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精选75句)

2023-06-29 11:32:52

什么是道德

1、要想更为深入地了解道德,必须将其拆分而单论。“道”与“德”的内涵,原本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被连用,且“道”的分量逐渐下降;“道德”一词,几乎成为“美德”的代称。(什么是道德)。

2、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3、要想提高智慧,必须提升道德。而道德之路,颇为漫长与艰辛。古人云:“逆以炼心。”不能忍受锤炼的痛苦,与长期的煎熬,必不会拥有高深的道德。

4、由定义,不难得知:道德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稳定。所以,究其本源,可认为道德,是人类为维持自身稳定,而自我约束的产物。进而可知,对维持人类稳定的作用大小,是评判道德高低的核心依据。

5、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6、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7、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

8、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体表现: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9、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10、接下来,需要被处理的概念是“价值”(Value)。很容易推理出来的是,“规范性”代表了我们的价值判断,自然的,价值也就成为了道德的起源。正是由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某些事物,会以一种只属于人类的方式去看待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而对价值的判断又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价值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道德判断。

11、《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12、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3、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14、当我们试图知道,被称之为价值的东西在世间的具体形态时。就涉及到了伦理学的下一个基本概念:善(good)。对于善,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倾向于将“善”理解为某种现实的、客观的事物,如欲望 的满足,可感的快乐。

15、这决不是我们平常讨论的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大事。——苏格拉底

16、③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艺术要扬善抑恶。

17、总结:这里只列举了三组概念,这些有助于初步了解 道德哲学研究的基本术语,关心的 旨趣。当然也可能比较枯燥。。。。。。。好吧,或许枯燥是由于我的原因。

18、谈到作用,也不可不提利益。为更多的人,谋得更大的利益,所展现的道德便越高尚;令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损害,所展现的道德便越低劣。

19、一般来说,人类对于价值,会持有两种 :促进或是敬重。对于价值的促进是指,一旦认识到价值的存在,我们就应该努力的提升它们。而另一种则是关于“敬重价值”的学说。它要求对于某个事物具有价值这一事实的恰当回应方式不应是力求尽可能多的创造它,而应当是敬重它。敬重价值的理由在于,我们再促进价值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有限性,很可能适得其反或者产生一些不可接受的后果,对他人造成损害。

20、换而言之,只要存在时间延长,人类便更趋稳定;若缩短,便更不稳定——此时,生活质量及种群数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生活质量及种群数量的提升,虽原则上有利于人类的稳定,但若使人类的存在时间缩短,反不利于自身的稳定。

21、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22、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3、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24、如古代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

25、对人类(非指个人)而言,存在时间,与生活质量及种群数量,都能影响自身的稳定;且前者的影响,显著大于后者。

26、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27、那么为什么我们对“什么是生活?”(单纯描述生活的样态)很难出现歧义,而对“我们该如何生活?”(什么是好的生活)却很难产生统一的认识呢?

28、显然,严格说来,道德仅在人与人联系时起效;在人与非人的事物联系,以及非人的事物互相联系时,并不适用。所以,我们不可戴上“道德”的眼镜,看待人类的杀生与动物的弱肉强食。

29、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30、虽然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倾向,但无论对善持有何种理解,它总是承认善是有价值的。那么,面对价值,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就进入了下一个概念——正当。

31、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公平分配和奉献精神有助于提高产量。

32、这就引入了道德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价值。我们会发现,分歧的本质来自于对“好”的不同认识,“好”本身必然存在着一些无法被描述性语言所穷尽的内容,这个内容一般被称为“规范性”(normativity)。正是规范性,使得我们的哲学思考由理论理性(我能知道什么)过渡到实践理性(我该如何行动)领域,伦理学因为与自然科学在这方面的本质区别,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33、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

34、“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35、社会意识形态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36、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37、《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38、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39、打个比方,开车必须遵行交通法规: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等。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就会乱套,车祸就会不断。

40、但也有些道德是不变的。如古代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虽经千年变化,现在依然是人们提倡的道德标准。

41、社会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每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免会侵害别人,侵害社会。人人都这样,那么社会也会乱套。所以一个社会和国家也必须有个社会规范,大家共同遵守,使大家可以和谐相处,共同生活。这个社会的准则就是道德。

42、我想,这或许和“道德”(morality)一词的由来有关。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刻意区分所谓伦理(ethic)与道德,然而在古代,它们的指向并不相同。伦理(ethic)源于希腊文ethos,它的意思是人的品质、人格;而道德(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alis,它的意思是风俗。这样看来,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论达到某种对道德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一个地方的风俗),这种对道德的最初认识是不存在歧义的。但我们却很难通过细致的观察产生对一个人品质的一致认识,必须要依靠某个更高的标准。

43、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44、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体表现: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45、比如:假设父母看到了孩子具有学习围棋的天赋,并且认可这种天赋是一种价值。然后他们遵循促进价值的态度,尽可能的促进孩子学习围棋。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愿望是 成为一名厨师,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他并不能感受到快乐。这样,我们很难说对价值的促进是好的。

46、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47、如果对道德、规范性、正当有了基本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有:

48、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49、引证: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50、当然,前文可谓玄之又玄,并不容易理解。判断道与德孰高孰低,还有更为直观的标准——智慧的大小。莫问智当何处寻,去其浊者水自清。寡欲静心,而人自明。所以,道德越高,智慧越大。

51、“道德”二字,经常被人们提及。古今中外,与此相关的书籍,可谓多如牛毛。其内涵之丰富,可见一斑——我也略微谈谈。

52、1伦理与道德(EthicandMorality)

53、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不能随地吐痰是道德规范;不能随地排污是法律规范,依靠暴力来维系。

54、②当道德判断(价值)冲突时,我们至少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

55、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56、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57、显然,道高于德,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道德经》有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高,则无拘泥于德;德厚,则无执着于仁;仁深,则无纠结于义;义重,则无束缚于礼。

58、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59、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60、虽然辞典里有现成的定义,但我仍想改弦更张,另作阐述。人道,即为人处世之道,指个人或群体同外界联系时,应当具备的方法、原则及态度。而道德,可定义为:人与人相处时,应当具备的方法、原则及态度。

61、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62、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

63、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它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仇恨。爱一件事的人能给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64、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65、比如: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汽水,感到很爽。这瓶汽水因为满足了我的欲望,所以就是善的。这时的善可以被理解为goodness。

66、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廉政道德使人民拥护政府。

67、所谓的“道”,即道品,指吻合于中庸之道的德行。德盛,则道不达;道高,则德不厚。唯有庸德庸行,方才符合中庸之道。

68、引证: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69、社会意识形态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70、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71、因此,“道德”一词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生活?”这个问题,继而我们才能关注伦理一词所代表的“我们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在后来漫长的发展中,“什么是生活?”的回答逐渐让位给社会学或人类学,因此道德与伦理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

72、在中国,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德是一种修养或习惯。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它的定义,即一个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类,好的选择是它的区别。

73、道德属于伦理范畴。它的主题是人类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道德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或逻辑规律。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规律。这是由于与道德规律相对应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人怀疑道德规律的存在。

74、这样看来,我们很容易将道德的起源归结到价值上。而对于价值的不同理解,也就成为了各种伦理学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鲁迅最著名的一句名言(精选2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