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0字(精选45句)

2023-06-26 11:28:53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0字

1、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嘱咐秘书:“江华的事你要管,我死了你还要管!”

4、  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此刻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向没有忘记您!”

5、  之后,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

6、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文明和国家强盛,而人的素质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则起着关键性作用。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古往今来,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广泛流传。

7、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8、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0字)。

9、   活动结束后,大家在操场旁的“与师说”展板上,观看各班同学写满感激和祝福之语的便利贴。学校广播站通过广播给同学们介绍教师节的来历,分享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等,同学们还通过广播祝福老师,感谢师恩,展现了同学们诚挚而质朴的爱。

10、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11、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2、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13、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14、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

15、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16、这次返乡,他在家里住了两个晚上,还带着家人到祖坟上祭奠,要他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

17、江华答道:“已经安排好了,我过几天就启程,今天来是特意向主席道别的。”

18、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颜回恭恭敬敬地回答他说:“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倒掉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脏饭给老师吃。我就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孔夫子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19、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

20、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21、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22、“县城搬迁越早越好,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  1982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在广西调研结束后回到家乡。在水口镇对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毛致用说:“水口这地方像一条狗舌子。县城在这里太偏僻,太闭塞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县城的建设都不利,我们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沉思片刻,他又说:“沱江地理位置不错,地处两河交汇点,土地平旷,而且还是老县城,基础较好。如果把县城迁回沱江,在交通和区位上都有明显优势啊!”听着江华入情入理的分析,毛致用频频点头。

23、  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24、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25、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6、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27、徐特立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写信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 

28、曾参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维护正义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遥远吗?”。

29、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30、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31、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32、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33、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34、“江爷爷,您是哪年毕业的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同学问道。

35、“抓教育与抓经济同样重要,教育不发展,经济也上不去,要通过发展教育来推动经济和其它事业的发展。”  江华身在北京,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经济建设。如何发展家乡的经济是他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36、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7、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39、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40、接着,江华来到教学楼前,看见初一年级57班正在上自习课。于是,他走进教室,在一个学生让出来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陪同人员都站在教室外面等候。大家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母校寻找昨日的记忆,是对母校的深深眷恋。身边的学生好奇地看着这位年过八十的老人。他风趣的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校友江华同学呢。”

41、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42、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 范晔 《后汉书·孔僖传》。

43、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44、⒊梅兰芳“雪中送炭”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他曾拜着名画家齐白石为师,执弟子之礼。一次,梅兰芳应邀到朋友家作客,齐白石先生也来赴宴,他衣着寒酸,被冷落在一旁。梅兰芳一到,客厅里的人蜂拥上前,把他团团围住,握手寒暄。忽然,梅兰芳一眼见齐白石先生,便急忙挤出人群,快步走到齐先生面前,一躬到地,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坐在老师下首,问寒问暖,敬菜敬酒,直至席终。齐白石深为感动,不久,他馈赠梅兰芳一幅《雪中送炭图》,并题诗曰:“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刘易阳和童佳倩为什么离婚(精选5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