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七句名言(精选37句)
孔子的七句名言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 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3、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4、(《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孔子的七句名言)。
5、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6、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翻译: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1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2、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13、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14、翻译: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15、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7、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1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9、(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20、(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23、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4、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25、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6、(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7、(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2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9、(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30、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2、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33、(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5、(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36、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