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精选61句)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
1、(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2、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4、(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7、(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8、(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9、(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10、(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11、(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3、(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6、(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7、(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18、(译文):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19、(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20、诲人不倦:诲:辅导。教人时不嫌委顿。形容辅导特别耐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22、(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匆匆》一诗里开头的几句。古往今来,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南宋儒学家朱熹在《劝学》中也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其实,这种感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里就出现了。
25、(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6、各不相谋: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27、(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28、(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29、(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0、(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31、(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32、(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3、(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4、(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35、(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36、(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7、(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38、(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40、(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41、(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42、(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43、(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44、(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45、(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46、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47、(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9、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0、(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51、(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52、(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3、“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现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论语中的成语不耻下问
54、(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5、(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56、(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57、 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8、(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59、(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60、(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