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摘抄(精选80句)
论语经典摘抄
1、简析: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经典摘抄)。
2、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5、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6、点评:如果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去做,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忍心去做的呢?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9、简析:君子不会以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言论。
10、7子夏:“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1、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2、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1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论语》里面只有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的格言,类似微博上的心灵鸡汤,甚至前后矛盾,破绽百出。
17、简析: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8、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2、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翻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2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8、(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36、(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7、翻译: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40、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1、(释义)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施行政事要用仁德,便会像天上北极星一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不移动,而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拱卫着它。
4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简析: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茶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往的。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6、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47、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
48、(赏析)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9、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50、赏析:孔子曾经对子夏说:“你应当成为君子一样的儒生,而不要做小人式的儒生。”
51、言外之意: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仪,他所学所讲的也就不靠谱了。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他们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也。有了过错,就不要畏惧认错,并改正。
52、翻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53、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4、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55、(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56、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7、教育不能重来----为人父母必看!!!(点击直接看)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5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61、(译文)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6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3、(译文)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64、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6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6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67、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68、(赏析)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1、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72、简析: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琢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73、(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7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5、(译文)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7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7、(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8、(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7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