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屈原的诗(精选25句)
赞美屈原的诗
1、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赞美屈原的诗)。
2、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3、惟将幽恨托香草,未许芳心寄美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兰的这一文化属性的形成,屈原是功不可没的。屈原笔下的兰不仅是理想的载体、美德的象征,还是一面反映当时民风民俗的镜子。在《九歌东皇太一》中他这样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就是把伴有蕙花的肴肉用兰叶包扎好蒸熟。这里的蕙肴主要是作为祭神的供物,反映了当时的祭祀风俗。《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就有采摘香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
5、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6、(长沙“屈贾祠”楹联)(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7、大概率地归纳起来,可以说《离骚》、《九歌》和《天问》能真实地代表了屈原诗词的三个大类型。
8、(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9、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10、(兴化三闾遗庙对联)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11、(汨罗江屈原祠)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12、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13、诗人运用想象、用典等写作手法,对屈原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报效国家的无奈。
14、《全唐诗·屈原》全部31首写尽七情,贾岛最诡异—赵新月读诗札记
15、写于1993年6月16日的《凭我一哭——岂能为屈原召魂?》
16、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18、上图:院d组副书记、副院长王恭斌做总结讲话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20、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22、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江流上渐行渐远,却悲而弥壮。也许司马迁正是听到了你撞击他心灵的声音,于是他挥起了如椽之笔,著成信史光照尘寰,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倾听你用忠贞与高洁演绎的永恒旋律。
23、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花馔源远流长。屈原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以花入食的风俗。《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酒,既是把桂花放入酒中制成的。在古代,桂酒常常用作奉神的祭祀品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屈原在《离骚》中借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自喻品质的高洁,但有人提出这可能暗含了他以花入肴的做法。菊花瓣虽略带苦味,但久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24、第避世之情。既然屈原这样的人物不得好命,那么就隐居吧。第16号作品说:“屈原沈湘流,厥戚咸自贻。何不若范蠡,扁舟无还期。”第19号作品曰:“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以为,虽然诗人这么说,但他们像屈原一样,毕竟不愿做“渔父”。比如李白咏屈原(见第20号作品):“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李白这么看屈原,而你自己甘心做隐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