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经历(精选63句)
徐志摩的爱情经历
1、生于封建家庭,却不甘于接受封建婚姻的安排,虽极力抗争,但家中独子的身份由不得他想要的真正的爱。
2、1927年春,参与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3、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柔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很难见到夫妻多年还能够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即使恋爱炙热如徐志摩陆小曼,婚后一语不合也烟枪砸脸。
4、剑桥,其实就是徐志摩那首名诗《再别康桥》里的康桥。
5、陆小曼很快花光了父亲留下的钱财,并且徐志摩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留下积蓄,因为两人早就负债累累。所以后来陆小曼生活越来越拮据,她的钱已经维持不了她的生活,更要命的是她还吸食鸦片,就是在这个时候翁瑞午渗透到了他的生命中。简单介绍下翁瑞午,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推拿医生,又是一位画家,收藏家。
6、其实婚后,徐志摩对陆小曼也是极好的,他尽量放下自己各种以前的少爷架子,满足着陆小曼的欲求无度。而陆小曼实际上除了对生活方面有精致的追求,她本身还抽鸦片。(徐志摩的爱情经历)。
7、翁瑞午是颇有名气的推拿医生,当时整天来对陆小曼按摩,两人一来二往就有了感情。
8、此时的徐志摩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要求妻子张幼仪来英国陪读,我们思量思想单纯的徐志摩决不是阴谋家,他想的一定不是想跟张幼仪如何摆脱父母亲的干扰更方便离婚,他想的一定是想尽可能地维持这桩包办的婚姻,他想跟张幼仪长久地过下去。
9、在这种情况下,张幼仪只好给远在美国的儿子阿欢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相对于困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儒学名教的张君劢,阿欢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价值观。他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徐志摩的爱情经历)。
10、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轰动当时的婚礼,在被他的老师梁启超当众训斥,骂的狗血淋头之后,徐志摩终于掀开了陆小曼的红盖头。
11、即便如此,徐志摩仍不顾一切的追求着,他承认:“求不得苦,但是不求更苦!”
12、为生活所迫、奔波于三地的徐志摩,在与陆小曼争吵之后,展着机翼,把生命回报给碧海蓝天。
13、1920年9月,徐志摩离开美国前往英国,于同年10月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口气注册了6门课的徐志摩,随后却陷入对16岁少女林徽因如痴如醉的追求中。
14、1931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2月,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8月,诗集《猛虎集》出版。
15、陆小曼与徐志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同样有着对爱情的共同追求。陆小曼的丈夫可以说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丈夫王赓,作为婚姻的角色,无疑也是最称职的了。这从他同意离婚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个年代,肯放另有所爱的妻子出去的男人并不多见。
16、“真爱不是罪恶,在必要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
17、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头天晚上跟陆小曼吵过架的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18、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与朋友王赓之妻陆小曼在交际场相识。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热恋之时,写下了《爱眉小札》。浓烈炽热的文字,吐露着缠绵深情。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后来,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19、《我有一个恋爱》、《翡冷翠的一夜》等等,都是写给陆小曼的,更何况,最终集合出来的名叫《爱眉小札》的小册子,真的甜得让人心醉。
20、这在当时是一种上流社会的时尚。徐志摩也都尽量满足她。但是说起最爱,那就说说徐志摩的死因吧。
21、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22、这无疑就对张爱玲是个伤害,可是张爱玲舔舔伤口,为了所谓的爱情!不顾一切,激情过后,却是飞蛾扑火!几近燃烧殆尽!还好,她在写作里寻找?!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和小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够窥探到人生的多舛多患!是那么的悲怆!
23、直到遇见那个性灵想通的林徽因,徐志毫不犹豫的决定把自己的人生服从于爱情,他有的只是爱,他只是为爱而活。
24、此时的徐志摩还是力求想要改造张幼仪,请教师学英文,带她去法国买服饰……他想要拉近两人的距离,那怕很远。
25、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26、但读罢硕士的徐志摩终于发现,自己跟张幼仪,越来越远了,这桩婚姻,即便没有其他因素,也终将走向破碎。
27、 不仅复旦大学对陆德明事件十分痛心,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大众对这件事都十分痛心!由于在戒淫的问题上,陆德明放纵了自己,以至身败名裂。这位47岁的教授,是经济学院的博士导师,是上海市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他享受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被称为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然而如今名誉扫地!不仅令学校师生痛心,更令家庭妻子儿女痛心,倘若双亲还在,更令父母伤心落泪。且陆德明是在复旦大学读完学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是国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此事件发生,他岂不是深深辜负祖国的培养?
28、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去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飞机在途中失事,徐志摩遇难。
29、但爱情很丰满,生活很骨感!陆小曼家里没钱,自己又是大手大脚的小姐花费,徐志摩家里断了经济上的支持,有钱也不给徐志摩。于是,徐志摩兼了好几个大学的课,写了更多的诗歌,挣了更多的课时费和稿费,但仍不能满足陆小曼的花销。
30、1928年2月,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0日,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
31、要论关系,其实王赓和徐志摩师出同门,称得上是故友,因而王赓前往哈尔滨时,理所当然将自己珍爱的妻子托付给了徐志摩,可徐志摩干了件什么事呢?他写信给陆小曼,
32、俗语有言“文如其人”,诗歌和情感生活或许真正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徐志摩也难逃这一判定。在教书过程中,他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教学中,反倒显得有点不安分,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最后让人记住的是他“不安分”的成就,而忘了他真正在讲台上的付出。
33、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34、1915年夏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10月29日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
35、林徽因是徐志摩的初恋,已经有了两岁孩子的诗人,竟然才遇到自己的初恋!调皮的命运给诗人开了那个时代很多人都要遭遇的玩笑。
36、所以在最初,徐志摩和陆小曼恩爱两不疑的,即便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婚礼上遭由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痛骂。
37、张幼仪初到欧洲,和徐志摩在伦敦住了一段时间。徐志摩由于荒废学业和兴趣转移,在英国朋友狄更生的帮助下,从伦敦大学转到康桥(近建桥)大学,夫妻二人因此搬到离大学6英里的小镇沙士顿。
38、张幼仪对待徐志摩的父母依然很尊敬,但是这种尊敬不是因为对徐志摩还有感情,只是基于儿子与公婆的血缘关系,对于徐志摩她只当一个路人。在她晚年的时候,选择到美国定居并且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苏纪之,在死后她的墓碑上只写着“苏张幼仪”,对于徐志摩她只当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彻底的放下了。
39、这两个人的感情,用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可以说明,那就是《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40、说实在话,情感有时候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素洁典雅;有时候是冬夜里的一盏灯火,温暖人心;有时候却是大海中的暗礁,毁灭人生航船。
41、多情的徐志摩与凌叔华也有着情感的纠葛。徐志摩的“八宝箱”曾两次寄存于凌叔华。第一次就是1925年徐志摩外出旅行那一次,当时他与陆小曼的恋情引来满城风雨,徐志摩打算去欧洲避避风头。行前要将装有日记文稿和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的小提箱、即所谓“八宝箱”交予自己最信赖的人保管。因当时陆小曼处境同样不好,而且箱内有“不宜陆小曼看”的东西,于是便交到了凌叔华手中。据凌叔华证实,那里面有不少牵涉是非处,其中也有一些陆小曼批评林徽因的话语,也有关于胡适和张歆海的闲话。除了陆小曼的这两本日记和徐志摩1925年由欧洲返国、坐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国时写的几篇稿件之外,“八宝箱”里新添的什物还有徐志摩写于1925年和1926年间的两本日记及他两次欧游期间写给陆小曼的大量情书——大部分是英文的,文笔极其优美。
42、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当天来访。张幼仪误以为是徐志摩喜欢上的人,事实上那个女孩是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27岁的袁昌英。
43、1922年,徐志摩发表《康桥再会吧》,凭借独白式的抒情与优美繁复的意象在文坛崭露头角,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就开始竭力邀请这位“留学高材生”前来演讲。这段时间内,他的演讲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在北师大附属中学所作的《诗人与诗》的报告。这篇报告里,徐志摩提出“诗人不能兼作数学家”,引发当时“算学与诗人”的长期争论。长达两年时间,徐志摩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提高他的名声。一年以后,他创办新月社。1924年,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教授。
44、(泰戈尔来华,林徽因与徐志摩陪同,金童玉女,右一为徐,右二为林)
45、远远从中国来的一艘轮船载来了张幼仪,她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满脸沮丧的丈夫徐志摩,徐志摩不高兴的原因很明显,这个不远万里,波涛而来的妻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乡下土包子。
46、梁启超作为他俩的证婚人,并不太看好他俩的婚姻。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47、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微因作为接受过外国优秀文化的新新女性,在国内文化格局变化之时,经常参加由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文学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经演绎《齐德拉》这部泰戈尔的歌剧的主角齐德拉公主,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了观众,在当时的文艺界给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林微因曾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走过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对中国的一些古建筑物进行了考察和测绘,更是让世界对古建筑物的得到了更多的认识。 林微因在文学这一领域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她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在文学界得到了广大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认同。被当时30年代的人们称为“一代才女”。 她的爱情之路是历经坎坷的,她的一生中有三个爱她的男人,一个是伴她一生的梁思成,一个是等她一生的金岳霖,一个是为她终生不娶的徐志摩。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让后人都对这位女子议论纷纷。
48、“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倾全力奋斗,并不求免之苦痛,我只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49、 我们在《残蚀的理性》这个记录片中,真实地看到,许多美国妇女因人工流产而带来严重身心创伤,影响了她们这一生幸福。其中一位妇女堕胎以后,大出血,子宫穿孔,如果再怀孕,将会有生命的危险。而且更糟的是她每天必须要挂著一个人工的肛门排泄袋,她很怕在人群中逗留,怕别人听到她无法控制的排泄声。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痛苦地说:‘如果我早知这样,我一定不会做这种事了,可是当初没有人告诉我啊!’
50、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51、经济学家徐志摩因为林徽因,变成了诗人徐志摩,这是徐志摩一生的归宿!
52、第一个呢,当然是徐志摩的第一夫人,也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
53、我爱我在!至于是在天堂,或是在地狱,我不能怨!
54、1920年,徐志摩来到了影响了他一生的那所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55、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改前非,她开始怀念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相爱至深。
56、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57、婚姻并非只是纯粹的爱,日常的生活划开了一刀爱的伤口。
58、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59、翻看徐志摩的资料,能够发现有不少中国文坛的翘楚出自他门下,或者曾经受他点拨。这些人分散北京、上海,但与徐志摩都或多或少有过交集。
60、24岁,徐志摩遇见了他生命中“灵魂之伴侣”,那一年,“才女”林徽因才刚刚17岁,情窦初开。二人互相吸引。
61、作为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又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62、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当时是父母包办的。张幼仪的祖父为清朝知府,父亲张润是上海市宝山县巨富。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1912年,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在江苏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