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意思(精选30句)

2023-06-30 11:06:08

釜底抽薪的意思

1、日语翻译:かまの下(した)から薪(まき)を取り去(さ)る。〈喩〉根本的(こんぽんてき)に解决(かいけつ)する

2、白话文:“快要烧开的开水,只要有一个人在下面烧火,就是有一百个人把水舀到空中让它落下锅子的时候稍微变凉,则根本就没有用处,还不如把灶下面的柴火拿走才能解决问题。”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4、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在《三十六计》位列第十九计。

5、(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6、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7、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釜底抽薪的意思)。

8、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9、(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10、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在《三十六计》位列第十九计。

11、《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12、出处原文: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1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14、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15、(译文):我听说如果用扬起开水的办法去制止水的沸腾,倒不如从灶里抽去柴火。

16、(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17、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18、以邻为壑的意思: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19、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20、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21、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

22、(译文):割地给秦国(来求得暂时的安稳),就好像抱着木柴救火一样,木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

23、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24、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25、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26、扬汤止沸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以汤止沸。

27、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成患。

28、“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29、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三字经全文正版(精选1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