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51句)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1、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2、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5、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6、·48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8、(故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县官元志与御史中尉李彪在路上相遇,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官职比对方的高而互不相让,就去找孝文帝评理。孝文帝说:“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你们各走各的道就是。”
9、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0、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11、纸上谈兵、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塞翁失马、亡羊补牢、悬梁刺股、狐假虎威、狼狈为奸、卧薪尝胆、
12、(举例造句):这位公子却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学我这烧争之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1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1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5、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16、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7、(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18、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道理: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9、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20、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21、(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2、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23、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24、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25、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6、(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27、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道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8、(举例造句):若一切许其登录,锐意奖进,则去此如发蒙振落,如是而王道荡平,大圜停水之中,无少有坎窞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29、(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30、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31、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32、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33、愚公移山:愚公虽然不能把山移走,但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迟早可以被子子孙孙移开。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两座大山被天帝挪走。这个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34、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35、(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36、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37、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8、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9、(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40、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人面兽心、无价之宝、曲高和寡、自作聪明、囫囵吞枣、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扰、随声附和、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痴人说梦、胸有成竹、专心致志、双管齐下、栩栩如生、哄堂大笑、熟能生巧。
41、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2、(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43、50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44、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5、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46、(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47、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8、(故事):春秋时期,楚平王十分昏庸荒淫,竟霸占自己的儿媳妇,太子老师伍奢认为不妥被抓起来,楚平王命他写信叫回外地的儿子伍尚与伍员(伍子胥)。伍尚回去后与父亲被杀,伍子胥历尽艰辛,昼伏夜出,十分小心风吹草动,终于逃到吴国
49、(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50、杯弓蛇影:这个故事是说乐广一个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到酒里有蛇觉得恶心患病,其实酒里的蛇是弓上漆画在酒里的倒影,朋友解惑后病彻底好了。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不能明察秋毫、弄清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