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精选92句)

2023-07-01 11:47:59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3、(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14(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七(20--38章)(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寓意:贫困是常有的,但是个人道养不应该被贫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1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3、23(好文分享)最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14、白话释义: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15、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0、择其善者而从之(                )

21、1-12有子日:“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22、  24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3、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24、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25、寓意: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2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27、白话释义: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8、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9、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30、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3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

32、  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33、白话释义: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4、(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35、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3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3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8、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39、(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4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41、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42、寓意: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44、饭疏食饮水(                )

45、(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

46、19(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十(15-27章)20(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13章)

47、《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48、传不习乎(        )       

49、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0、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1、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52、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53、28(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21章)

54、30(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14章)

55、记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56、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57、白话释义: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5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9、(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60、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6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第1-30章

63、“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64、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5、(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应变》1-94篇合辑(全书完)

66、白话释义: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6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68、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70、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4、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7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

76、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7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8、8子曰:“君子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5)友不如己者过(7)则勿惮(8)改。”

79、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8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1、  19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8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5、◆听书|家著播讲《平凡的世界》-合集(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全

8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87、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88、(⑴)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89、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90、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91、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诗句大全分类(精选3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