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经典佛经(精选59句)

2023-04-25 08:59:24

禅宗经典佛经

1、东坡答道:“姓秤,称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禅宗经典佛经)。

2、就是说,你这个人在世界上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今天心中想着这件事情是好事。

3、普明禅师《牧牛图颂》之内核与佛祖即悟即行之深心一致。其中,牛者,心也;牧童者,参修人也;牧牛者,治心也。可见,佛门弟子断执调心,正如图中牧童之牧牛,历经十阶,积功而升,前为后后,后因前前,而渐明、渐胜、渐圆,如《楞严经》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4、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怀疑了。”

5、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供一般在家信佛、学佛的人学习、读诵的书。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探索,并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学佛要典》、《佛教圣经》等书的问世,都在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

6、(临济义玄)“见径山,径山方举头,师便喝;径山拟开口,师拂袖便行。”

7、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8、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9、但修习佛法不仅仅只有这一条路径,还有“教外别传”,即实践性宗派通过“心传”的方式来努力达到“宗通”的境界。

10、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11、一切皆为虚幻。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2、直到听闻佛陀即将入灭,才匆匆归来,继而做了最为重大的结集经典的决定,才有经典的流传后世,所以这位大迦叶尊者,也是每一位喜爱佛经的读者们需要深深地感恩的人。

13、此外,在现存的佛经中,几乎肯定没有“如来佛祖的原始词”。

14、虽然心不动,人不动,但荆棘在动啊,它在不停的生长。它强任它强,明月照大江。它横任它横,清风拂山岗。正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我心在动。我心不动,则荆棘亦不动。

15、一日,厨房的蒸汽中忽然显现出文殊菩萨的形象,文喜举起勺子便打,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岂能乱我心。”

16、诸佛诸祖皆依二谛而说法,第一义谛中,无一切作,不依傍而解脱,即照而独;俗谛中,万作繁兴,有依傍而解脱,即独而照。体用分惟是一心,用即体之用,体即用之体,如达摩之“理入与事入”。由体而言,文殊即观音,黄花即翠竹,不同而同;由用而言,文殊即文殊,观音即观音,黄花即黄花,翠竹即翠竹,同而不同。不可错认文殊观音,不可混淆黄花翠竹,如《金刚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7、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代一行得两宗真传,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密宗上师亲自灌顶,亲自授三昧耶戒,并且持戒不严明没达到标准,传授不能互相传习及显示者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主要经典依据《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经》。

18、《心经》通常被认为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2004)认为作者为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19、众所周知,禅宗思想最大的特色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思想反映在文学上几乎就是老庄所谓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另一种说法,禅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讲求简单,摒弃了繁琐的形式,得到成佛的途径不是苦修而在于“悟”,其实文学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呢。

20、伪山灵佑问仰山慧寂:“《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回答说:“总是魔说。”如果把佛经持着为佛法本身,本身就是着了魔,为魔所蒙蔽,所以《古尊宿语录》中说:“只如今作佛见,作佛解,但有所见所求所著,尽是戏论之类,亦名粗言,亦名死语。”《景德传灯录》中记义玄“因半夏上黄檗山,见和尚看经。曰:我将谓是个人,元来是唵黑豆老和尚。”

21、僧答道:“盐。”并反问道:“你叫作什么?”

22、禅师笑着答道:“不可思,不可议,所以说不可思议。”

23、神秀不忘,惠能无住。神秀心里总有个“尘埃”的影子,所以一直在“拂拭”,而惠能心里没有尘埃,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所以无处惹尘埃。

24、禅师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得上来,任凭随便坐。若答不上来,要输你腰上系的那副玉带。敢吗?”

25、云栖禅师曾为此颂作《牧牛图颂序》,有言:“其为图也,象显而意深;其为颂也,言近而旨远。”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的出世宗旨为禅门典型的自立立人,但其对后世的意义却不仅局限于佛门禅苑,后之诗学、画作、雕塑等,都深受其影响。

26、图中“心牛”白已胜黑,善已胜恶,净已赢染,前非已淡,后过难成,随地不长恶芽,随处碧云芳草,牧童即可“归去不须牵”,孩儿不使坏,何须打屁股,这就是不修而修的基础前提,否则,善根未深,德树未成,忍力未就,得的倒是“般若丛林岁岁凋,无明荒草年年长”。

27、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28、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29、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30、《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31、这是因为:一方面,成佛得解脱的道理和路径本来就在你自己的本心之中,“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必外求,不必到心外觅佛,成佛的觉悟全在自己,外在的文字是没有用处的。另一方面,文字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如果执着了外在的东西就是“着相”,“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慧能以后的禅宗大师破除经典的束缚,干脆反对念经,反对一切语言文字。

32、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33、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闇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34、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一日傍晚,途中经金刚窟般若寺,遇见一位牵牛的老翁。

35、是因为佛陀即将入涅槃之前,所有阿罗汉皆悲痛哭泣,其中佛陀的侍者兼堂弟阿难尊者哭得尤其伤心。

36、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37、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

38、禅师道:“凭什么,且不说。请问你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了?”

39、文喜禅师无言以对,作礼告退。再回头时,老翁与寺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却见文殊菩萨乘金毛狮子在五色云中款款飘游。

40、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41、“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42、学僧思考片刻后,问道:“可以看得见,想得到吗?”

43、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44、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45、老婆婆:“喏!山河大地,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4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7、这可以看出,在六祖惠能看来,阅读经典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心。

48、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

49、而惠能也认为人心就像一面镜子,但不同的是你不需要擦拭它,因为它从始至终都是干净的,你之所以认为它脏了,那是因为你没有看破这一点,以为落了尘埃就是变脏了,但其实它一直干净着,从来没有惹上一粒尘埃。

50、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51、众所周知,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52、赵州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赵州禅师更加尊重,并于次日派一位将军前往赠送礼品。禅师听说后即下床相迎受礼。

53、一日,佛印禅师与几个弟子刚在室内坐定,他的老朋友东坡居士忽然到访。佛印禅师环顾室内已无空座,便顺口说道:“这里已无坐处,居士想要往哪里坐呢?”

54、图中牧童难得轻安,但亦无事回首,看牛是否企得稳,站得直,可不小心翼翼。牛亦不负栽培,尽管未是俯首贴耳,但其神不恃,其气不盛,小动作不无,但已不成气候,牧童心中大石到此可释矣。

55、画中人牛二判,人有想把牛驯停,但根基单薄,信力不恳,志力不坚,境强心弱,滞障历然。

56、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不供养。”说罢转身就走开了。

57、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58、达摩见多了那些谈玄猎奇,无志实修的知解之徒,对他淡淡地说:“如来无上妙道,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北京遇上西雅图1经典台词(精选6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