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初秋的唯美诗句(精选79句)
赞美初秋的唯美诗句
1、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初秋山中雨后景色,清新优美:
2、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3、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赞美初秋的唯美诗句)。
4、颈联写人物活动之美。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8、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9、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1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11、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12、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13、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1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15、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6、秋风萧瑟天色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1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宋)柳永《八声甘州》
18、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19、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20、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用力一转,奋发精神顿时生发。战马虽老,仍思念边关的草料,拳毛不时抖动,似要冲锋陷阵;雕鹰看到青天白云,眯着的眼睛马上睁开了,随时准备搏击蓝天。一幅壮心不已的神态跃然纸上。最后写诗人扶病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豪情不减,进一步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21、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2、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4、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25、望眼看去山间仿佛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盛装。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给人们送来了秋天的礼物。看,农民伯伯田地里鲜嫩的白菜,绿油油的萝卜。还有那树上像那小灯笼似的火晶柿子,在树叶中遮藏红彤彤的笑脸。。。。。。农民伯伯在田地里穿来穿去,丰收的喜悦使农民伯伯乐开怀。
2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27、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2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29、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30、秋姑娘穿着秋雾凉衫,迈着轻盈的脚步,伴随着绵绵细雨来到我们的身边。她帮我们赶走了炎热的夏天,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
31、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
32、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33、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34、颔联写自然美景。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35、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36、淡淡的清愁和着轻轻滑落的叶儿,不小心就被凝成了一幅昔日的画卷,让人心生怜惜。
37、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清脆悦耳的琴瑟声音。接下来具体写早秋景物。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的不同角度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题目是“早秋”,因而所写景物处处落在“早”字上。“残萤”、“早雁”、“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都扣紧“早”字。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召,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38、秋姑娘慢慢地来到了,把大地打扮得一片金黄。地上的小草黄了,像披上了一条黄地毯,树上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39、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中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4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____杜牧《秋夕》
4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42、林梢脱叶飞斜阳,寄书雁着西风行。恩情怕不中断绝,画扇未忍高秋藏。小庭寂寞归鸦后,蹙损远山双峰鬭。泪珠湿袖对黄花,人比黄花又更瘦。
4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4、秋风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45、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46、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47、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虞美人》
4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49、◆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50、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
51、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5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53、◆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54、秋阴不披发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5、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56、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57、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58、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59、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60、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61、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虞美人》
62、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
6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64、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65、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秋凉晚步》,表现出初秋生机勃勃的情感:
66、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67、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诗人置身这清静的环境中,感到更加惬意舒适。
68、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孟浩然《初秋》
69、◆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宋·秦观《满庭芳》
70、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7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中秋月》
7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73、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
74、(简析)“心”上有“秋”,则为“愁”。伤春悲秋,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这首《秋词》,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把诗情画意和人们昂扬的精神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75、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76、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77、◆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78、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唐)孟浩然《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