相同)
11、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2、《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切忌怠惰险躁。阅读时,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等文言语法知识;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仔细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13、C.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盛况。
14、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淡泊( bó ) 淫慢( yín )
17、硬笔书法进阶教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强化训练
18、(1)《诫子书》选自__《诸葛亮集》__,是诸葛亮__54__岁时写给他__8__岁儿子__诸葛瞻__的一封书信。
19、(解析)D项,枯:枯萎;A项,行:举止行动/运行;B项,年:年纪/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C项,时:时光/当时。
20、间架结构,共60页(含封面),46种结构+4首古诗实用训练
21、他认为,克制情欲,去除俗念,抛开琐务困扰,过一种物质和心灵的俭约生活,才能有所作为,奋发成才。
22、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23、繁体字楷书《孝经》——儿童启蒙经典(有译文)
24、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25、③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26、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别称,如:
2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8、(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9、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30、(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
31、《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32、例句: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33、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34、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5、珂玥(珂是古代象白玉一样的美石,玥是传说中的神秘佛珠。代表吉祥的意思。)
36、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5)
37、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38、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39、(1)静以修身__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__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41、(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43、(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44、《每日打卡》,38个基本笔画+70个偏旁部首+10种独体字+16种结构
45、本文应是蜀汉十二年(元234),诸葛亮晚年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禅的信。诸葛亮把一生献给了祖国。他为了蜀汉国家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不顾儿子的教育,所以写了这封信警告朱各展。
46、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有所作为。
47、③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48、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9、(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是:夫/君子之行。
50、世人皆知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却不知孔明更是伟大的教育家。《诫子书》、《诫外甥书》便是其为儿子与外甥写的家书,里面蕴含着深刻的至理名言和人生道理,然而可惜这两本家书并未太广为流传,在此国学同修汇特别编辑出来以飨读者,并与君共勉!
51、D.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即家信。
5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要静心,才干需要学习来养成。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志向就没有学习的方向。
53、(解析)A项和例句,之:结构助词,的;B项,之:代词,代“元方”;C项,之:代词,代学问;D项,之:代词,指前面所学的知识。
54、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55、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56、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57、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5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