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里夫人的评价(精选92句)
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1、单位几次来说可以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居住,但都被何泽慧拒绝了。
2、要做到诚实不欺,真的有些难,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要靠自欺欺人而活着,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欺骗自己,因为那样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3、拼音: jīng jīng yè yè
4、战争起始,德国军队迅速推进,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法国首都巴黎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居里夫人果断将实验室最宝贵的资产——她与丈夫辛苦提炼的1g镭,密封在一个铅制容器中,用火车运送至战时法国的临时首都波尔多妥善保存。(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5、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下,人不得病已经是万幸了,居里夫人却还能专心致志4年如一日地去研究镭。就连她生完孩子后,都没有能影响她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依旧每日准时旧棚屋工作。这是多么伟大而且有毅力的女性,是常人所无法去比的。
6、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
7、几年后,何泽慧也去了钱三强的实验室,与钱一起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又独自发现了铀核的四分裂。
8、一个人能做到4年去坚持研究一件事,也是很不得了的一件事。更何况居里夫人4年只是研究了一项而已。她终其一生热爱科学事业,她也是学会一个点,一个点去突破,去研究的。她一生也做不到4年内把自己想要研究的东西全部研究出来。
9、拼音: pǔ shí wú huá (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10、日前,天津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智慧城市”理念将成为本次规划编制的新亮点。
11、经人介绍,玛丽结识了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于1895年在巴黎郊区的梭镇结婚。从那一刻起,玛丽更名为玛丽·居里,成为被后世敬仰的居里夫人。
12、跟爱迪生靠各种专利敛财不同,居里夫妇在提炼镭以后,决定放弃提炼镭的专利权,由此损失了大笔专利费。如果她申请提炼镭的专利,她将瞬间富甲一方。
13、1934年,居里夫人死于白血病,终年67岁。放射性的发源始于居里夫人,她的死却与常年接触放射性直接相关。死后40年,她用过的被污染的笔记本,还有射线不断向外释放。她离世的时候,希望被葬在巴黎郊区的梭镇,永远和皮埃尔·居里在一起。
14、上世纪40年代他们夫妻铀核三分裂的发现震惊世界,然而因为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没有发给他们。
15、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16、她和姐姐都想去法国留学,但是钱不够。于是她提议让姐姐先去法国留学,她赚钱供姐姐上学,等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再接她过去。为了实现姐姐和自己的梦想,毕业时曾获得金质奖章的玛丽,做起了家庭教师。
17、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18、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学人才。例如,我国放射化学的创始人郑大章,曾于1921年赴法国留学,当时的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依然饱受歧视。后来是居里夫人收留了他,并让他参与当时的化学试验研究,也正是在居里夫人的帮助下,郑大章才能在放射化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郑大章回国后便把在法国的研究成果带回了国内,为中国放射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郑大章之外,严济慈教授也受到了居里夫妇的莫大帮助。
19、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当时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20、第一个把居里夫人的事迹告诉中国的人,就是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1898年的时候,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紧接着1902年,居里夫人就成功提炼出了镭。1903年,鲁迅在名为《浙江潮》的杂志上发表了《说鈤》一文,自此,这位伟大的西方女科学家,进入了中国人的视线。文章中鲁迅先生热情地介绍了居里夫人,并给予了高度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评价。从此居里夫人被中国人所熟知。正是鲁迅先生的介绍,让一大批赴法国留学的中国人,都前去拜访居里夫人,在那个留学生受到歧视的年代,是居里夫人给了他们寒夜中的温暖。
21、(6)X-ray,notradium,mayhavekilledCurie.Nature,1995,Vol.377
22、(3)http://theinstitute.ieee.org/tech-history/technology-history/how-marie-curie-helped-save-a-million-soldiers-during-world-war-i
23、严济慈教授也曾经在法国留学,1925年的时候,严济慈在压电研究领域遇到了困境。而发现压电现象的,正是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正在严济慈教授一筹莫展之时,他找了居里夫人。当时的居里夫人正在做实验,见到来的是一位中国青年,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实验,并热情地欢迎了严济慈的到来。严济慈向居里夫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居里夫人都一个一个细心地帮他解答了。严济慈教授在晚年时候回忆到: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大多不受待见,然而居里夫人却热情地招待了我,并帮我细致地做了解答。她的关怀就像寒夜里温暖的火焰。
24、 爱因斯坦曾评价居里夫人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
25、 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便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那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随便玩呢?居里夫人轻松地笑了笑,说:“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是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26、解释: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7、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1867年生于波兰华沙。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但是因为波兰的大学不接收女生,而且她当时家庭状况很拮据,无法在波兰上大学。
28、居里夫人在实验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29、整个战争中,在居里夫人的努力下,镭学研究所培训了大约150名能够熟练掌握放射医学器材使用的女护士。她也常常自己开着经过改装的X光透视车在战场上日夜奔波,很多年富力强的军人都敬佩她像火一样的热情。当时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位身临战场、奋不顾身救治伤员的女人,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大师。许多伤员在及时的透视后,得到了精准的手术治疗,从而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死亡。人们也亲切的将X光透视车称为“小居里”(法语:petitesCuries)。
30、一个是想存更多钱,去做事。而一个是直接去借别人的钱去做事,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就越来越富。因为富人知道拿钱去制造时机,穷人只知道坐待时机。
31、居里夫妇的婚礼极其简单,没有奢华的仪式,他们的住处也非常简朴。他们没有高档家具和跑车,唯一的新婚物品就是两辆自行车。而他们的蜜月旅行没有去马尔代夫、夏威夷和巴厘岛,而是选择了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去乡下郊游。居里夫妇的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扑在了科学研究上。
32、她认为,镭是化学元素,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镭来发财。曾有一位美国女记者问她最想要什么,居里夫人回答道:“我很想有1克镭来进行科学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太贵了。”
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设计了装有X射线透视设备的救护车,参与前线的战地救助工作。这辆救护车开始由司机驾驶,后来发生了事故,跌进了战壕,居里夫人也因此而受伤。
34、但是很多人往往就失把火力点分散到四个城门去突破,想每个城门都突破,那样自然是攻城无术还损兵折将。
35、1956年的时候,中科院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召开了纪念居里夫人的大会,约里奥·居里夫妇也受邀出席,郭沫若在大会上评价居里夫人说:居里夫人是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钱三强教授也发表感言说:居里夫人有着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36、女人也只有多读书,才能活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气质。除此之外,想通过穿着或是化妆来证明自己很漂亮,也不过是外在的漂亮,是皮囊而已。
37、所谓虎父无犬子,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科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女儿伊蕾娜·居里和女婿约里奥·居里继承了居里夫妇的衣钵,并且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就曾在约里奥的帮助下,发现了原子核的三分裂现象。
38、百年前的X光照相器材的操作复杂程度也远非今日可比,很多一线的医生都不能胜任。尽管居里夫人之前在法国索邦大学(SorbonneUniversity)学习过放射学的课程,但她并没有实际操作X光机的经验,而这并没有成为她退缩的理由。她参与了放射医学的速成课程,迅速掌握了X光照相器材的操作和使用。不仅如此,居里夫人还怀着极大的勇气让原在法国西北躲避战事的自己的长女伊伦娜回到身边,而伊伦娜也成为居里夫人培训的第一个对象。当她认为长女可以在战地医院独当一面之后,便在刚成立不久的镭学研究所内为更多卫生员开设了放射学速成课,教会她们如何利用X光机寻找人体内异物的位置。
39、但这篇文章想要着重讲述的却是鲜为人知的另一幅画面:她一个人开着车在战争前线日夜奔波,指导着十几个战地医疗服务队。道路泥泞、汽车故障频发,她有时甚至需要自己使用千斤顶给汽车换轮胎。
40、更为让人尊敬的是,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将几年来历尽千辛万苦,通过熬制沥青矿获得的价值百万法郎的1克镭,捐献给了巴黎大学的实验室,而自己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
41、1898年12月26日,“镭”诞生了。1903年,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居里夫人由于在过去四年里被沥青“煎熬”得体重大幅度下降,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以至于没有力气去亲自领奖。
42、因为在我眼里,居里夫人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她的毅力是举世无双的,是值得现在每一个人去学习的。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居里夫人研究镭很有毅力的故事。
43、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做法推动了放射化学和医学的发展。那时有几位朋友劝她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居里夫人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44、可以迅速搭建放射医学临时病房的飞机(图源:carestream.com)
45、另外,南京大学物理系的施士元教授也曾经是居里夫人的学生,他回忆居里夫人说:居里夫人和蔼可亲,一直微笑着面对我们,并且她还亲自主持了我的毕业答辩,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除了居里夫人之外,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也一直和我国有着亲密的来往。
46、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
47、居里夫人是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先驱,她不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还是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关于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近乎家喻户晓,而后世也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无论是在钱币上,还是在影视作品中,居里夫人多是以科学家特有的严肃端庄的形象出现的。
48、多少人毅力是有的,但专注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忙不过来。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太优秀了,总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全才那种,什么都想兼顾,结果时间浪费了,自己也成了一事无成之人。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先突破一项,必须学会单点突破,再去一项接着一项去突破。
49、作为科学家的居里夫人,成就显赫,拥有着无上的荣光。而作为女人的居里夫人,则一生不幸,令人扼腕叹息。
50、文章头图及封面图片来源:Wikimedia
51、少关心别人的逸闻私事,多留意别人的思路观点。——居里夫人
52、这项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因为三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三百分之四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
53、拼音: zhuān xīn zhì zhì
54、我决心将竭尽所能地效力于我所在的法国,因为当前实在没有办法帮助我那不幸的祖国做些什么……
55、《灵石县志》记载,清朝,何家就先后考取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故在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而何泽慧的父亲何澄也是山西首批留日学生。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父亲的教育,何泽慧同她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非常有出息。
56、那么由此看来,大多数人都不过是违背自己内心和意愿在活着,明明想要休息,不想上班,明明不想出去打工,明明想在家里归园田居,可又碍于被人说,碍于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更碍于别人瞧不起,很多人硬着头皮才出来打工。
57、为了研究镭,一个美好年纪的女子,却在一个破旧不堪的旧棚屋里整整度过了4年。这个破旧旧棚屋,不是冬暖夏凉的,冬天来了异常寒冷,还会结冰,还有雨滴。而夏天来了是异常闷热,整个旧棚屋气味是十分难闻的。而春秋之季,又是十分潮湿干燥的。
58、示例: 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
59、想要每个单点一下子突破的人,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分身。所以说当一个人把所有毅力都用在单点突破上,那么成功就不会那么难。就像我们看战争电影,攻打城门一样个道理。你如果把火力点都集中去突破一个城门,一个城门突破了,其他城门就不攻自破了。
60、一个人想要这样去活,真的太难了,特别是在当下,要想本着正直自由的经核实呢,追随理想而生活,很多人可能就不想去打工了,想去追求诗和远方。
61、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样的成功,前面都是十分艰苦难熬的,所以想要成功,非毅力不可。一个女子尚且有这般大的毅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去有呢?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再怎么差,也不会差过居里夫人当年的环境。
62、这里的漂亮,不是指外在的漂亮,是指内外兼修的那种漂亮,天生不漂亮,可以怪罪于父母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内在的漂亮,是可以通过自己去改变的,甚至外在的容貌,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
63、出处: 《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64、这句话如果从别人的笔下诞生,或许无法引起我的注意。但从居里夫人笔下诞生了这句话,就很能打动我。
65、(1)《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著,左明彻译,商务印书馆
66、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这引起了居里夫妇的高度重视。1898年,居里夫人指出沥青铀矿里可能还存在着更强的放射性元素。为了找到这些尚未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她利用奥地利政府提供的几吨沥青铀矿废渣,进行提纯工作。
67、何泽慧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逝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自钱三强去世后,家里的东西几乎没有变过。不论是卧室还是书房,何泽慧都尽可能地保持着钱三强生前的样子,也许这就是她纪念钱三强的最好方式。
68、于是,居里夫人自学了驾驶技术,亲自开着自己的救护车奔波于炮火纷飞的前线,无数的伤员因为居里夫人的工作而得救。
69、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70、居里夫人对自己的评价大概是意思是说,镭的研究和提取就是在一间很破旧很寒碜的旧棚屋里进行的,然而这一进行,就是整整4年,这4年也是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和最愉快的岁月。
71、奋斗不息的坚韧个性。居里夫人有这么一句名言: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72、解释: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73、在一天夜晚,哄孩子睡下以后,精疲力竭的居里夫人和丈夫一起散步,他们不由自主地走向了实验室。“不要开灯。”居里打开房门,居里夫人对他说。在黑暗中,他们看到了试管中发出的他们梦寐以求的蓝色荧光。
74、玛丽·居里(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75、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被几十家科学组织授予了100多个荣誉头衔。然而,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究竟获得了多少荣誉和奖项。
76、今天的故事关于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首位在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JPC)署名的女性科学家。这段评述“Reviews-Theelectricchargeonthedeflectableradiumrays”发表于1901年,当时还用的是她的娘家姓Sklodowska。两年后的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77、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78、说起居里夫人,就不得不说镭的发现以及镭的研究和提取了,记得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也是对她自己的评价。
79、示例: 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80、因为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8年之内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前无古人,也极可能后无来者。
81、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82、8年,年轻的玛丽整整做了8年家庭教师,终于帮助姐姐完成了学业,自己也在姐姐的资助下来到巴黎。
83、今天,我想把目光投向一位己逝去的科学巨匠,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84、玛丽·居里(MarieCurie),(187—19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85、居里夫人希望将X光机设置在战场前线,这样就可以及时为伤员进行透视检查,以保证外科医生及时而准确的手术。她向陆军部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尽管她做了许多解释,陆军部门仍然感到困难太多——既没有那么多的X光机,也没有多少技术人员……
86、科学大多数都是在幻想中诞生出萌芽,再在现实中实践,才开花结果。你看过去人总是幻想能翱翔于天空之上,有人敢这么想,当时的人,可能觉得痴想妄想,但现在来看,可见有那样幻想的人,并非是幻想而已。
87、1891年,已经24岁的玛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到了索邦大学(即巴黎大学的前身)物理系学习。在巴黎的求学也是异常艰苦的,玛丽在冬天甚至冻得把椅子压在被子上取暖。当然,我们知道,盖着椅子睡觉是不可能更暖和的,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88、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89、他们静静地伫立,内心却充满无法抑制的喜悦。他们像看着熟睡的婴儿一样,看着试管里发出淡淡荧光的白色镭盐粉末。经过3年多,1300多个日夜的拼搏,居里夫妇终于从8吨沥青矿废渣中提纯出了0.1克镭盐。
90、1913年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在苏州的"灵石何寓"落成。第二年,何泽慧出生在苏州园林式的大宅院。
91、有一年的春天,我卧病在家休息几周。看到女儿养的蚕结茧的过程,我很有兴趣。看着这些蚕辛勤忙碌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和它们很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做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推动着我——就像是蚕被鞭策着吐丝结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