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简短(精选63句)

2023-08-07 10:20:37

孟子的故事简短

1、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2、这种语气,当然不是真的问你喜不喜欢,而是包含了许多近于令人难堪的意思。假如是现在你我遇到这种场面,可能掉头就走。(孟子的故事简短)。

3、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侮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浩然之气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

4、对于育儿,孟母不是高高在上,也是人,不是神。孟母也会随口一说,猪肉给你吃,这非常正常。

5、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上反省,自己做了哪些选择,让关系破坏。夫妻矛盾,亲子对抗,婆媳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6、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7、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8、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9、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0、   鸣鼓而攻之,指大张旗鼓地讨伐。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不久,孟子便离开宋国到了鲁国。这时候正是鲁平公(约于公元前322年至前302年在位)将要使孟子的弟子乐正子为政。

12、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13、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14、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15、   是什么事情让孔夫子如此生气呢?快来听听鸣鼓而攻之这个故事吧!

16、寓言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作喻,说明道理,作为喻体的故事则可以独立成篇。寓言寓道理于故事之中,含蓄委婉,给人以启迪和诱导,是一种善意的规劝。寓言使用灵活,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说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孟子的故事简短)。

17、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18、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

19、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20、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21、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2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3、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24、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25、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26、在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两个史实阐明的为政原则,可以说是大家都明白的普通常识,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其实里面蕴含的内容远不止这些。

27、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自此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

28、“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流传较少的是“忧齐”,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迁”“断机”,最有噱头的是“杀豚”“休妻”。我们先解读一下“杀豚”“休妻”这两个故事。 

29、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30、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31、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传说孟子少年时极其好学,见到什么都跑过去学习一番。一开始的时候,孟母和孟子居住的地方有一块墓地,此地经常有人举办丧失,于是孟子经常跑过去跟着办丧的人学习。孟母一看,感叹这里不是该居住的地方,连忙搬走。

3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指没有直接给予物质,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种信念。

33、西汉已经确立五个“孟母教子”故事的基本形态,但有意味的是,这五个故事从来没有在某种特别有影响的历史文献当中(甚至包括《三迁志》)集体出过场。唯一把它们全部讲上一遍的,可能是明代陈士元写的《孟子杂记》。《孟子杂记》卷一“孟母”条以及紧接的“孟妻”条,算是把这五个故事完整地放在了一块。这一现象让我们更加觉得:“孟母教子”故事的传承,在本质意义上,不是依靠文字记载,而是依靠实实在在的言传身教。从文字记载的角度考察“孟母教子”故事,只是做学问的方式。“孟母教子”真实的内涵在于言传身教,真正的精神在于不言之教。

34、梁惠王向孟子请教治国道理,他问孟子为什么他用粮食救济了邻国受饥荒的百姓,百姓还是不到魏国来?我们知道,在古代,没有机械,没有石油,所有的劳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加之时不时地战争,人口一直紧缺,各国的国君都在努力增加本国的人口。

35、西汉就有了这五个故事,但它们的生成经历了一个过程。西汉初期,韩婴的《韩诗外传》讲了三个故事,依次为“断机”“杀豚”“休妻”。西汉末年,刘向的《列女传》讲了四个故事,依次为“三迁”“断机”“休妻”“忧齐”。说是四个,实际是去掉了“杀豚”,保留了“断机”“休妻”,新增了“三迁”“忧齐”。西汉总共形成了五个“孟母教子”的故事。

36、    夜以继日,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在《孟子·离娄下》中也提到:"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7、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38、他们来到城里安了新家,母亲觉得有了新家孟子就可以安心读书了。一次,孟子看到对面有卖鲜肉的,于是和同伴在家里拿着萝卜也学叫卖,母亲看后又决定搬家了。这次他们走了很久都没安定下来,母亲告诉孟子,虽然他爱模仿,可是应该懂得更重要的本领做更重要的事。他们走过一个村庄,母亲听到了读书声,就决定留下来安家。母子天天跑到家里附近的学堂去,先生也知道,母亲就去请先生收孟子为徒,先生答应了。

39、话还得说回来,“孟母教子”之所以能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根本原因是它所表达的道理虽然“卑之,毋甚高论”,但却“放诸四海而皆准”。言外之意,它与文字记载是否多、是否深刻的关系不是很大,更不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判词、戏曲,还是历代文人写的墓志铭、神道碑,诸如此类的文字记载都只是表象的。真正能让孟母深入人心的东西,不是文字记载,而是心心相印的人心本身。唯其如此,人们相信“孟母教子”不只是几个故事,而是跟自身生命密切相关的传统。只有生活在这种传统当中,人们才能把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那种血脉关联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40、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41、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传说,他曾在金陵安乐寺里画过四条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是活灵活现,就连一片鳞一只爪都非常传神,但美中不足的是,画上的四条龙都没有眼睛。

42、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43、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

44、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45、   叔齐见让国不成,干脆国君不做了,跟着哥哥一起逃吧。逃到哪去呢?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不错,善养老人,于是投奔姬昌去吧。他们到了西岐,正赶上文王去世,武王带着部队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一听,这哪行?跑到路边拉着武王的马缰绳说,父亲死了还没有下葬,就发动战争,这能算是孝吗?作为臣子讨伐君主,这能算是仁吗?武王灭商以后,他们不食周粟,采薇而歌,饿死在首阳山上。

46、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47、这段文章,如果以现代的视角,字面上去读,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48、当我们自己没做到,我们却要求孩子,孩子怎么可能听我们呢?当我们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却要孩子好好说话,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49、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

50、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51、我们要知道,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庞大的园林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所以孟子当时提出这两个史实来,就等于建议梁惠王实施我们现代的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

52、孟子在《离娄下》篇中,描写了齐人外出乞食于祭者吃剩的残羹冷炙,回家隐瞒实情却向妻妾夸耀“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并“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孟子创造的这个著名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讥讽了所谓的“富贵利达者”的虚伪狡诈及其形成的恶劣社会风气。故事结尾,孟子卒章显志:“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也就是说,那些追求富贵利达之徒,背地里蝇营狗苟,丑态百出,而在人前又百般炫耀,自以为体面,妻妾们知道真相后也会为有这样的夫君而无地自容。孟子用这个寓言故事既说明了弄虚作假之徒相当普遍,又说明了这些人导致了尔虞我诈的社会不正之风。这个故事又以自身完整的情节,成为一篇离开本体可以独自成篇的寓言。

53、孟母知道以后对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

54、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55、我们若想让孩子爱学习,我们自己先爱学习,我们若想让孩子不吃零食,不看电视,我们自己先做到。

56、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57、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58、孟子在行文谈话中,以讲故事的方式,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实际是以这些历史人物或民间人物作比,表述一定的道理,以资人们学习和借鉴。

59、孟子特别孝顺眼看这一批布要毁了,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

60、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甚至觉得与乡下人相处,就好比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坐在泥沼、炭灰上一样。“涂”是泥巴。“炭”是灰,都是不洁之物。

61、育儿的过程是观察孩子的过程,从观察中才能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62、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宽容作文600字议论文(精选4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