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过分谦虚的成语(精选41句)
形容人过分谦虚的成语
1、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2、1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3、(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4、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5、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6、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形容人过分谦虚的成语)。
7、1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8、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9、1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0、刍荛之见发音:chúráozhījiàn释义: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1、2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
12、(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13、把自己看得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他人。
14、(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5、1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6、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17、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18、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19、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一种意境,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成语的方式,这样用冗多字数才能说明白的话都能用一个成语代替。但随着社会发展,一场新语言思维的变革正在到来,打破了我们很多认知。但在正式场合或者“说正事儿”的过程中,用错成语是非常尴尬的。
20、1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21、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22、1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24、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25、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26、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27、1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28、2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29、2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
30、(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31、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32、(示例):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33、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34、1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35、2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36、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37、1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38、1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39、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0、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