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弟子规全文(精选34句)
朗诵弟子规全文
1、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2、(jiànrénwù,jínèixǐng,yǒuzégǎi,wújiājǐng。)
3、(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孝经》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朗诵弟子规全文)。
4、我是八年级五班的王鹤飞,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弟子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妈妈说过,爸爸说过,老师也说过,可我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我对这句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方圆,什么才是真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朗诵弟子规全文)。
5、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犯了错还刻意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罪加一等了。
6、《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7、(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8、《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9、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现解: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1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人犯错甚至是犯罪。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朋好友都是非常着急,都希望他(她)能够尽快痛改前非,回归正途。这句话也就很真切的反映了亲人们的期盼与希冀。
12、第二:考查基本功语速恰当、内容熟练,必须脱稿(1分)语音准确、声音洪亮(1分)表达自然流畅、富有感情(1分)节奏优美、诵读时间符合要求(1分)
13、(解释)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14、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5、(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16、书本应该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阅读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要离开,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17、(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18、是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的大致意思是如果有朋友或别人找你帮忙,当感觉事情自己并不好把控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的给人许下承诺,一旦许下承诺,在无法完成的时候,自己便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19、(解释)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20、(解释)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21、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22、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23、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24、近日,父亲让我仔细研读他买的一本《弟子规》,看下封面--儿童启蒙书籍,第一感觉晕倒!怎么让我看这么无聊的书。
25、对于孩子以后学习语文,背诵和理解唐诗宋词有一定的帮助。
26、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27、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28、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29、(解释)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如堂兄姐、表兄姐,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30、(溺)在此读niào,通“尿”,指小便;不读nì。
31、以上三篇回答文章集中说明类似情况的对策,希望对你有帮助。
32、(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现解: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33、(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